|有声读物|《残酷才是青春》第七章(4~6)|索吉达堪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動物樂傳心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残酷才是青春》
索达吉堪布
第七章 4~6
07七
谁会爱尽天下人佛陀不是神,也不是造物主。他只是揭示了万法的规律,让我们去照做。假如不照做,也不是佛陀在惩罚你,而是规律在惩罚你,就像不怕火便会被烧伤一样。
"宗教是鸦片"吗
马克思说∶"宗教乃人民对实际困苦之抗议,不啻为人民之鸡片。"
有些人不信仰佛教、甚至诽谤,究其原因,主要是马克思说过∶"宗教是鸦片。"
这种观点,在"文革"期间出现得非常多———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没经历过十年浩劫,所以不一定很了解。在那个年代,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成了很多人打击宗教的有力武器,他们将宗教斥为麻醉人的"毒品",传教者统统是"毒贩子",宗教信徒则是"鸦片鬼"……·无数人听后也不加观察,盲目地用各种不恭敬的语言来攻击宗教。
马克思虽然说过这句话,但实际上,他的意思却被误解了。后来钱锺书也曾找过他的原话,发现马克思对宗教的比喻,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
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鸦片是一种昂贵的镇痛剂,它可以解忧止痛,息灭人们的痛苦,用它来比喻宗教,是就宗教功能而言的,并非指宗教的本质。而且这个比喻还强调,宗教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能使人们全身心地陶醉其中,从而对世间事物渐渐丧失兴趣。
只不过因为中国近代经历了鸦片战争,才将"鸦片"完全当做负面的理解,得出了"鸦片是毒品"这一认识。
其实,不管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对佛教的评价相当高。如恩格斯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马克思也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所以,他们对释迦牟尼佛的辩证思想非常赞叹。而且这种精神经过龙猛菩萨、法称论师等大德的努力,如今在世界上也遍地开花。
因此,佛教智慧之高深显而易见,并不是想推翻就能推翻得了,想说迷信就成迷信了。
当然,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也不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信仰。你信哪个教都可以,但前提是必须用智慧去观察,这一点非常重要。
懂得四法印,方能直面残酷青春
人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佛陀在四法印中揭示得非常清楚。
若能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今后应该如何面对残酷人生。
什么是四法印呢?
01
有漏皆苦
在整个世间,无论是外在世界,还是人类社会,痛苦都占大多数,偶尔有一些快乐,也是不稳定的。
再出名的哲学家、再迷人的艺术家、再显赫的政治家,都无法抗拒轮回的痛苦。只有通达了生命的真相,人活着才能找到方向。
02
诸行无常
世间的万事万物,如地位、财富、名声、青春等,全部是无常变化的。在我们身边,许多人口头上都会说"一切无常",但他们从来也没有修过,故而一旦无常现前,自己根本没办法面对。
像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他们死时是怎么样的?跟普通人一模一样。而佛教中的修行人,纵然没有很高的学问,但由于生前修过无常,一旦得了绝症,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自己也能坦然面对。这就是修行与学问之间的差别。
其实,假如你认识到了万法无常,且不说别的,就算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一些悲欢离合,也会想得开∶"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都在变化,缘聚缘散,这是正常现象!"
03
诸法无我
通常而言,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现在有些年轻人,特别特别自私,时时都以自己所想、所要为重,除此以外,别人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有了这种"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未来等待自己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而佛陀谆谆教诫,只有懂得了"我"不存在,才会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诸法无我,'我'是没有的,那么谁上天堂、谁下地狱?"
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问题。所谓的空性,是从胜义实相来讲的,而并不是说在现相中,也什么都不存在。拿一张桌子来说,用量子力学来分析,桌子就是能量,能量就是桌子。但你即使明白了这一点,也不可能抱怨∶"桌子如果是能量,上面怎么放杯子啊?"这种说法,就已混淆了现相和实相的概念。
所以,佛教所说的哪些地方空,哪些地方不空,这个一定要分清楚!
04
涅槃寂静
通过抉择万法的本质,证悟了万法皆空,真正通达"我"不存在,这样的境界就叫涅槃,它是最彻底的快乐。
这种快乐,并不是像你买了一栋房子,第一天兴奋得不得了,过两三年就没感觉了;也不是像你买了一辆好车,刚开始特别满足,过不久就没有新鲜感了;或者住在五星级宾馆里,刚进去时,"哇,好舒服",但过几天就习以为常了。
事实上,世间有漏法所带来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不具有稳固性,暂时你可能有一些感觉,但时间长了就消失了,甚至还可能变成痛苦。
通达四法印的道理,对年轻人来讲至关重要。所以,我经常想∶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应该让大家学一些佛教的知识。当然,这并不需要以皈依为前提,不是一学佛就要成为佛教徒、出家人。但是,既然大家都追求真理,就不妨以广阔的胸怀,看看佛教是否揭示了人生真相。
生活再残酷,也要行善业
在佛教中,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就是行持十种善业,断除十种不善业。
心善,会聚集许多"正能量",投射的外在世界也会非常美好;心恶,外境就会出现"员能量",给自他带来无尽的痛苦。
其实,十不善业随时随地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它包括∶
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
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语、粗语、离间语、绮语
意识的三种不善业——贪心、嗔心、邪见。
而断除了这十不善业,即是十善业。
看看上面这些要求,我们就知道以往在不自觉中造了多少不善业,同时,也会明白自己今后该如何取舍。
01
身体应行持的三种善业
不杀生:
在这个世界上,不杀生的根本是不杀人,这是任何国家都要奉行的法律。
在佛教看来,不仅不能杀害已出生的人,未出生的胎儿也不能杀害;不仅是杀人、堕胎,乃至剥夺动物无辜的生命都不允许。
不偷盗∶
众所周知,偷盗是极其恶劣的行为。任何一个有德行的人,对此都会非常排斥。
不邪淫∶
古人说∶"万恶淫为首。"若想生活美满,男女双方就要断除邪淫,过清净的生活,以免无妄之灾。
这是佛教在身体方面的三个要求。若能做到这些,不说别的,至少家庭会更加和睦,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02
语言应行持的四种善业
不妄语:
妄语,就是说假话。现在这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妄语。尤其是一些商品,本来不适合人们使用,但用虚假的语言一打广告,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信以为真、纷纷解囊,最终损害了无数人的身心健康。
其实,常说妄语的人,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毕竟,别人被骗得了一时,也不可能被骗一世。假如你经常喜欢骗人,今后在哪儿都会很难立足。
不粗语∶
指不能恶口骂人。一个家庭或集体中,如果整天互相骂脏话,动不动就恶言相向,那身处其中的人就会特别痛苦。所以,断除粗语,尽量说柔和语,对自他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不离间语∶
指不能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现在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离间语造成的。由此,它的危害性可见一斑。不绮语∶
绮语指没有意义的无稽之谈。如今网络上、电视上的很多语言,对人生没有点滴利益,讲这些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尤其是一些流行歌曲,唱的大多是绮语,只会让人心越来越散乱、越来越迷失。
03
意识应行持的三种善业
断除贪心∶
贪心,就是贪人、贪财物、贪名声、贪地位等。现在人们的贪心特别重,该有的、不该有的,都想统统据为己有。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的欲望有增无减,永远没有满足感。他们有一套房子,还想买别墅,在中国有房子还不够,还想在加拿大买一套,在澳洲也买一套……贪心的坑始终都填不满。
断除嗔心∶
嗔心大的人,谁都不愿意接近。不论你是什么人,如果总爱发脾气,即使在其他方面非常有才,别人对你的评价也会大打折扣。倘若是一个出家人,经常生嗔心的话,修行也好不到哪儿去。
且不说产生一刹那的嗔心就能摧毁无量劫功德,单单从世间角度而言,脾气不好的人,大家也特别害怕,甚至跟他说话,都要看他的脸色,生怕一不小心就触怒他。这样的人无论待在哪个团体中,都不会招人喜欢。
断除邪见∶
邪见,就是对真理有一种排斥或偏见。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却不相信。
总之,断除十不善、行持十善业,不单单是佛教的行为规范,也是每个人需要遵循的准则。有了它,对自己、对社会都会有莫大的助益。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鹅仔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