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一点没有通达, 想要通达大圆满和大中观的见解肯定是相当困难的。——《中观庄严论解说》75(视频音频讲记)
讲记视频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思考题
147、怎样以观察微尘的推理来驳斥实有的识?
148、若承许假相唯识宗行相不存在的观点,有哪些不合理之处?为什么会断绝名言当中的见闻觉知?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壬一、分析有法
▪ 壬二、分析真因
🔺 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 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 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 壬三、阐明喻理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 壬一、建立离实一
🔺 癸一、破周遍之实一
🔺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子一、破实一之外境
🔸子二、破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 壬二、建立离实多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一、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前面已经讲到了,唯识宗异相一识派的观点不合理,因为外境具有各种各样的形象,心识却是一个本体,这种观点与裸体外道没有差别。颂词中引用珍宝的比喻对此观点作了破斥,麦彭仁波切也认为:各种珍宝并非互为一体,因此执著它的心识也不是一体。从名言来讲,正如前文所说,承许相识等量是相当合理的。
午二、建立彼之合理性:
各种若一性,现为异本体,
遮障未障等,岂成此差别?
外面各种各样行相的自性如果成为一体,又怎么会在识前现量见到不同本体?比如身体这一个本体上,有衣服遮障和未遮障的部分,有能显现和不能显现的部分,怎么会有如此众多的差别呢?
【各种各样的所有行相如果是一体的自性,那么如是自性显现为截然不同、各种各样的本体,即有些遮障有些未遮障、有些产生有些灭亡等,总之,怎么会显现成这种各式各样或千差万别的现象呢?】
所谓“一体的自性”,是从能取识的角度来讲的。我们面前的种种显现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别,从对境来讲,有白色、红色、蓝色、绿色等;执著它的有境也有执白色、执蓝色、执绿色等各种不同的有境。各种外境所取的行相如果是一个能取识的行相,又怎么会显现各式各样、千差万别的现象呢?
前文在遮破外道和内道实有的观点时,麦彭仁波切已经运用很多文字作了阐述,所谓实有的法根本不可能成立,并且以“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这一偈颂作了总结。
大家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整个《中观庄严论释》的很多教言都会轻而易举通达。否则,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本论所讲的教言是不是重复?对于此处所讲的,一者遮障另一者不遮障、一个法产生另一个法毁灭等,世间中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现象的怀疑也就始终不能断除。所以说,大家对于麦彭仁波切这一偈颂的意义一定要搞懂、弄通,这样一来,其他任何问题都不会很困难。
【如果是像猫眼宝珠等异体混合为一那样,则不同的部分又怎么可能完全见到呢?】
从有境角度,就像猫眼珠具有很多行相一样,这些行相如果是一体,为什么会在眼识中出现白色、红色等不同的行相呢?不应该出现。
【在无害之识前现为异体的这些行相均成立为各不相同这一点无有错误,犹如不同珍宝一样。】
名言当中,未受到任何损伤也未患有眼翳的无害根识前,众多异体的行相不可能现为一个本体,因为外境如何显现,有境也应该如是显现。当然,有些老年人或者眼睛不好的人,外境中明明只有一个人,可能会迷迷糊糊地看成两个人……。但是根未损害的情况下,外境怎样存在,有境也应该怎样存在,这是境和有境之间现量不错乱的一种关系。
如同各种不同的珍宝互不混杂一样,取珊瑚的眼识和取松石的眼识应该是分开的,如果说取松石的眼识也是取珊瑚的眼识,即使在名言中也会出现错乱的过失。
所以,名言中无损害根得到的现量是正确的,依靠它所比量出来的结论也是正确的,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因为现量见到山上冒出了浓烟,由于火与烟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便可比量推出山上有火。所以,对于比较隐蔽的一种法,通过现量也可以推理出来,如果现量在名言中也不成立,那么,其他隐蔽的法或者所谓的推测也就成为子虚乌有了。
【倘若此等行相不是异体,则有“一者通达全部通达、一物动摇万物皆动、一法产生万法皆生”……的过失。】
因为只有有部宗认为心与外境分开存在,而经部宗和唯识宗都承认行相是心的一种本体和幻化,所以此处的行相主要是从心上来讲的。这样的行相在心上如果是一个本体,就会出现“一者通达全部通达、一法产生万法皆生”的过失。
当然,从分别念的角度称为一体,在佛教中也是承认的。比如,眼识、耳识、鼻识全部是识的一个本体,这一点从分别念的角度完全可以成立。但从现量或者事物自相的角度来讲,眼识肯定不是鼻识,否则鼻子也应该见到色法。从分别念的角度,可以说见到了花色这种行相,或者将白色的上、中、下等所有部分统称为见到了一种白色行相。不过,此处正在讲无分别,也就是从自相角度而言,因此不能说为一体,否则就会出现一者通达全部通达的过失。
这以上已经遮破了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正如麦彭仁波切所说,在名言中承许相识等量是非常合理的一种观点,其他两种观点,在胜义和名言中都是需要遮破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掌握。
辰二(破假相唯识之观点)分二:一、宣说对方观点;二、破彼观点。
巳一、宣说对方观点:
若识本性中,无彼此等相,
真实中无相,识前错显现。
假相唯识宗与真相唯识宗
存在一定的差别,
从胜义角度来讲,
假相唯识宗的见解要高一点,
因为他们任何法都不承认,
与空性观点比较接近,
但从名言来讲,
假相唯识宗的观点
在名言中很难安立,
而真相唯识宗在名言中
承许万法唯心,
依此安立名言相当方便。
经部宗虽然也承认一种行相,
但他们认为存在一种隐蔽分的外境,
这也是很难成立的。
所以说,从名言角度衡量时,
真相唯识宗的观点比较合理。
那么,假相唯识宗如何承许呢?
在所取外境不存在这一点上,
假相唯识与真相唯识无有差别,
而前者承许行相不是心、
后者则认为行相是心,
这是他们之间最关键的差别。
颂词中说,外面的瓶子、柱子等法在识前不存在,一切法只不过是识前的一种错乱显现而已。这就是假相唯识宗的观点。
【有人问:如果承认在识的本相或本性之中无有识的此等行相,而识自本体是如同水晶球般远离一切行相的一个法,难道是说各种各样的行相不现在心中吗?】
这一宗派认为,
在识的本相或本性之中
并不存在瓶子、柱子等行相,
所谓识的本体
就像透明水晶球一样,
其本身不会存在任何行相。
既然如此,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各种各样的行相
难道不是在心中显现吗?
【(假相唯识宗对此答复道:)尽管显现,但在真实义中只是于无相之识前迷乱或错误而显现的,如同被咒语等所迷惑的具眼者将泥块等见为马象一样。】
假相唯识宗对此回答说:
各种各样的行相
尽管在识前显现,
但在真实义中
只是于无相识前
迷乱或错误而显现,
如同空中的毛发一样。
空中的毛发并不是识的行相,
只是依靠某种错乱的因显现而已,
因此不能说它是识,
为什么呢?
他们认为,
错乱的显现如果是自己的心,
心也就变成了一种错乱的行相,
这样肯定不合理,
因此他们不敢承认
错乱显现是自己的心。
但错乱的显现
除自心以外也不能承认,
为什么呢?
如果承认错乱的显现于心外存在,
便会超出唯识宗的范围,
因为唯识宗最主要的特点
就是不承认外境无情法。
在这种情况下,
假相唯识认为:
一切错乱的显现不是自己的心,
也不是真正无情法的外境,
只是如同空中毛发一样
突然显现而已。
比如通过念诵密咒等因缘聚合,
土石木块等
会显现为大象、骏马一样,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乱的显现,
它既不是自己的心也不是外境。
【这一宗派不承认此等行相是心的自性,而认为这些行相好似空中浮现毛发般是虚假的,因此并不会变成与心等量的数目; 如果所有行相实有,则与一相违, 然而由于虚妄不实,则不存在一、异等相违之处。所以,不会有上面对真相唯识宗所说的一切过失,而承认明知之识成实是完全可以的。】
这一宗派认为:外面的行相都是错乱、虚幻的,它不是自己的心,就像毛发一样,因此不会出现如真相唯识所承许的行相与心识的数目相等、不相等的观察。
正因为所有行相并非实有,就像毛发一样是虚假的,所以行相与心一体多体或者外境行相有多少个数目等说法也就毫无意义。
比如梦中的人不论如何显现,我们都没必要去计算有多少个人,同样,外境行相就如同毛发一样是错乱的、假的,因此多和一、等量与非等量等数目也就没有任何必要,如自己的心识数目那样所谓行相的数目也就不存在任何意义。
所以,不会有出现对真相唯识宗所说的一切过失,而承认明知之识成实也是完全可以的。
大家首先必须了解对方宗派的观点,然后再进行观察破斥,这一点非常重要。
巳二(破彼观点)分三:一、略说遮破;二、广说彼义;三、破遣过之答复。
午一、略说遮破:
设若相无有,岂明受彼等。
与其事异体,如是识非有。
【倘若这些行相不存在,那么从凡愚到智者之间现量无欺、不可否认明明感受或领受此等行相岂能合理?】
假相唯识宗承许外境的相
就像毛发般根本不可能存在,
但是,我们明明可以
感受外界的一切事物,
眼睛能见到色法、
身体可以接触柱子瓶子等,
那么,这些现量感受的法
为什么会存在呢?
从山上放牦牛的孩童
到大班智达之间,
都可以现量无欺感受
形形色色的外境,
这一点难道也不合理吗?
【对于原本不存在的任何法,决定无有领受它们的可能性,就像感受被兔角所戳的所触、品味空中鲜花的芳香、领略石女儿的美色不现实一样。】
对于原本不存在的任何法,绝对不存在领受它们的可能性。胜义中一切法虽然不存在,但在名言中感受是合情合理、无有丝毫损害的。然而,对方所承许的这种相不存在的道理,不要说胜义当中,就连名言中也不合理。
前面说依假相唯识宗的观点
难以安立名言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名言中,瓶子等色法不存在,
而且瓶子等连行相也不存在的话,
名言中所有的见闻觉知
全部都会断绝,
会出现这个过失。
此处也讲到,原本不存在的任何法,也就不会有领受它们的可能性,就像被兔角所戳的所触、空中鲜花的芳香、石女儿的美色一样,如果可以领受,则必定会成为一种错乱的感受。
因此,我们可以问一问假相唯识宗的论师们:在名言中,你们既不承认柱子的行相,也不像有部宗那样承许真正色法的柱子,那么,眼睛为什么能够看见柱子呢?所以说,除自己的眼识外根本不承认行相的话,还是存在很大的过失。
从胜义的角度,
这一宗派的观点
的确非常接近空性,
按次第来讲,
应该排在中观自续派的后面。
但在安立名言的时候,
此宗观点的确非常难以安立。
【假相唯识宗的论师认为:不能承认眼前的这一行相根本不显现,因此并不是说行相在心目中不存在,虽说本不存在,但单单亲身感受其存在实属合情合理,就像毛发本来无有却浮现在识前一样。】
假相唯识宗的论师说,眼前的这一行相不显现绝对不合理,因此并不是说行相在心目中根本不存在。也就是说,行相虽然不存在,但是,仅从亲身感受其存在的角度而言也合情合理,就如同毛发本来无有却浮现在识面前一样。
这一宗派的观点还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他们有时候认为除识以外有一种错乱的行相,有时候又说如经部宗、真相唯识宗所承认的一种心识本体的行相根本不存在。
【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如果细致分析,则凡是显现,唯有现于心中而不可能现在他处。】
实际上,对方观点
只是未经观察的一种说法而已,
只要承认一种行相,
就必定在识前显现,
除此以外,
在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显现。
大家在学习唯识宗观点的时候,
一定要生起很好的一种定解,
否则,我们始终固执地认为
“柱子在那边实有存在,
心在这边可以缘取它”,
我们从无始以来
就在相续中存在
未与修行结合起来的这种习气。
实际上,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生活当中,
不要说唯识宗,
就连经部宗都认为
所显现的并不是外境,
只是一种行相,
也就是我们的识,
这一点非常关键,
大家一定要记住。
既然如此,
眼睛见到柱子的行相,
那么,用手抓柱子的时候,
抓到的是行相
还是经部宗所承认的
隐蔽分外境呢?
按照经部宗的观点,
手所抓的就是行相,
也就是自己的心抓住自己的心。
有些人认为:这种说法肯定不对。我身体的触觉是能取,然后柱子上的触觉是所取,二者明明是分开存在的。
实际上,
这就是错乱分别所导致的。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
能取的触觉与所取的所触
只是阿赖耶习气成熟了而已,
不能别别分开。
麦彭仁波切在有些论典中也说:
所谓的识和相也好,
能取所取也好,
其实都是心的本体,
二者是一本体异反体,
从反体角度来讲,
外境的所取部分叫做行相;
能取的有境部分叫做识,
二者实际都是心的一个本体。
因此,按照唯识宗的观点,
虽然以错乱的习气
可以见到外面
有一种无情法的柱子,
但这只是名言的一种现相,
就像黄色的海螺一样,
海螺真正的实相是白色,
而外境真正的实相是自己的心,
心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一个柱子,
大家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深信不疑。
如果这一点没有通达,
想要通达大圆满和大中观的见解
肯定是相当困难的。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但是你对唯识宗的观点真正通达了没有?如果你在这边已经证悟了,柱子却在那边笑呵呵看着你的话,这样的“证悟”也不知道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因此,大家在修行之前,还是应该学习理论,这样才能清楚区分真和不真、迷和悟之间的差别。
假相唯识的观点是不合理的。
我们见到红色时,
红色的所取是一种识,
取红色的眼识也是一种识,
此二者是一个本体,
只是反体不同而已,
一个是从外境的角度来说,
一个是从有境的角度来说。
所谓的外境实际上并不存在,
只不过是众生的迷乱习气
显现为外境。
比如金子和金子做成的耳环,
金子是总的本体,
耳环则是分别的一种本体,
同样,眼识和眼识所取的行相境
也是如此。
明白这个道理,
在修持大圆满
认识觉性方面特别重要。
【因此,识与相这两者虽然同样是心,但如果观待而分,则可以安立为能取之识与所取之相两种名言。相与识这二者仅仅是相互观待而以心来分的,实际是一本体,因而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贤劣、真假、有无等任何差别,】
识与相这两者虽然同样是心,但从观待的角度而言,却可以安立为能取之识与所取之相两种名言。
此二者只是相互观待而以心作了区分,其实是一个本体,因此,并不存在贤劣、真假、有无等任何差别。
但有些人认为:
心应该存在,
外境是不好的、应该舍弃的。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比如取红色的有境识
与红色的所取行相,
外境实际就是识前显现的一种行相,
这样的行相与你的识无二无别,
除此以外,
真正的外境根本不可能存在。
这一点,不要说大圆满,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
也不可能不承认。
【如果其中一者不存在,另一者必然不存在。而假相唯识却说“识存在、相不存在”,如此辨别有、无的差异。】
识与相中的一者不存在时,
另一者必然也不存在,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种关系。
而假相唯识却说
“识像水晶球一样在里面存在、
行相如毛发一样根本不存在”,
这就是此宗最大的错误。
【当然,作为唯识的共同观点,如果承认除识之外另有一个他体的实法,那么显然已超出了唯识的界限,所以谁也不会这样承认。任何法如果存在,则必须是以识的本性而存在。可是,此假相唯识宗却将相为识的自性视为不合理之举,于是说“相不存在”。原因是:他们认为,如果没有声明“相不存在”,那么就说明相存在, 如此一来就是以有别于识的他体而存在了,这显然不应理;倘若承认相与识一体而存在,就与真相唯识宗无有区别了。】
当然,假相唯识如此承许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作为唯识的共同观点,不可能承认除识之外存在一个他体的实法,否则便会超出唯识的界限。
但是,假相唯识认为迷乱显现是识的本体不太合理,于是说“相不存在”,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未说明相不存在这一点,就会出现相有别于识而他体存在的过失,这显然不应理;而承认相与识一体存在,那就与真相唯识宗无有差别了。
【为此,他们才主张相不存在,或者相不是识的自性,或者相虚妄、识真实。】
正是由于上述顾虑,他们才主张相不存在,或者相不是识的自性,或者说相虚妄、识真实。
【即便按照你们假相唯识宗所说的那样相不存在,然而你们承许存在的孤立无助、独一无二、如水晶球般的识又怎么可能明确地感受千差万别的行相呢?】
既然你们说白色、红色、痛苦、快乐等相不存在,那么你宗所承许的孤立无助、独一无二、如水晶球般存在的自明自知的识,怎么可能明确地感受千差万别的行相呢?就如同不朝向任何方向的透明水晶球放在黑屋子里一样,所谓的识根本显不出色声香味触五境的任何相,名言的一切法也就全部断绝了。
【如果相不存在,那么识缘什么来生起具有对境特性的法,这样合理吗?请你们深思。】
对于这一太过,对方根本无法回答。
假设你说在胜义中自明自知的心识存在也是可以的,但在名言中,如同水晶球那样的心识上也无有任何行相的话,你就不得不承认:眼识无法见到大腹的瓶子、红色的柱子,耳识无法听到动听不动听的任何声音。
因此,相如果不存在,识缘什么生起具有对境特性的法呢?这一点请你们认真思维之后再作回答。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
○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