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76(第九品) Back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76(第九品)

知幻园 2024-02-17



#806







卯三、破彼之回答:

谓愚不见此,然智所立言,

世间亦应知。何故不见果?




对方回答:“虽然事实本该如此,但因为世间人愚昧无知,慧眼被各种烦恼染污覆盖着,所以见不到事物真相。你们佛教徒不是说众生都具有无明烦恼嘛,我们数论派也承认众生烦恼习气相当重,不能见到因上本来存在果,因此,众生不会穿种子,也不会吃不净粪。”


驳斥:就算众生愚昧无知,见不到事实的真相,但你们所谓证悟实相的淡黄仙人(又名色迦大师)及其传承弟子,应该能领悟到这一点,为什么他们不见因中有果呢?若说他们已见到因中有果,那从传记中为何看不到他们吃不净粪以及拿种子当衣服穿呢?通过这种观察方法可以看出,你们只是一种立宗而已,你们的本师和最得力的上座弟子,都没有按自己宗派的观点行持,这不是正好说明汝宗立论自相矛盾吗?





#807







世见若非量,所见应失真。




刚才对方说:“世间人之所以不见因中有果,是因为他们被无明烦恼缠缚着,所见所闻不是正量。”对此,我们继续驳斥道:如果说世间人能见的智慧是假的,那么所见的对境也应该是假的,因为能见与所见互相观待而安立。比如用望远镜看东西,望远镜是假的话,它所见到的对境也肯定不真。既然所见之果虚妄不真,那么你们说因中有果、后渐明显有何意义?这样一来,你们的观点岂不是不攻自破了吗?




#808







卯四、遣除妨害自宗:

若量皆非量,量果岂非假?

真实修空性,亦应成错谬。




对于中观宗的妨难,对方辩驳道:“按你们的承许,假如能衡量对境的智慧是假的,不是正量,那它所得出来的果——万法无常、轮回痛苦、众生皆有如来藏等结论,也应该是假的。因为有境有错误,对境也会错误,就像做梦的时候,梦中的心识是迷乱的,此心识的所见所闻也不会真实。这样一来,你们大乘佛教特别强调的空性法门,不就成了虚妄的吗?既然空性成了虚妄,修行空性也就不合理了。”





#809






不依所察实,不取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无实定亦假。




对方刚才提出一个问题:心识是假的话,所得的结论也是假的,这样修空性没有意义了。中观宗回答说:究竟而言,修空性确实也是假法,因为能见与所见互相观待,一法是假的,与之相待的另一法也应该是假。但如此承许没有任何过失,因为我们之所以要修无实单空,是为了破除对实有的执著,断除了这种执著后,抉择究竟胜义时,无实法也是虚妄的,一切戏论皆要远离,此乃佛法最精华、最甚深的密意。


我们在修行的最初,必须要依赖心所假立的法,而不能以无实法作为对境,直接缘取它来修持。观察一个法时,首先要确定它的存在,将其析为无生空性后,无生空性的本体亦非实有,就像燧木和燧垫摩擦生火,最终这二者本身也被烧尽一样。所破是假的,能破也是假的,所破的万法不存在,能破的空性也是假立。瓶子没有的话,无瓶也不存在,这个道理非常重要。






#810






如人梦子死,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彼遮也是假。




此颂的比喻,要跟前颂的意义结合理解:如同有人梦到生了孩子,极其欢喜,孩子死了,又非常伤心,若能了知这是一场梦,孩子的生住灭都是虚无的,怎么会有痛苦呢?无的执著,能遣除有的执著,但它也是虚妄的。因此,孩子不存在的念头是假,孩子存在的念头也是假,不可能说一者正确、一者不正确。抉择最甚深的见解时,有无之相皆不存在,如《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凡是有相的事物,都是虚妄的,不要认为执著有相不对、执著无相正确,其实一切相统统是假的,若能证悟这种境界,则可现见不是有面有臂的真实如来。






敬摘录讲记183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157


158-161


162-165


166-169



170-173



174


175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