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中观四步境界——《中观庄严论解说》110(视频音频讲记) Back

中观四步境界——《中观庄严论解说》110(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27












110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

 🔹辛二、现基必为实空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己一、略说无过之理

 💠 庚一、能推翻辩方观点

 💠 庚二、无以反驳之理


✴ 己二、广说彼义:

💠 庚一、遣除于胜义之争论;

🔹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

   - 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

   - 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




    

🔹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 壬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

    - 壬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

    - 壬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 庚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这里所谓的“不破显现”只是为了承认共现有法[1]而宣说的,】


[1] 共现有法:众生前共同现量所显现的法,如两个人共见一个瓶子,两个人共听一个声音。








前面已经讲了,这里所谓的有法或立宗,并不是指各宗派所安立之法,而是从智者、女人到愚者之间共同显现的法。所以,此处所说的“不破显现”,就是为了承认共现有法而宣说的。


假设以宗派观点来安立,比如柱子,小乘认为它最后变成无分微尘、唯识宗认为是心的一种妙力显现、中观宗认为名言中也不存在等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由于未能达成共识,也就无法安立一个共同所见。或者从个人喜好来讲,对于我前面的茶杯,有些人觉得非常好、有些人觉得特别难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想法,因此也就无法成立一个共同所现。但实际上,根本不必作这种分析,只是一个杯子放在这里,这就是共同所现的法,也叫做共现有法。


对于“共现有法”的问题,在格鲁派和宁玛派之间辩论得非常激烈。以前根登群佩也对名言量成和共现有法作过宣说。但我想,在这里基本上按照字面来解释,因为你们当中很多人刚开始学习,有些问题不能讲得太多,否则也不一定有利益。








【但如果有人刨根问底道:“为什么不破显现呢?”】








这时,如果有人刨根问底:为什么不破显现呢?








【这并不是仅仅为了辩论而承许的,而需要彻底理解成与自宗观点不相违才“不破显现”的含义。】








这也并不是为了辩论才保留共现有法,而是确确实实不能遮破的。在名言中,如果连这一显现也已经遮破,中观宗后得为主的名言和唯识宗的名言也就无法安立了,正因为显现和空性都是在同一个法上安立,才说不破显现,这就是自宗不共的观点。对于这一点应该如此理解,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也是如此宣讲的,《中论释》以及《入中论释》中也都讲到:不破显现非常有必要。








【如果通达了这样的道理,那么甚至在名言中也极其便于承认。由于不依赖于各种宗派的浓厚执著,因此可无有妨害而趋入世间共称之理。】








通达共现有法不破这一道理,在承许名言时极其方便。不要说其他宗派,甚至从中观应成派来讲,名言中如幻如梦的显现应该存在,如果遮破了显现,也就很难安立名言了。


而外道以及佛教小乘、唯识、中观自续派等各宗各派,都存在一种浓厚的执著,如果将此作为正量,也就不可能出现一种共识。所以,上述推理中所安立的有法,是不分任何宗派、完全抛开所有论典的说法,而将世间人们共称共现的法作为有法进行辩论的。


大家平时在辩论的时候也是如此,首先不要把论典的依据摆出来,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比如对瓶子进行分析,大家首先对这个瓶子本身都承认,然后再看两个人之间对这个瓶子的看法有什么分歧?一个人承认瓶子是无常的,一个人承认为常有。这时,由于焦点在瓶子上,承认无常的理由说出来,承认常有的理由也可以说出来,以此展开辩论。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明确讲到:“由于不依赖于各种宗派的浓厚执著,因此可无有妨害而趋入世间共称之理。”








【如云:“不依浓厚执,名言极成立,若知诸名言,于论义不昧。”】








如云:“不依浓厚执,名言极成立,若知诸名言,于论义不昧。”如果未依靠浓厚的宗派执著,所谓的名言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成立;如果了知各种名言,对各宗派或各大经论中所讲的内容也会很容易精通。








【渐次趋入无分别的意义而确定中观之要义的道理(即中观的四步境界):】








中观自续派

作为度化渐次根基的宗派,

在趋入无分别意义

而确定中观之要义的道理时,

可以分四步境界逐渐趋入。


所谓中观的四步境界,早在十年之前,我在讲《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时也给大家讲过,当时听受这部法的人,现在已经不太多了,因为那个时候,听者也比较年轻,我也比较年轻……。去年讲《中论》的时候,麦彭仁波切在《中论释》当中也讲了中观的四步境界。








【(一)空性:初学者依靠离一多因等进行观察时,如果思维瓶子等了不可得的意义,则在未经观察的侧面存在,而一经观察则不存在,以思索这一实相的现空轮番方式显现空性境界。】








第一步境界是空性。

什么是空性呢?

作为初学者,

首先依靠离一多因

中观的各种因,

对瓶子、柱子,

以及房屋、轿车等一切法

进行推断观察,

最后都是了不可得,

这就叫做空性境界。


也就是说,

在未经观察时

确确实实存在,

一经观察,

万事万物的法丝毫也不存在。








【(二)双运:当时,通过思维它的单空也不成立或者本为空性的同时即是显现的道理,从而对如水月般“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生起殊胜定解。尔时,现出缘起性空无违的境界或者称为通达现空双运。】








在初学者面前,首先就是抉择单空。现在很多法师讲经说法,口口声声都是一切万法皆空、五蕴皆空,这就是第一步境界。麦彭仁波切在本论前文也说过:将一切万法的显现抉择为空性不是很困难,但显现空性双运的境界对初学者来说的确很困难。对于这样一种单空,不要说佛教,甚至现在的很多物理学家、研究量子力学的知识分子,在对一切事物分析对比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出万法根本不存在的结论。因此,第一步空性境界比较容易。


第二步境界是双运。


前面已经抉择了单空,

这时,详详细细观察

单空从何处来?

它的本体是什么?……

如此一一观察时,

所谓的单空也根本得不到;

或者,

柱子等法的本体空性的同时

可以显现,

了知这一点即是通达双运。


比如将柱子抉择为空性以后,再看看所谓的空性存不存在?空性确实不存在,空性不存在的当下可以显现。


就像水月一样,天月虽然在水月上丝毫也不存在,水月仍然可以显现。这就是现即是空、空即是现,对此生起不可退转的定解,并非随他人所说,而是自己内心真实生起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的定解。


这时,了知缘起的显现和性空的空性二者丝毫也不相违,就可以称为通达现空双运。


Tips


当然,这里所说的空性、现空双运、离戏、等性,全部是按照中观自续派所讲的道理来宣讲的。


如果按照中观应成派最后抉择的观点,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以及本论前文中都说:大圆满、大手印、唯一明点、空性、双运、究竟胜义、乐空双运、明空双运等,只是名称不同,实际所表达的都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意义。


但在这里,大家应该认识,首先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然后空性与显现无二无别,这叫做双运。


此处所说的双运,与平时所说的最后中观应成派圣者入根本慧定的双运,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这种双运,

是作为一个初学者

通过智慧进行观察时,

于其相续中次第次第产生的。


也就是说,

首先将实有的执著

逐渐观察抉择为空性,

然后是不是

停留在一个单空上呢?

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单空上。


对单空的本体进行观察时,

除瓶子等法的显现以外

并不是另外存在一个单空,

由此了知现即是空、

空即是现的道理。


这种境界,

不一定要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

才可以获得,

初学者通过理证观察

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Believe








【(三)离戏:彼时显现、空性这两者虽然在词句表达的方式中异体存在,但就本体而言丝毫也不可分割,对此无二无别的道理生起定解,】








下面是第三步境界——离戏。


显现、空性二者,

虽然从文字表达

和分别念的角度

分开存在,

但从本体而言丝毫也不可分割。


比如我们心中想瓶子的空性和瓶子的显现时,会分别出现两个总相概念,但真正去观察时,现和空无法分开。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水月正在显现的当下就是空性的。其中并不是说水月是显现的,除水月以外没有真正的天月,而是指天月在水月上根本不存在。


同样,柱子显现的本体就是空性,此显现与空性只是从文字上分开而已,实际是不可分割、无二无别存在的。








【破基显现与所破空性结合起来而执著的妄念自可消逝,现出远离破立而能自然安住的离戏相。】








对于基的显现必须从根本上遮破,将这一显现抉择空性之后,应该对显空无二无别的道理生起信心。这时,对此显现和空性二者结合起来,如同白绳和黑绳搓在一起的执著也会消于法界,从而现出远离破立、自然安住的离戏之相。


Tips


这里所说的离戏

与平时所说

远离四边八戏的离戏

也有一点差别。

以柱子为例,

柱子的显现即是空性,

空性就是柱子的显现,

这就是第二步境界时

应该了知的。


随后在第三步境界时,

柱子的显现和空性

全部消于法界,

虽然如此,

却仍然停留在柱子

这一小小的范围当中。


在第四步境界——等性时,

便从柱子这一小范围中

扩大开来,

柱子也好、瓶子也好,

在任何有法的本体上

进行分析,

所谓的现空双运

并不是针对柱子、瓶子、

人、牦牛等某一法。

对于这些差别一定要分清楚。


Believe


你们方便的时候还是要看一下《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与此处所说的四步境界可以互相对照一下。藏文当中,比如以前哦巴活佛在解释《现观庄严论》时讲到:千万不能与中观的四步境界混淆[1]。但后来解释哦巴活佛《现观庄严论释》的很多人说:《现观庄严论》当中是加行道所取分别的角度来讲,而中观自续派的四步境界是从有境角度来讲。


[1] 《现观庄严论释·弥勒教言》:上品暖位的阶段以及下、中、上品顶位依次灭除对显现、空性、双运及等性的耽著。然而,绝不要误解成与中观四步境界是一个。


哦巴活佛在《见解和宗派辨别论》当中也讲了中观的四步境界,麦彭仁波切在其他论典中也讲过,我们以前也考试过。原来讲《中观四百论》的时候,哦巴活佛将此四步境界与《心经》对应说:色即是空是第一步境界,空即是色是第二步境界,色不异空是第三步境界,空不异色是第四步境界[2]。总的来讲,大家一定要通达中观四步境界的意义。


[2] 藏文版本中这四句的顺序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与汉译版本不同。








【(四)等性:对于这样的离戏长久串习,从而观待有法的法性各自分开的偏袒所缘之行境得以清净后,对诸法自性等性生起殊胜定解而趋至究竟。】








第四步境界——等性。


上述讲到离戏时仍然存在有法的偏袒执著,比如这是柱子的现空双运、这是瓶子的现空双运,每一个有法各自分开。平时我们讲虚空也是如此:瓶子里的虚空、口里的虚空……。而在讲到等性时,各自有法的所缘对境全部消失、得以清净。


如同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时,在每个阶段的智慧完全不同一样,最初学习中观时将显现抉择为空性;之后,空性与显现无二无别;第三步除具有有法的偏执外,所谓现空无别的执著也已不存在;到最后,一切有法的耽执所缘境也全部消融于法界,就叫做等性。








【如是空性、双运、离戏、等性即是中观的四步境界,依靠逐步修习前前而对后后之理生起定解。这些是极为关键的殊胜窍诀要点。】








当然,由于中观应成派的所化众生是非常利根的缘故,可以直接通达中观的真实胜义、顿悟诸法的究竟本体,因此不需要经过上面所说的次第,所抉择的直接就是最高的空性境界。但作为中观自续派的所化众生,如是空性、双运、离戏、等性的中观四步境界,在每个人的相续中必须逐步修习前前而对后后之理生起定解。


Tips


麦彭仁波切给诸位学习中观者,宣讲了非常殊胜的甚深窍诀。大家在平时观察的时候,首先破除对一切万法实有的执著,再对一切万法的实相进一步观察,通过这样的观察,所得妙慧或智慧的范围逐渐逐渐扩大,经过长期的努力修持,自相续中现空双运的境界自然会越来越广泛、深入。


比如刚开始对中观闻思的时候,首先对瓶子、柱子等一个一个观察,发现中观所讲的确实是对的,这些法就是空性的。


但对尚未观察的法,认为它们仍然实有存在,又去观察才发现这个法也是不存在的、是离戏的。


未加观察的时候这个法又会出现,于是又开始出现贪心、嗔心、痴心等烦恼。


虽然如此,经过长期反复地修习,对万事万物除自心的妙力以外根本不可能存在这个道理就会逐渐生起定解。


此处所讲的问题非常关键。现在《中观庄严论释》后面的内容已经不多,应该不会出现违缘,可以全部传讲圆满。我原来这样想过:如果没有出现违缘,能够给大家传讲一遍这部论典,应该说是自己一生中很大的一件事情。我是这样看待的,但你们可能不会这样,总是想:什么时候才能讲完啊……天天这样听着,累得很!可能会这样想。我自己在传每一部法的过程中,一直希望:这部法一定要善始善终地传讲完成。真的圆满一部法以后,心里就放下了很大的压力,觉得做了非常大的一件事情。


以前在法王上师面前也是,每次听受圆满一部完整的法要以后,心里就特别舒服、特别快乐,有这种感觉。但在座的很多人,有50%的人也许会有这种感觉;20%的人可能觉得听也可以、不听也可以;30%的人很无奈,不得不听,认为:最好不听,天天睡懒觉、做非法的事情多么好啊!也有这个可能。所以,每个人的根基都不相同。


希望各位法师最好不要因为极少数人的不如法行为生起厌离心,然后放弃自己弘法利生的事业,千万不要这样。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想要找到非常圆满如法的所化众生相当困难,即使有50%的人如理如法听闻并且从中获得利益,宣讲佛法就是非常值得的!


Believe


辛二(别说前后世因果缘起之安立合理)分二:一、略说立宗;二、以理广证。


这里讲了前世后世、业因果如何存在的道理。这个问题在中观当中经常提及,从名言角度来讲,这是相当重要的。


壬一、略说立宗:


故无始有续,执实无实等,

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


众生的相续从无始以来就是存在的,执著有实无实等全部有其同类的种子,这一点通过因明的比量可以推断。








【如上所述,虽然有实法自性丝毫也不可能存在,但(三)有中形形色色的显现却不可泯灭而纷纷呈现。】








前面通过离一多因等中观的有关道理进行抉择,所有万法在胜义中不可能存在,但三有各种各样的显现、各种业力的感受,在众生面前纷然呈现,这一点无有任何欺惑而存在,任何人也没办法遮破它。








【因此,对于无始以来的三有之心相续,执著有实无实、自他等与本身同类的种子存在这一点,可以依靠因进行比量推断。】








对于形形色色的所有法,不管执著为有实还是执著为无实,一切执著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自相续中无始以来就存在的这个种子。比如执著柱子为实有,正因为相续中存在执著实有的种子习气,才会出现这种执著。因此,众生执著这些法存在、那些法不存在,执著这些法是自己的、那些法是他的,以及执著好的、不好的……众生真的很可怜,相续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习气,不想执著也会执著、不想烦恼也会烦恼,这就是由于我们相续中存在的这个因而引发的。如果因不存在,就不可能产生这些问题。


当然,在观察胜义的时候,一切万法全部要抉择为空性。但在抉择名言时,必须依靠法称论师的观点毫不混杂、无有错乱地安立,这就是讲求真理的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在讲名言时

不能说一切法都是空性,

什么事情都不用管,

不能这样。

在讲空性的时候,

也不能说亲眼见到的

这个法不空。

麦彭仁波切在前面再再讲到,

无论任何问题、任何言词,

第一要抓住重点,

第二就是要分清场合。

这是学习任何一部经论时

不可缺少的要诀。








【如果以易懂的缀文法[1]方式将(此颂重新)组合成(实无实等念,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无始之相续。)来解释,即柱子、瓶子等有实法与虚空等无实法是显现各种各样分别念的因,各自同类分别念的种子或者习气一直跟随无始以来的相续而存在,这一点凭借理证可以推断。】


[1] 缀文法:即声律学,小五明之一,主要论述诗句组合规律各梵文偈句轻重音组合规律。








前面已经解释了颂词所说的道理,由于翻译不同,若以缀文法方式将此颂重新组合,即“实无实等念,同类之种子,以比量推断,无始之相续”,可以这样解释:执著这是柱子、这是瓶子等有实法,以及认为这是虚空、这是石女儿等无实法,诸如此类各自同类分别念的种子或者习气,一直跟随无始以来的相续而存在,这一点凭借理证可以推断。上述两种解释方法,只是翻译不同,怎样解释都可以。








【也就是说,尽管在胜义中万法远离戏论,但有实法与无实法的戏论之想林林总总,】








虽然在胜义中一切万法根本不存在,但从世俗来讲,林林总总、包罗万象的形象,已经玷染了可怜愚笨人的相续。作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或释迦牟尼佛等圣者,在他们的阿赖耶上不会有各种各样的习气染著,而在凡夫相续中,因为无始以来留存下来的种种习气,才产生了执著各种各样显现法的分别念。


不要说从无始以来,即生在大城市里面长大的一些出家人,一进到旅馆就马上打开电视……因为相续当中有这个种子,现在接触这一对境,便会产生相应的烦恼。《俱舍论》里面也说:对境现前、烦恼种子未断除、具足非理作意,随之烦恼就会产生[3]。所以,相续中的种子已经全部烧光,就不可能再产生烦恼。比如一位阿罗汉住旅馆,阿罗汉根本不会喜欢看电视的。我们当中的个别道友,真正观察的时候,相续中的习气的确特别严重,见到餐馆有人在吃肉的时候,自己想吃肉的习气非常难以抑制……闭着眼睛,转身离开了。因为我们即生吃过很多很多肉,才有了这种习气种子,一看见对境就马上复发了。


[3] 《俱舍论》:由具尚未断随眠,境住非理之作意,此三因中生烦恼。








【以此完全染污了无有白法智慧之人的心,对于这样那样的无边显现,无因不可能存在,所以因需要存在,抛开各自同类的种子而以理无法证成其他因,是故唯有同类的种子才成立是各种各样的这一显现之因。】








这里也说,不具足智慧等白法种子者的心相续中,很容易被有实法、无实法等林林总总的戏论分别所玷染。如果相续完全得以清净,不要说获得菩萨和阿罗汉果位,即使修行比较好一点的人,对于很多对境都是如如不动的。比如两个人一起到城市里面去,一个人通过学习佛法,对自相续起到一定的作用,遇到很多外境不会动摇;另一个人根本控制不住,一定要享受外境。因此,相续中本来存在的很多恶分别念,通过对治、修行,有些可以完全断根,有些可以暂时压制,这一点与修行有一定的关系。


正因为从无始以来就在心相续中有这些种子,依靠种种对境才会现前各式各样的烦恼。人的前世后世也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观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尤其作为一个修行人,对前世后世一定要生起诚信,前面也讲过,一个皈依多年的居士,竟然对“是否真的存在前世后世”产生怀疑,的确让人特别失望。如果没有前世后世,你天天修加行、做功德还有什么必要啊?!因此,不具足闻思的修行、做功德是非常可怜的!


对于这样那样的无边显现,无有因不可能存在,而抛开各自同类的种子也根本无法证成其他因。如同青稞应该以青稞的种子来产生,不可能由稻子或麦子的种子来产生一样,唯有同类的种子才成立为各种各样的这一显现之因。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