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唤醒迷梦 >> 【颂词】的预习与讲考示范 Back

【颂词】的预习与讲考示范

ShanZhiShi 唤醒迷梦 2022-06-20

相关链接:

【学霸养成记】学习方法 && 讲考方法

【学习的窍决】五种窍决、三种纲要、六步骤、复述和串讲费曼学习法


方法很重要,坚持也很重要。

【心语】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 播种 和 收获 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叫做坚持!


一、【颂词】示范:(《入行论》第139课)预习、讲考):


1.【分析科判】

    分析品与品之间、大科判与大科判之间、大科判与小科判之间、小科判与小科判之间的关联,进而了知颂词(或者长行文)所对应科判的含义;

    科判“自他为主之功过”、“果之差别”、“以实例说明”之间的关联:

    (1)以自利为主的果(凡愚)——总摄来说是“一切世间苦”,分别为将受地狱苦、卑愚堕恶趣、终遭仆役苦。

    (2)以他利为主的果(牟尼)——总摄来说是“所有世间乐”,分别为一切圆满成、受敬上善道、当封王侯爵。


2.【颂词分层】


3.【逐字逐句消文】

(1)繁叙:繁多冗长地讲述

(2)求自利:一味希求自己的利益,为了吃喝、衣食、感情不断地忙碌

(3)唯:只是

(4)牟尼: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的智者们

【牟尼】 梵语muni,巴利语同。又作文尼、茂泥。即寂默(止静烦恼)、寂、贤人、仁、仙之意。乃谓尊贵殊胜之圣者或仙人。---FROM:【佛光大词典】


整颂大义:何需要更多繁多冗长地讲述此等理由?只要看一看凡夫愚者谋求自利、能仁佛陀唯一利他这二者的差别(便可一清二楚)。


4.【归纳中心及要点分析】

    对应颂词,先归纳出来颂词的中心,然后分析讲记中上师的思路

    分析1:如何体现佛陀的“唯利他”?(对应颂词:牟尼唯利他)

    (1)(唯利他的表现:成了动物也不舍弃善心)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发心要利益众生,从此之后身体力行,确确实实在做。因为这个发心,他生生世世都成为利益众生者,不管是变成什么,国王也好、乞丐也好,或者动物里的鹿王、猴王、骏马,利他心一直没有舍弃过。

    (2)(公案):善义恶义的公案,因此如果内心善良,即使变成了愚昧的动物,善心的本质也不会改变。

    (3)(教证成立)华智仁波切说:“宁玛巴一些大德的教言讲过,身语的善根不重要,心的善根最重要。”释尊正因为有了心的善根,哪怕是变成飞禽走兽,善良的本性也不会舍弃,对周围的众生都有一颗善心。


    分析2:上师如何描述凡夫人的自利?(对应颂词:凡愚求自利)

    (1)这些道理,希望大家不要停在口头上,不然的话,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2)也不要是为了一些纪律,现在有个别听课的人,居士也有,出家人也有,星期六和星期天集中时,就是害怕不去的话,到时候得不到法本,被PT学会开除了。但去了以后也是三心二意,没有好好地学。这种现象不好。你要去的时候应该先发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去,到了那里以后,应该认认真真地听课。

    (3)在座各位一定要注意,听法不要变成像上班一样,到了钟点就拿着包去听课,下课后就回来了。听法应该有种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想到利益众生。

    反思:作为知取舍的人,对境是救护我们的法尚且自利,如果对境是看似乐受的现世利益还能他利吗?


    分析3:如何进一步观察自利、他利的利害关系,从而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对应颂词:且观此二别)

    (1)(教证)

    《经庄严论》中说:“世间求自乐,不乐恒极苦;菩萨勤乐他,二利成上乐。”凡夫人希求自己的快乐,可是不但得不到,反而在轮回中特别痛苦;发了大乘心的菩萨,没有想过自己的快乐,只是精勤地利益众生,最终众生得到很大的帮助,自己也超离轮回,获得了成就。

    《宝鬘论》中这方面的教言比较多。

    (2)(例证)这种现象,从有的人行为中也看得出来,有些人自私自利特别强,一味地贪着...;有些人无私地奉献自己,只要有机会利益众生,自己怎么样都可以,最后他的位置越来越高。

    (3)(观察的必要)利他的功德、害他的危害这两个必须要搞清楚,若能辨明利害的话,自己肯定会利益众生的。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云:“利害出生故,如是分析已,彼等一刹那,岂贪自利益?”倘若懂得了利益众生的功德、伤害众生的过患,菩萨一刹那也不会贪执自利而损害众生,一定会想到哪些对众生最有利。就像有些人搞生意一样,明白什么途径最赚钱、什么方法最亏本后,定会选择一条最好的路。


5、【难点辨析】

    问:居士要挣钱养家,像佛陀那样唯利他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保留一些自利的想法。

    答:自利的想法必须要放弃。

    《慧灯之光》:1)从无始以来,我们流转轮回直至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与我们紧紧相随,现在让我们放下根深蒂固的积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的话,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

    2)虽然平时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时你可以发慈悲心、出离心,这两个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平时做一些世间的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

    比如说,吃一顿饭究竟是善?是恶?还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法呢?如果在不伤害众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饭本身是无记法。如果一个人吃完这顿饭,将肚子填饱了以后是为了去杀生、去参战、去行骗等等,以这样的目的而吃饭,那吃这顿饭就是造作恶业;如果一个人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吃饱以后去听法、去放生、去行善,那这个吃饭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摄持,那么吃这顿饭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他吃饭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没有去想吃完饭以后去杀生、去放生等等,那这样的吃饭就是不善不恶,所以叫作无记。

    如果挣钱是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间法。如果是要拿这些钱去干一些坏事,即使现在还没做,这样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恶业。如果没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为了吃饭、生存,这是不善不恶,是无记法。所以,虽然行为相同,却因为当前的发心不同而有善恶业之区别。


6、【消归自心】

反问自己是唯利他吗?还是求自利的凡愚?



◆  ◆  ◆  ◆  ◆ 






扫描关注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