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202.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因有异法故,有坏名为无。|【每日一颂】《中论》 Back

202.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因有异法故,有坏名为无。|【每日一颂】《中论》

知幻园 2024-03-13

戊三(抉择有实法为空性)分二:一、破有实法之本体——观行品;二、破彼之能立。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三:一、破有实法之作用 接触——观和合品;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三、破暂时缚解——观缚解品。

十五  观有无品


庚二(破因缘之能生——观有无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四:一 、破四边性;二、 别破自性他性;三、修习离边中观;四、认识所离之二边。

壬一(破四边性)分四:一、破自性与他性成立;二、破有实无实法成立;三、呵斥所破之见;四、结合教证而说明。

癸二(破有实无实法成立)分二:一、破有实法;二、破无实法。

子二(破无实法):


对方辩驳说:无实法是存在的,这样与其相伴的 有实法也理所当然应该存在。很多人也认为,所谓的无实、空性都是存在的,只要遣除了瓶子等法上面的实有,就认识了它们的无实或空性。世间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但这些说法都不合理。无实法并不真实存在,它们只是人们的虚妄想象而已。为什么呢?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

因有异法故,有坏名为无。


有实法如果不成立,无实法如何能成立呢?只因存 在变异法的缘故,世人才将有实法的坏灭称为无实法。


(颂词中“有”是指有实法;“无”是指无实法。)


中观宗驳曰: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如 果五蕴、客尘等有实法不成立,观待有实法的无实法又 如何成立呢?不可能成立。就像瓶子的“有”如果不成 立,瓶子的“无”也不可能成立;石女儿不存在,石女儿的身材、口才等也不会有一样。


有实法不成立的原因,前面已经分析过:因为自性不成立,由此观待自性的他性也不能成立,而任何一个 有实法,不管是所见所闻等外境法,还是心和心所法, 都无法在自性他性以外存在。比如,柱子是自性或他性 所摄的法,如果未被自性或他性所摄,在整个有为法 中,它就不会再有其他安立方式。换言之,柱子或者与 他法合在一起而成立,或者自己成立,如果两种情况都不是,有实法柱子就没有了安立方式,故而无法成立。


如果有实法不成立,无实法又如何成立呢?不可能 成立。“因有异法故,有坏名为无” (清辩论师的《般若 灯论》中这两句是“此法体异故,世人名无体”), 因为世 人把有实法的变异坏灭称之为无实法,故无实法必须依 赖有实法方能成立。比如,瓶子开始存在,后来被铁锤 彻底摧毁了,如果没有瓶子,遮破瓶子的无实单空 —— 无瓶也无法成立;有了人,才可以说无人,如果人不存 在,无人的概念就成了无稽之谈,找不到任何成立的依据。


或者说,无实法只是我们分别念中的“断除所 破”。比如,瓶子作为所破,无瓶即是“断除所破”;又如,柱子以前存在,现在没有了,柱子没有之处是否有一个单独的无实法“无柱”呢?根本没有。因为柱子 从不存在的角度称为“无柱”。所以,除了“断除所破”以外,任何时候,独立的无实法都得不到。


有人可能想,虚空也是无实法,它应该可以独立存 在吧?但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假如独立的无实法可以成 立,它就不是无实法,而成了有碍的法(有实法) 。虚空 的法相是无碍,无碍才算是虚空,如果有阻碍,虚空就 不是无实法了;如果不是无实法,必然就是有实法,但这根本不合理。


总之,有实法不存在的缘故,无实法也不可能有, 因为世人把有实法毁灭之后的法称为无实法,无实法必须观待有实法。


◎ 有和无离戏双运


这里需要再三强调,虽然在名言中,柱子等有实法 显现上存在,是有的;无柱等无实法显现上没有,是空 的,但这些都是分别念和语言假立的法,胜义观察时,柱子的“有”和柱子的“无”在实相中一模一样,都没有真实本体,远离了一切戏论。


《心经》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 也可以理解为,有实法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有实法。如 果对《中论》推理非常精通,对《心经》的这句话就不 会仅停留在教证上,以理证即可通达:为什么说有实法 “色”不存在呢?因为色的自性、他性都不存在;如果 有实法“色”不存在,观待它的无实法“空”也不可能有。由此可见,色和空是离戏双运的。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一、观因缘品


二、观去来品


三、观六情品


四、观五阴品


五、观六种品


六、观染染者品


七、观三相品


八、观作作者品


九、观本住品


十、观燃可燃品


十一、观本际品

168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169

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


170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

如是则应言,从他而作苦。


171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172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173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174

自作若不成,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


175

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

彼无有自体,何有彼作苦?


176

若彼此苦成,应有共作苦。


177

此彼尚无作,何况无因作?


178

非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四义亦不成。


179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180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181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182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183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184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老。


185

若是法即异,乳即应是酪。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186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187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188

见可见见者,是三各异方,
如是三法异,终无有合时。


189

染与于可染,染者亦复然。

余入余烦恼,皆亦复如是。


190

异法当有合,见等无有异,

异相不成故,见等云何合?


191

非但可见等,异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皆亦无异相。


192

异因异有异,异离异无异。

若法所因出,是法不异因。


193

若离从异异,应无异有异。

离从异无异,是故无有异。


194

异中无异相,不异中亦无。

无有异相故,则无此彼异。


195

是法不自合,异法亦不合。


196

合者及合时,合法亦皆无。


197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198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199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200

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

自性于他性,亦名为他性。


201

离自性他性,何得更有法?

若有自他性,诸法则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