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01) Back

降妖除魔的密部宝典《楞严经》|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01)



降妖除魔の《楞严经》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分享01


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巩固和拓展

降妖除魔的《楞严经》辅导课

每课设有课后思考题

希望(尤其)发愿深入研习的道友

仔细做一下

查阅资料

获得更深的智慧

本公众号的答案仅供参考



1、《楞严经》怎么被带来中国?


答:般剌密谛尊者将本经嵌入左臂带到中土。


尊者经历了三次带经出境:

第一次在出关时被查出来,因为当时印度非常重视佛经,所以遭遣返。


第二次出境前,决定把整部楞严经背下来。由于一路奔波劳碌、历尽艰难,加上体力不支,以及过境时心情紧张害怕,遗忘了好多词句,只能返回印度。


第三次将经典写在羊皮纸或细绢上,书写之后卷好,剖开左臂皮肉,将经文藏在身体中带出国境,终于将楞严经带到中国,从广州登陆。






2、《楞严经》在汉地弘扬的历史如何?

答:当时翻译完后,由房融宰相拿到皇宫里去,只可惜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关注。后来,由于北传禅宗的神秀大师本人非常喜欢这部经,就在朝中弘扬,最终使《楞严经》在全国兴盛起来。


从唐朝以来,每个朝代都有特别多的高僧大德宣讲、著书、注释。如惟悫大师十年中祈祷文殊菩萨,得受加持撰著《楞严经疏》(共三卷,已佚);交光大师撰著《大佛顶楞严经正脉疏》,圆瑛大师、续法大师等大德也以此为基础注释《楞严经》;印光大师,就把它放在净土五经当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前我们也讲过);百丈禅师将“楞严咒”纳入汉传佛教的早晚课当中等等。






3、《楞严经》在藏地的弘扬情况怎样?


答:《楞严经》在藏地并不像《金刚经》、《贤劫经》、《金光明经》等经典那样广为人知。


在藏传佛教的经论中,此经目前只有九卷和十卷的传承。按布顿大师所著的《佛教史》记载,在前弘时期《楞严经》有圆满的版本,后来因郎达马灭佛只剩下第九和第十卷。


查考藏文资料可发现,如今的德格版、北京版、奈塘版(藏文《大藏经》)里都收录有两个古藏文译版,在吐蕃世纪三大古目里有记载,布顿大师的《布顿教法源流(布顿佛教史)》里也有记录。两本古藏文译本,经与汉文比对,发现确为“残本”,大致对应汉文本的第九卷和第十卷。


自布顿大师授记:五百年后会有从中文翻译来的圆满藏文版本。指的是在乾隆时期,由第三世章嘉国师主持译场,于乾隆十七年至二十八年间,历时十一年左右把《楞严经》译成了藏文、汉文、蒙文和英文四种版本的合集本。由此将整个《楞严经》翻译圆满。的确按布顿大师授记的,藏文有了圆满的版本。





4、《楞严经》是属于哪一宗派的典籍?


答:这部《楞严经》并非单独属于哪一类典籍或哪一宗哪一派,五教三乘都需学习。


但从此经主要讲首楞严三昧的角度而言,有大德将之归于禅宗;


从此经是宣讲如来密因修正了义方法的角度而言,它又归于密续部,所以《楞严经》又成为破魔大全之宝典。





5、有没有更多的证据,能更充分地证明《楞严经》不是伪经,而是真经?


答:有些人怀疑《楞严经》是伪经,因为其中描述了一些仙人,他们认为仙人是道教独有的。其实,《释尊广传》中就有许多与仙人相关的公案,释尊因地时就曾是仙人,五比丘也曾在仙人面前得到一些传承。总之,仙人在印度文化中随处可见,且形象各异,有好有坏。


一些学者认为《楞严经》是伪经的另一个理由是——此经文笔过于优美。这更是无稽之谈。因为译者的风格和智慧各不相同,笔下文风也是千差万别。同样,现在《大藏经》也被翻译成了各国文字,如果负责英文的译者文笔优美,其译作也自然与众不同。因此,仅因文笔突出就认定《楞严经》是伪经,这是十分不合理的。


还有人说:《楞严经》中宣讲的“如来藏常有”之理是外道的说法。他们认为这违背了佛法一贯强调的“万法无常”、“一切都是空性”的教义。其实,这些人从来没有进行过考证,未能了知佛陀第三转的要义。


太虚大师说,《楞严经》与《佛祖统纪》《宋高僧传》及《广州通志》一样,将所述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交待得清清楚楚。《楞严经》中连译者都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如果这些你都不信,反而去相信几百年后个别人的言论,这是非常可笑的。


宣化上人说过,如果这部详细说明如何破迷见性的经典是伪经的话,那佛经中所有的内容都被间接驳斥了,这种人可能要下拔舌地狱。


明·莲池袾宏大师(1532~1612):“纵使他人能说此经,吾亦尊之为佛祖也。相反,纵使佛现于前而说《楞严》是伪经者,吾等亦视为魔说可矣!”


元·天如 惟则禅师(?~1354)云:“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观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世尊成道以来,五时设化,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求其总摄化机,直指心体,发宣真胜义性,简定真实圆通。使人转物同如来,弹指超无学者,无尚楞严矣!”


虚云老和尚:“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


近代太虚大师(1889~1947)着《楞严大意》云:“此皆辨妄明真之真心论,全部经文中,有一贯的中心思想,即是常住真心,故本经以常住真心为基本。‘信解’,即明常住真心之理;‘修行’,即除常住真心之障;‘证果’,即证常住真心之德……惟《楞严经》确是佛说,仅根据点有异而已。众生世界,即是如来成佛真体,譬如全海成风浪,风浪即在全海,法身成有情无情,则有情无情均即法身。故曰:‘情与无情,皆成佛道。’”


历代高僧大德,无不赞叹《楞严经》,只因“《楞严经》乃世尊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要道。为宗、教之指南,性、相之总纲。诸佛依之为成佛正因,众生依之为解脱要诀!在如来三藏圣典中,求其彻底阐明心性,彻底破妄显真,使人转物同如来,弹指超越无学者,楞严妙法是矣!”



答案整理 | 写心

排版 |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