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40) Back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40)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4-21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第四品 业因果



戊九、认识四禅无色界之心:


如是四禅无色心,前果灭尽亦死亡,

本体无记愚痴故,颠倒因果而反复,

投生漂泊轮回处,故当从中得解脱。


《无忧经》中云:“以昔所积善业力,生天界宫亦退转,禅天无色业尽后,复坠地上堕地狱。”



   戊十(欲界识一异之理)分三:


一、修习欲心而成解脱因之理;二、宣说白日以何识为主;三、彼等一异之理。


己一、修习欲心而成解脱因之理:


  现在特别阐示欲界人身之识一体异体的道理,


如理修行欲心故,亦成上下解脱因。


欲界众生心识较粗大,虽是善趣人类,但也属于业地之有情,并能作为修法之殊胜法器,故而可以成为解脱之因。《念住经》中云:“欲界众生播善不善种子,其心粗大之故,汝当勤修妙法也。”


己二、宣说白日以何识为主:


白日七识多为主,余二一体为附属,

当知取色之眼识,无念明分普基识,

无分别分阿赖耶,其余六识亦复然。



如是眼见色法的部分为眼识;明而无念之识的明分为阿赖耶识;无分别念的部分为阿赖耶。同样,听声、嗅香、品味、受触以及意觉知回忆对境时,认知各自对境的部分,就是彼等之识;识的明分为阿赖耶识;无分别念的部分为阿赖耶。


即使在明清不动阿赖耶识之际,也不遮各自对境的部分为五根识;从明分而言是阿赖耶识;从无念而言是阿赖耶。即便一切识聚融入一缘中时,实际上融入阿赖耶的一切部分也是以随眠的方式存在,就像太阳升起时群星以隐没的方式存在一样。


佛铠论师于《观察心智释》中说:“识不分别任何法即安立为阿赖耶;仅就明分而言为阿赖耶识;觉知各自对境乃六识聚,融入无念者为阿赖耶之分位。”


己三、彼等一异之理:



宣说彼等一体异体。意识二者为一体,醒时一切一本体。


一缘睡眠时即是诸识于阿赖耶中互为一体之时,毫无外散;做梦的时候,在此状态中,意识从阿赖耶识上独自生起,所以在从阿赖耶的状态中稍许外散的当时,阿赖耶与从中出现的阿赖耶识、意识是一体存在;醒觉时诸识从阿赖耶中极度外散,所以阿赖耶与八识聚均以一体的方式存在。此等是依照《密藏疏》中所说而述。


此处以极为明确之语归纳而言,即心性光明是一切法的所依或来源,从这一角度来衡量,无论轮回还是涅槃皆无破立、无异体、无迁变,因此称为轮涅之源——本性真实义实相如来藏。


《道情歌集》中云:“唯一心性诸种子,从中显现轮涅法,能赐一切所欲果,顶礼如摩尼宝心。”《密严庄严经》中云:“所谓殊胜因,彼能生一切,无因皆成无,无作亦无有。与涅槃同体,阿赖耶无别,若与涅槃异,阿赖耶非常,无现无坏常,断除四边也。亦称如来藏,幻化本智名,互为一体藏,彼如手镯住。异地阿赖耶,亦是如来藏,彼藏阿赖耶,如来所宣说,藏名阿赖耶,浅慧者不了。”


由于是清净本性身智等之因,故而称为无漏真实义阿赖耶;由于作为轮回所依,故而立名为有漏种种习气阿赖耶。所依事是一本体(法界无分类),是以能依法分类而安立不同名称的,此理与《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由能依法异,故说彼差别”相同。意思是说,有垢染的阶段根据清净每一所净垢染时的佛性或如来藏而安立不同的名称也是合理的。


如《密严庄严经》中云:“愚者虽分别,月有盈与亏,然月无盈亏,普照大小洲。如是诸愚夫,于阿赖耶识,恒分别增减,彼乃无始佛。诸法之本基,为慢等习气,分别所染污,异转则无漏。则获无漏相,彼等恒稳固。”意思是说,虽然月亮本体上无盈无亏,但随着日期,而于四大洲中照射似有增减。同样,尽管于心性光明本性中成佛无有自相苦乐,但因为流转轮回而感受善趣恶趣等不同苦乐。倘若修炼本性实义,即是所谓的“趋至阿赖耶本义”。


关于阿赖耶中所现的阿赖耶识与七识聚的内容已宣说完毕。意识由于无明迷乱而积业,如经中云:“意者为主极迅速,诸法之初意先行。”由于没有认识本性无变圆成实而产生遍计所执法,也就是在依他起心识上出现各种不清净的迷乱相,要想断除如梦般的轮回迷乱也必须通达心性圆成实,通过修持无倒之道——生圆次第方便智慧可以如实现前本基如来藏,因此应当了达此理。


这以上业之所依已宣说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