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108)
戊二、宣说静虑之违品:
一切财物祸害因,寻觅积守而痛苦,
傲慢贪爱吝啬增,如是引入恶趣中,
障碍善趣之正道,故当少欲具知足。
身外之物的一切资财都需要寻觅、守护,是遭受损害、心不喜乐、生起贪爱、贡高我慢、虚伪狡诈等诸多不善业的根源,能够使人们下堕恶趣,因此必须舍弃财产。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寻财苦,当知财具无边祸。”因此我们应当修学知足少欲,《亲友书》中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戊三、宣说资具为痛苦之因:
如身遍伤极痛苦,财多痛苦较其多,
资具乏少乐无穷,害少无有盗敌惧,
受众人赞住圣道,琐事鲜少无牵挂,
是故应当于恒时,修学知足与少欲。
少欲之人必定会受到众人赞叹;一贫如洗之人也就无需防护盗敌;无有狡诈、琐事鲜少、身心悠闲之人自然成就等持,具有诸多功德。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多少痛苦,如同身上有多少伤口就会有同等多的疼痛,或者如同龙有多少蛇头就受多少痛苦一样。
亲友书》中云:“智者痛苦如财多,少欲之人非如是,一切龙王头数目,所生痛苦如是多。”
不仅强烈贪执身外之物苦不堪言,而且贪恋有情也有无穷过患,诸如争论不休,因贪不厌足、毁坏梵行而投生恶趣,受到众人谴责等。这些都是将人身执为清净等妄执中产生的,因此理应断除。
《宝鬘论》中云:“多数贪女者,思女色净生,实则女人身,丝毫无清净。口乃稠唾涎,齿垢不净器,鼻流脓液涕,眼出泪眵器。腹内即粪尿,肺肝等之器,愚者未见女,贪爱彼身体。如有无知者,贪著脏瓶饰,世人由愚痴,恋女亦如是。”
又云:“容色美或丑,年老或年幼,女色皆不净,汝贪由何起?如粪色虽美,新鲜形状妙,于彼不宜贪,女貌亦复然。内腐外皮包,烂尸此自性,显现极丑恶,如何未曾见?若谓皮非粪,犹如宝剑性,不净身之皮,如何成清净?装满粪便瓶,外饰亦厌弃,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复云:“九孔流不净,自虽常沐浴,不了身不净,为汝说何益?于此不净身,美语作赞叹,奇哉真伪愚,呜呼士所耻。”
戊四、宣说与世人相处之过失:
亲近凡夫过无量,增罪自然染不善,
灭善争论烦恼生,永难取悦不报恩,
琐事繁多愦闹散,与之交往如处于,
烈火毒蛇猛兽中,故当远离诸凡夫。
一切众生的想法各异,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他们心满意足。《入行论》中云:“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如我?”尤其是昔日已逝七佛等如来也未能调化当今这些刚强难化的浊世众生,他们恒常增长罪业,烦恼深重,断绝寂静善法,恩将仇报,身语意三门无缘无故地损害他众,诋毁正法与补特伽罗,琐事繁多,常因散乱愦闹而自然滋生烦恼,与他们交往如同处于野兽、烈火或毒蛇中一般实难亲近。
入诸佛行境经》中云:“若处野兽中,永远无欢喜,如是依凡夫,亦永无安乐。”《入行论》中云:“行为同凡愚,必堕三恶趣,心若赴圣境,何需近凡愚?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取悦难。忠告则生嗔,反劝离诸善,若不从彼语,嗔怒堕恶趣。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逆耳更生嗔,处俗怎得益?”
如若与凡夫愚人交往,不可能不生贪恋嗔恨、废话连篇等不善业。彼论云:“伴愚必然生,自赞毁他过,好谈世间乐,无义不善事。”因贪恋执著自方,自己也必然要承受他们的疾苦,于是自心被紧紧地束缚住,因为心里牵挂、舍不得离开他们而使自己失去修法的机会。若与他们长期共处,则彼此之间又互不恭敬,然而,如果分离又苦恼忧伤等,只要亲近凡夫俗人就会有无穷无尽的过患。
《入行论》中云:“若贪诸有情,则障实性慧,亦毁厌离心,终遭愁叹苦。若心专念彼,此生将虚度,无常众亲友,亦坏真常法。”而且,贪恋凡愚,也无法圆满自利,自己如若依止他们,则无法成就能解脱之正法,所以最初就必须独自一人居住在与任何人也不相接触的寂静深山修行。
彼论云:“彼既无益我,吾亦未利彼,故应远凡愚。”应当思维此中所说之理。此外,虽然我们已经从上师那里听受了窍诀,但若没有在心里实地修持,也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因此修行串习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