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堂皇高尚的最终目标,在过程中就可以不择手段?
问
如果人为了做一件好事的最终目的,而在过程中做了一件坏事,那么他会受到惩罚吗?会有怎样的因果报应?
答
果报不是惩罚,它只是事态发展的结果,就像你做饭时,水和米的比例没掌握好,或者火候没注意,结果做出来的米饭夹生,烧糊了,你因此没能吃上可口的米饭,或者干脆就没饭吃。没人因为你不好好做饭而罚你饿肚子,是你自己把事情办砸了。
回到问题,为了做好事的最终目的而在过程中做了坏事,这要分两种情况:无意的和存心的。无意中做了坏事,恶的果报会远远小于存心做同样的一件事。如果事后自己发现了,应该尽快忏悔,以在恶业成熟之前改变缘起,从而使后果相应地向好的方向改变。
如果是存心做坏事,并且真正造成了伤害,那就是造了恶业,不管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具备明确的动机、对象和造成伤害的结果,这种恶业的力量会很大,果报显现更快,而要改变结果的难度也更大。
所以我们做事情首先要有好的发心,在做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反省检点,谨慎地取舍因果,尽量避免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更不能以为自己有堂皇高尚的最终目标,在过程中就可以不择手段。因果不欺人,自己造下的恶,犹如射出的箭,箭头所指是未来的自己。
——希阿荣博堪布
《透过佛法看世界》之“箭头指向未来的自己”
以下文字节选自∣菩提洲网站 在线课程
可是,释尊在因地时也曾为了救人而杀人,比如“大悲商主和短矛黑人”的公案,难道不是目的是做好事,过程是做坏事呢?
《大密善巧方便经》中记载:
当年释尊是一位名叫大悲的商主,他和五百个商人一起去取宝。途中出现一个叫短矛的黑人,他想:我把这五百个人都杀掉就能获得巨大的财富。
大悲商主此时知道了他的所思而作意到:这五百人全都是不退转的菩萨,要是短矛黑人杀了他们,未来将长久堕在地狱中感受痛苦,不能让他造这个业!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杀了短矛黑人。
他当时想:杀了他,我堕地狱,但不能让他堕下去。如是大悲商主在毫无私心的摄持下杀了人,不仅没有造下杀业,而且还圆满了七万劫的资粮。
这就说明
只要有利益众生的心,可以对于身语上的一些戒律做开许。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只有在毫无自私自利、对众生有极大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而我们自己的心到底有没有彻底远离贪嗔痴还很难说。
——节选自∣《入菩萨行论 · 浅释》第六十二课 慧灯法师讲释
公案中,大悲商主为了救人而杀人,并非出于对恶人的嗔恨,也不是在救的人和杀的人之间做了取舍——内心舍弃了短矛黑人,所以牺牲他,以此救护五百商人。
大悲商主杀死短矛黑人,是出于对短矛黑人的慈悲,宁愿自己造作杀业,他舍弃的是自己生生世世的安乐,他是用生命在保护短矛黑人。这种慈悲和无私,跟目的做好事,过程做坏事,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即使如此,这个公案却还有 续集——
佛陀成佛之后,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只降香木刺,上天入地地追着佛陀要扎他的脚。目犍连尊者说:“我可以把这只降香木刺扔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地方去。”
但是佛陀说:“不要这样。”接着对他讲了往昔在因地杀害短矛黑人这个故事,随后佛陀伸出一只脚来,让这只降香木刺扎入脚中,顿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被震动了。
《大宝积经》中说,这是佛陀在行持方便波罗蜜多。因为当时有需要度化的众生,所以佛陀才有这样的示现。
所以说,即便是有清净的发心,在名言当中还是要遵循因果不虚的规律。
——节选自∣《极乐愿文 · 浅释》第十九课 慧智法师讲释
所以,我们要更加谨慎地取舍因果。
正如上师所说,“不能以为自己有堂皇高尚的最终目标,在过程中就可以不择手段”。
日日佛号,同生极乐
一组数字告诉你,参加“扎西持林净土日课共修”意味着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扎西持林净土日课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