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我们一直努力着 Back

我们一直努力着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2-09-22


原来我们

一心一意地在轮回中寻求完美

简直是

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求什么?



先来看看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诉求。

在婴儿时期,我们需要的是生存、安全感,一秒钟都不想离开对母亲的依赖。

到了孩童、学生时代,有了求知和学业的要求,同时也渴望自己能拥有小伙伴,有好的玩具、零食,还会和同学结下友谊。

再后来进入职场,可能会对薪资、名利、地位、职业发展空间、尊重、认同、成功有所求,或是追求基本的生活条件。

慢慢地人到中年,静下心会发现,以前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实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最平凡的那一个。因此,又回过头来想要追求家庭幸福,甚至希望生活稍微有点品质,能够平淡并快乐地过完这一生。

如果有幸到了古稀之年,我们渴望无病无灾,有家人的陪伴,或者有子孙承欢膝下。

这应该是人的一生所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了,如果归纳为四个字,就是“避苦求乐”。

在不同的时间、年龄、生活环境、压力下,每个人的所求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无论如何,内心最渴望的就是远离缺憾、不如意、不舒适等痛苦,获得安乐。

“乐”有时表现为亲情、友情、爱情,是感情方面的诉求,而有时代表更好的物质条件。


生活条件好,也是对安乐诉求的一种表达,甚至你可以说希望名闻利养、钱财能够带来安乐,但如果这些不能带来安乐反而带来痛苦与压力,或许就不再那么爱它了。归根结底,我们是在避苦求乐。



满愿否? 

○   ○



事到如今,我们真的梦想成真了吗?

从婴儿时期乃至中年、老年,试问我们满愿了吗?我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话已经给出了结论:缺憾、苦才是人生的主题。

我们并没有满愿,只是在诸多的失意当中偶尔获得一点点安乐。



为什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  ○



人生总是不如意的原因大概有两个。


 原因一:

缺憾是生活的真相。


我们生活的世界名为娑婆世界,佛陀曾经解释,这个世界称为“娑婆”的原因有:

一是此处众生能够忍受贪嗔痴慢疑等种种烦恼。虽然内心已经被这些烦恼逼迫得非常痛苦,可仍然不想出离,所以把这个世界称为“娑婆”。

二是这里的众生非常能忍受种种痛苦。由于烦恼以及烦恼带来的种种负面行为,众生自然会感受苦果。而无论是能忍,还是不得已必须忍,总之我们必须感受生活、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各种苦楚。

“娑婆”是梵语,译为能忍——忍得了烦恼、苦,不得不忍,甚至还不肯出离。这就是我们为何总是不如意的原因,因为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忍受种种苦因和苦果,缺憾才是生活的底色。



希阿荣博堪布在《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谈到自己的一段经历:


“常有人跟我诉说生活中的痛苦烦恼,事业不顺利,婚姻出问题,失眠厌食,等等,希望我能教给他们一个方法把这些麻烦都解决掉,像看医生那样,得到一系列建议,然后按照步骤一二三四,一步一步去做,然后就万事如意了。

我想我大概常常让他们失望,因为我总是说:对生活要求不要太高了,好好修行呀我希望他们少受痛苦,但我更希望他们明白: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的。烦恼无尽的纠缠,这就是生活。”



这些诉说其实也体现我们共同的心声,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身份、年龄不同,但苦总是以一些具相、非常有特点的共性方式出现在生活中,如事业不顺利、婚姻出问题、失眠、厌食、抑郁、心情不愉快、生活压力大等等。

人们向堪布诉说这些问题,是希望堪布能教导方法,给予建议。因为长时间以来,生活一直被描述为是美好、有希望,或是苦乐参半,麻烦解决后则万事如意的景象。

但堪布却直接说生活是烦恼无尽的纠缠,充满缺憾,如此真实,毫不修饰,就像当头棒喝,令人顿时清醒。

原来我们一心一意、自私自利地在轮回中寻求完美,简直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生活本身不圆满,却非要从中找圆满,岂非自己为难自己这正是我们人生总不如意的原因



 原因二:

生于此缺憾世界,是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为何生于此缺憾世界?为何生活总是烦恼无尽的纠缠?是何原因导致?若是随机的、概率性问题,我们就不必探讨,悲观认命即可,但此中定有因缘,不能无缘无故。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随念三宝经释》中以两个比喻形容了我们由于宿世积习之力,方才投生于此缺憾世界:

一是如鸭入池塘,鸭子看到池塘就会不由自主、很开心地跑进去;

二是如鹰赴尸林,雄鹰飞翔在空中看到尸陀林时,也会毫不犹豫地俯冲过去。

鸭子欢喜入池塘,雄鹰奔赴尸陀林,原因之一便是习气所致。

而我们生在此缺憾世界,总的来说是由于自心对造成人生苦乐的原因——即对这个世界的真相认知错误,佛法中称为“无明”。无明不是完全不知,或许一部分是不知道,但还有部分表现是错误的了解。


这种错误的认知是由于我们相续中有无明,再由错误的见解引生身体、语言、心念的种种造作,所以无明和行为造作的力量就像一股习气,推动我们流转轮回。

这是自然规律,就像置身于檀香林,身上慢慢会熏染香气;和一个习惯很好的人相处久了,自然也变得有好习惯;倘若总与坏习惯的人相处,慢慢也会沾染种种恶习。同理,由于我们旧有错误的思维习惯、行为模式,导致我们投生于此缺憾世界。

总之,我们梦想避苦求乐,但所求并不满愿,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有缺憾,而投生在此缺憾世界的原因是自己,不怪别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靠自己的旧有模式、行为习惯都无法真正满愿。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