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德育 >> 兴趣班?失趣班? Back

兴趣班?失趣班?








早上吃饭时和两位年轻宝妈聊天,说到现在的孩子压力大,不报几个兴趣班感觉都跟不上其他孩子的进度了。才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年纪,就成天英语、绘画、乐器各种班来回跑,简直比成年人还忙碌……年轻妈妈们无奈地笑着说,“谁知道他喜欢什么,只能多报几个试试……”


她们总担心自己选得不适合孩子,孩子不喜欢,孩子不擅长,孩子辛苦……


她们有些期待地问我,孩子从小参加英语补习班,会不会对以后的英语学习有帮助?


我只能苦笑。



在我执教的几个班级中,不乏孩子在校外参加英语补习。可往往正是这部分“英语知识比同龄人更丰富”的孩子,反而成了课堂上的“问题人物”——他们当中有的本来个性奔放,再加上校外补习的“加持”,更是表现欲爆棚,恨不得把教室变成自己的“个人秀场”,一旦老师稍微把注意力移向其他孩子,他们就会暴躁不满甚至哭泣;还有一类孩子,性格比较内敛,笔头上的成绩保持在中上水平,但课堂参与度差强人意,一堂课下来除了勉强知道在校外学过的内容,老师讲的细节新知识一个也没听进去……


站在父母的角度,面对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打打基础,似乎总觉得没有底气,而且大伙不都说,让孩子早点学习相应的知识,才能提高兴趣嘛。但从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的角度,我只觉得,正是这样的“兴趣班”,让孩子失去了在最主要的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因为学校的课堂总有枯燥的知识点要记,总有作业要做,就算是做游戏也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况。没有认真做练习,还有可能换来老师的批评……这一切都和过去的“兴趣班”不一样,缺少“乐趣”反而还有一定压力,怎么能让孩子喜欢呢?



然而,我们似乎忘了,这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可能通过随便做做游戏、奖励几颗糖果甚至参加某某比赛获得一张金光闪闪的奖状就轻易掌握,在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者”海报背后是无数次枯燥的训练和积累。


表面上,孩子似乎很享受“兴趣班”中更容易获得的肯定和奖励,可一旦训练升级或难度加大,很多孩子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时候,父母们往往也只能一边抱怨“早知道当初就不交那么高昂的补习费了”,一边在自己美好的宝贝培养计划中划去这一个项目。看上去,我们只是损失了一小段时间和一笔钱,但孩子失去的,却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坚持”和“担当”。


我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心灵脆弱、容易放弃,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自己亲手将这颗“轻言放弃”的种子埋进了他们心里。我们总是感叹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有艺术天赋、这么有运动细胞,可又受不了自己的宝贝瘪着嘴叫苦,甚至撒下两粒“金豆子”……于是,很多家庭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高价买来的钢琴,孩子练了2个月说苦,好,不练就不练吧,放着当摆设也挺好;体积庞大的架子鼓,孩子说烦,好,不练就不练吧,说不定哪天孩子就又感兴趣了呢;好不容易托关系进的高级补习班,孩子说累,行,不上就不上吧,作业不想做就放着,反正以后孩子慢慢会自己明白的……一次又一次,父母放弃自己的旅行计划、朋友聚会甚至陪伴自己父母的时间,把存了几个月甚至数年的钱无怨无悔地撒在遍地开花的“兴趣班”上,又一次一次在孩子不满的抱怨中妥协——“好吧,不想学就算了,咱们再看看其他的。”仿佛只要找到了那个孩子真心喜欢的兴趣,他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去,不再反感日复一日的练习。



但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吗?


记得钢琴王子李云迪曾经聊过自己学琴的经历,他说一开始他并没有感到钢琴对自己有多么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只是觉得有趣,于是妈妈为他报了班。最初的热情和新鲜感退去后,面对日益提高的练习难度,他叫苦不迭,甚至有一段时间对钢琴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可是,母亲逼着他,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那就要坚持下去。这样,在无可奈何中,他走过了自称为“痛苦”的几年苦练期,但慢慢地,他又开始尝到弹琴的乐趣——他发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肯定让他逐渐充满了自信和成就感,他终于变成了当初自己所向往的模样。


其实最初的兴趣所带来的快乐是很短暂的,每当我们深入去了解一件事,发现它不似表面上那么简单,或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掌握它时,就会产生轻微的挫败感——而心智才刚开始发育的儿童,尤为难以对抗这样的负面情绪。


我们往往以为孩子会失去兴趣,是因为自己的选择不适合他。


抱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部分孩子可能找不到适合的知识和技能,因为他们从没有学会过坚持。也从未品尝过自己付出艰辛努力换回的小小成就——那种收获的喜悦,是旁观者永远无法体会的。



所以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在强调持续自律的学校课堂中无所适从,他们老是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或者想逃避所有需要奋斗和吃苦的选项。这就是他们在兴趣班学到的成功法则。


然而,兴趣班上的枯燥训练可以逃避,成长中的困难与挫折可以逃避吗?


如果孩子从未学会在某一件事上坚持、忍耐,他们要如何面对人生中需要这些品质的重要时刻呢?


现在的兴趣班极尽所能用花哨的布置、丰富的奖品、轻松的游戏和简单的竞赛吸引孩子,规避一切让孩子“知难而退”的内容。就像一锅喷香扑鼻的方便面,打着“轻松速成”的口号满足竞争压力下焦虑的父母。可是,吃完这顿兴趣快餐,孩子真的吸收到了什么营养吗?会不会对他们日后进入校园造成不良的“后遗症”?这是值得每一个父母思考的问题。


作者:妙慧





推荐阅读

有声绘本(第15集)| 辉辉历险记之狗狗!狗狗!
美丽的花
花儿朵朵
当孩子说“无聊”的时候……




本文文字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享有,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