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减少——学佛进步的标准 ||慧灯FM·140
慧灯 FM·140
Hui Deng Zhi Guang
BY
慈诚罗珠堪布
涅槃有两种,一种是小乘佛教的涅槃,另一种是大乘佛教的涅槃。
从大乘的角度来讲,小乘佛教的涅槃虽然是涅槃,但已经走到涅槃的极端——解脱以后不去度众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当中停留在没有思维、没有烦恼,所有时空都停止的境界中。小乘佛教的涅槃,只是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解决了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却对其他众生没有什么影响。这种涅槃,不是最圆满的涅槃。
小乘佛教走到了涅槃的极端,而普通凡夫又走到了轮回的极端,这都是两个不同的边。
大乘佛教的涅槃,却不会走这两个极端。大乘佛教既不走轮回这条路,又不走涅槃这条路。既要超越轮回,又不脱离轮回。智不住三有,悲不滞涅槃,就是大乘佛教的涅槃。虽然已经超越了轮回的生老病死、贪嗔痴,但最终证悟的结果,却是要度化众生,所以也不会离开轮回。
佛教里面也有一种法门,叫人天乘。有些众生的根机不成熟,不可能放下世间的一切,去寻求小乘或大乘的解脱。因为对轮回的眷恋,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贪著,所以放不下。佛陀就给这种人设计了一个暂时的方案,叫做人天乘。让他们暂时断除杀盗淫妄等恶业,尽量去行善,相信因果,相信轮回,这样暂时可以不堕地狱。在此基础上,再慢慢进入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让众生走向终极的寂静涅槃。
学佛的核心,就是要走向最终极的寂静、光明、涅槃。暂时的目标,是贪嗔痴的明显减少,这也是走向寂静的一部分。当烦恼、痛苦消失以后,就是寂静。就像天空中所有的乌云都消失以后,留下的蓝天就是寂静一样。心的本性没有贪嗔痴烦恼,通过修行的训练,把表面上的烦恼全部断除以后,最后的境界,就是最终极的寂静。但最终极的寂静,不可能一瞬间就达到,只能一步一步地靠拢。
如果我们学佛之前和之后没有断除烦恼方面的进步,只是懂了很多道理,那就只是闻思上的进步。如果连闻思都没有,只是烧香拜佛,求佛祖保佑自己健康、长寿、发财,就根本没有往寂静的方向走,这样学佛没有太大的意义。
衡量学佛有没有进步的标准,就是要看贪嗔痴减少了没有,而不是看谁有没有神通,有没有势力,有没有钱等等。释迦牟尼佛虽然有神通,但释迦牟尼佛却没有追求神通。佛陀让我们追求的,就是慈悲与智慧。
现在的很多佛教徒,都找不到方向。虽然知道学佛好,所谓的“善知识”、“导师”、“佛”、“菩萨”也随处可见,但真正能告诉我们佛教的核心、修行的方法和见解的人却非常少。很多人把魔术说成是神通,让所有人都去羡慕、追求,但这些所谓的神通都是假的。即使真的有神通,那也跟寂静没有关系。
大家都知道提婆达多,正是因为他有神通,才利用神通说服了当时印度的一个国王,然后借助国王的势力造了两个五无间罪。如果提婆达多没有神通,就说服不了这个国王,也不可能造两个五无间罪。所以神通不但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还可以成为解脱的阻碍。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可能不懂这个道理,有些人虽然懂道理,但他们以为神通对他的事业、工作、升官、发财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选择与眷属,所以他们也不愿放弃神通。但作为一个寻求解脱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去追求、羡慕神通,神通外道也有,饿鬼道众生也有,我们死了以后,在中阴身的时候也会有。但我们解脱了吗?没有!所以,进入寂静,才是我们的目标。
往期回顾
长按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