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86)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乙六、轮番修法:
四无量心得以稳固的瑜伽士为了提高修行境界,从慈心开始次第而修,也有从舍心逆行而修,还有慈心、喜心、悲心、舍心轮番而修的。
修舍心后修悲心、慈心为小修;修慈心后反过来修喜心为中修;修舍心后修慈心为大修,即中间搁置,上下跳跃顿超而修。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如是修慈心、修喜心、入悲心定、修舍心……”
乙七、如是修四无量心之功德:
如是修持有何必要呢?
依此增进新证悟,较极稳固更稳固。
通过修持四无量心,获得新境界,使不稳固得稳固,使稳固者更加稳固。
甲九(宣说修行之果)分十二: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二、等流果之利益;三、增上果之利益;四、士用果之利益;五、修慈心之利益;六、修悲心之利益;七、修喜心之利益;八、修舍心之利益;九、赞颂功德;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乙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
宣说修四无量心所得之果。
如是修持异熟果,获得增上决定胜,
转生欲界人天身,能得利益与安乐。
修持四无量心,可获得增上生人天之身,圆满二资粮,饶益众生,不离四无量,纵然是放逸睡眠之时也具有功德,不为猛烈损害所夺。
《经庄严论》中云:“行梵住智者,恒时生欲界,圆满二资粮,亦成熟众生,不离四梵住,远离其违品,放逸亦不为,难忍违缘转。”(唐译:自性与数择,宿习及障断,应知菩萨悲,如此四差别。)究竟之果就是成就菩提。
《经庄严论》中云:“断害菩提种,利他苦行因,本性成熟者,不久获菩提。”(唐译:障断及觉因,与乐亦爱果,自流五依故,是人去佛近。)意思是说,断除损害为离系果;播下解脱种子为增上果;为令他众安乐自己忍受苦行为士用果;今生修持四无量心他世也成熟修行四无量心为等流果。
诸位佛子的相续中生起此等四无量心,也有几种方式,即自然而生,或由修习而生,由见外境而生,由摧毁违品而生。《经庄严论》中云:“大悲主仁慈,自然妙观察,具昔修习力,摧违品得四。”(唐译:自性与数择,宿习及障断,应知菩萨悲,如此四差别。)
乙二、等流果之利益:
同行等流果:恒时修持而生起四无量心;感受等流果:无有害心,无有损恼,无有不喜,无有贪嗔。
乙三、增上果之利益:
修慈心之生处悦意;修悲心之生处安乐;修喜心之生处药花等丰富,享受快乐;修舍心之生处众生和睦,无有损害。
乙四、士用果之利益:
依靠修四无量心更加增上之福德,能够成就一切善妙、安乐。
乙五、修慈心之利益:
修持慈无量心者,无嗔受用皆圆满,
获得大圆镜智慧,相好严饰报身相。
通过修慈心使嗔心转依,现前大圆镜智,获得报身。《莲花顶经》中云:“慈令嗔心转依为,大圆镜智得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