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哪里才是毕竟逍遥处? Back

哪里才是毕竟逍遥处?

  


观经四帖疏 23

善导大师 撰著

益西彭措堪布 讲解

(二)正明地下庄严

【二、从“下有金刚七宝”下,至“不可具见”已来,正明地下庄严,即有其七:】

 1.消释经文 

【一、明幢体等是无漏金刚;二、明擎地相,显映庄严;三、明方楞具足,表非圆相;四、明百宝合成,量出尘沙;五、明宝出千光,光周无边之际;六、明光多异色,色照宝地,随机变现,无时不益也;七、明众光散彩,映绝日轮。新往者睹之,卒难周悉。】

 2.引经赞地下庄严 

【赞云:

地下庄严七宝幢,无量无边无数亿,

八方八面百宝成,见彼无生自然悟。

无生宝国永为常,一一宝流无数光,

行者倾心常对目,腾神踊跃入西方。

又赞云:

西方寂静无为乐,毕竟逍遥离有无。

大悲薰心游法界,分身利物等无殊。

或现神通而说法,或现相好入无余。

变现庄严随意出,群生见者罪皆除。

又赞云: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三)正明地上庄严显标殊胜

【三、从“琉璃地上”下,至“分齐分明”已来,正明地上庄严显标殊胜。】

 1.依持圆净(能依所依,能持所持,圆明清净,无漏为体)

【此明依持圆净。七宝池林等是能依,琉璃宝地是所依。地是能持,池台树等是所持。此由弥陀因行周备,致使感报圆明清净,即无漏为体也。】

 2.引经赞地上庄严 

【赞云:

宝地庄严无比量,处处光明照十方。

宝阁华台皆遍满,杂色玲珑难可量。 

宝云宝盖临空覆,圣众飞通互往来。

宝幢旛盖随风转,宝乐含辉应念回。

带惑疑生华未发,含华笼笼喻处胎。

内受法乐无微苦,障尽须臾华自开。

耳目精明身金色,菩萨徐徐授法音。

光触体得成三忍,即欲见佛下金台。

法侣迎将入大会,瞻仰尊颜赞善哉。】

 3.诸宝作道,非但金道 

【言“金绳”已下,正明黄金作道,状似金绳也。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为道。或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或以千万宝为地,二三宝作道。如是转相间杂,转共合成。转相照曜,转相显发。光光色色,各各不同,而无杂乱。行者等莫言但有金道,而无余宝作道也。】

(四)正明空里庄严

【四、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下,至“乐器以为庄严”已来,正明空里庄严,即有其六:】

 1.消释经文 

【一、明宝出多光;二、明喻显其相;三、明光变成台;四、明光变成于楼阁;五、明光变成于华幢;六、明光变成于宝乐之器。

此明地上杂宝,一一各出五百色光。一一色光,上涌空中,作一光台。一一台中宝楼千万,各以一二三四乃至不可说宝以为庄严合成也。】

 2.借喻显之 

【言“如华又似星月”者,佛以慈悲畏人不识,故借喻以显之。】

 3.光明化台,遍满虚空 

【言“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者,宝地众多,光明无量,一一光等,化作光台,遍满空中。行者等行住坐卧,常作此想。】

(五)正明光变乐音,转成说法之相

【五、从“八种清风”下,至“无我之音”已来,正明光变乐音,转成说法之相。即有其三:】

 【一、明八风从光而出;二、明清风即出,即鼓乐发音;三、明显说四倒、四真恒沙等法。】

“四倒”:指常、乐、我、净。
“四真”:指苦、空、无常、无我。

【赞云: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

一念及一时,利益诸群生。

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

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六)总结

【六、从“是为”已下,总结。】

【上来虽有六句不同,广明水观竟。】


QUESTIONS

思考题

1、细致思维西方净土的地下庄严、地上庄严和虚空庄严。


REVIEW
往期 精彩 回顾

观经四帖疏 01

观经四帖疏 02
观经四帖疏 03
观经四帖疏 04
观经四帖疏 05
观经四帖疏 06
观经四帖疏 07
观经四帖疏 08
观经四帖疏 09
观经四帖疏 10
观经四帖疏 11
观经四帖疏 12
观经四帖疏 13
观经四帖疏 14
观经四帖疏 15
观经四帖疏 16
观经四帖疏 17
观经四帖疏 18
观经四帖疏 19
观经四帖疏 20
观经四帖疏 21
观经四帖疏 22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