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龙年说龙: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吉祥大运年! Back

龙年说龙: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吉祥大运年!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4-02-09


兔归月殿静,龙起春云飞,辞别2023,终于迎来60年一遇的甲辰龙年——2024。


你知道吗?在我国,龙文化的历史距今已达8000年之久,早在上古人类时期,龙文化就已经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兴隆洼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的绿松石龙形器就是“地下证据”。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与凤、龟、麒麟并称“四灵”。


西汉学者胾德在《大德礼记》中有称:“鳞虫之精者曰龙。”,龙变化无常,行踪不定,登天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按照古代传说,黄帝就是始祖龙黄龙的化身,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我们被称龙的传人。因此,不管历经几千年,不管去到天涯海角,一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大家便血脉相通,华夏儿女的根便被深深地连在了一起,那么到底什么是龙呢?

PART Ⅰ



早在远古人类时期,龙的信仰便已存在



《尔雅翼》记载“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身”;《广雅》记载,龙有应龙,蛟龙、、虬龙、螭龙,四种。


应龙:《述异志》》记载说:“水虺[huī]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广雅.释鱼》“有翼曰应龙”。应龙算是龙中的最高等级了。


螭龙:《广雅.释螭》说“有角曰角龙,无角螭龙”螭chī龙无鳞无角有鳍,寓意美好,山海经记载螭龙是龙的一种,蛇形无角,寓意美好,吉祥,招财,有着奋力向上的升腾之势,象征着前途顺畅,大业有成,事业如日中天。也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天长地久,宛如龙凤双飞般两情相悦。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日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


蛟龙: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见于《说文解字》),从《山海经》记载来看,蛟(龙)生活在各类河流,是古代神话中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包括鱼蛇等水族等)


虬龙:虬(qiú)龙是古代传说中的有角无须的小龙。屈原《天问》:“虬龙负熊”。宋《瑞应图》:“龙马神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长颈骼,上有翼,修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见。”虬龙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关于龙的种类古籍中描述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比如还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的蟠龙,很多时候都用来指蚯蚓等地下的虫。蟠龙造型常见于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立柱和装饰庄梁、天花板等。


另外还有《山海经》记载的钟山之神烛龙,人面蛇身而赤,两眼神采熠熠,睁开眼来是直竖,合起来是一条长缝。传说他威力极大,睁眼时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闭眼时天昏地暗,即是黑夜。


PART 2
柔和桃


龙王信仰在中国的传播



从以上历史记载可以知,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之前,“龙”的信仰在华夏儿女的精神文化里已根植了几千年。但真正关于“龙王”的信仰,其实是源自印度佛教。在梵文中,在梵文中,“Naga”音译为“那伽”,本意为“蛇”。龙 和龙王的对应词都是“那伽”(Naga),魏晋时期,大乘佛教传入中原。《大楼炭经》、《佛说海龙王经》《阿育王传》、《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佛经存在着大量的“Naga”形象。佛经的翻译过程中,中原僧侣将印度宗教中对蛇的敬畏与中国龙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龙王”。


古印度文献《往世书》中龙被认为是释迦牟尼佛弟子迦叶的姨妈卡德鲁的后代,居住于海底,其首领为“那伽王”,在释迦牟尼本生故事中,龙王总是在重要节点出现,比如降生时九龙吐水,降魔成道时关键护持。


中国的龙王崇拜是由佛教而来,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中是有龙无王的。《妙华莲华经》中有8为龙王,《华严经》中不仅有“十光明王”“百光明王”更有“八十亿诸大龙王”,经云:“有无量诸大龙王,即如毗楼博义龙王、娑竭罗龙王等,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在佛经中,龙有四类,包括守天宫殿持令不落的天龙;二、,兴云致雨益人间的神龙;三、,决江开渎的;四、伏藏龙,守轮王大福人藏的地龙。


根据不同划分类别,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札龙、鹰龙、蛟龙、骊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

《长阿含经》卷19〈5 龙鸟品〉记载龙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


《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卷2〈世主妙严品第一〉记载龙的形类有五种

一:鸟形,善住龙王为主。

二:蛇形,难陀龙王为主。

三:马形,阿那婆达多龙王为主。

四:鱼形,婆楼那龙王为主。

五:虾蟇形,摩那斯龙王为主。


PART 3


龙存在的依据



关于龙是否真的存在大德堪布在《大圆满前行讲解》也讲到《长阿含经》、《佛说海龙王经》等经中,都讲了龙的分类及其痛苦。在汉地的各类古籍种也提到了各类龙的存在,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云:“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史记•夏本纪》云:“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淮南子》云:“夫蛟龙伏潜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鸣上风,其雌鸣下风,而化者形,精之至也。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奉之也。”


现在很多人认为说因为没有看见过,说龙完全是杜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龙,龙只是神话中的动物,或者龙就是恐龙。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不管是在佛经还是汉史古籍也并没有说,龙是任何人都能见到。哪怕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龙类众生到佛前闻法,大多数眷属也看不见,只是个别有神通或具特殊业感的众生才能看到。


实际上,世间上已陆续找到了一些龙存在的依据:2004年,一位乘飞机从拉萨返回内地时的乘客,在西藏上空的云海中意外抓拍到了两条龙。龙的身形非常清晰,身上有鳞片覆盖,形状也跟藏地寺院柱子上画的一样。后来人们将其称为“西藏龙”。


(按藏地的民间说法,龙变化多端,是种特殊的动物。当它愿意显现时,可以在山川大地上飞舞,身躯相当庞大;当它不愿意显现时,可藏身于牛蹄印里,像一条小小的毒蛇。所以,龙的身体可随意变大变小。)


2007年,成都清江花园物管保安部红外线监控室的镜头也清楚地拍摄到一条飞龙。当时的成都电视台都对此作过报导及分析。当时,许多气象专家和科学家都解释这一现象。


2007年6月11日,贵州90年代出土的一具龙化石,经专家精心剥离,龙首上惊奇地出现一对“龙角”,与古代神话中的龙非常酷似,于是被称为“新中国龙”。据古生物专家介绍,该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此龙应生活在两亿多年前,而且是一条母龙,腹内孕有两条小龙,骨架完好无损、清晰可辨。


这些依据足以证明龙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如果我们单凭分别念,就对佛经中描述的动物或境相一律否认,这是不合适的。其实,经典中并没有说,这些人人都能见到,而只有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个别众生才能亲眼目睹。


龙王信仰渐而衍生的便是其实物载体——龙王庙。龙王庙分为两种,一种是海龙王庙,一种是内陆龙王庙,一般兴建于山上或深潭,深泉,深井边,这些地方一般被认为是龙王的藏身之所,同时被视为当地的守护神。


在我国,最著名的莫过于五台山香火最盛的五爷庙——广济龙王殿,广济龙王殿在万佛阁北侧,坐北向南,创建于清代,此殿原是卷棚顶,民国6年(1917)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供五龙王,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人们习惯称为五爷,万佛阁也因此有了另一个称谓“五爷庙”。五爷身后依次供奉着龙爷、龙母,还有大龙王、二龙王、三龙王、四龙王各位兄长。


中国关于龙王庙的最早记载来自《太平广记.凌波女》,明清时期,龙王信仰在全国扩展。时至今日,对龙王的信仰和崇拜依然饱含着中国人民对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多子多福,平安吉祥,健康安乐等美好事物的种种期望。




PART 4


2024,吉祥彩蛋,等你来开!



2024,甲辰龙年,正月适逢佛教吉祥月,每一天都非常殊胜,因此,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求学特别为大家准备了新春吉祥彩蛋,敬请关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