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密法】原来,我们已在清净刹土中
按照宁玛巴杰出成就者荣森班智达的观点,修学密宗的人,在依止了密宗金刚上师、接受密宗灌顶和密乘戒律后,要进行闻思,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学成后到静处修行。密宗之所以神秘,也体现在它与众不同的修法上,那些传说中快速又直接的修法,能够让人不必经历无数大劫,而在短短的一生中就能获得成就。
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密宗修法,究竟是什么?其特殊之处又在哪里?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归纳为两条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圆满次第。
修生起次第时,一般要观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坛城。
为什么要修生起次第呢?因为,我们凡夫将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的所触所及,都执为不清净的事物。如果其本身就不清净,那也无可奈何。但实际上,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既然是清净的,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令这种清净快速显现呢?显宗没有这种方法,而密宗却有生起次第的修法。
显宗也认为,八地菩萨眼中的外器世间(即山河大地)是很清净的。怎样的清净呢?弥勒五论中的《经庄严论》里讲过,菩萨到八地时,开始转识成智;当其五根识(眼识、耳识等)转化成智慧以后,所见就如同极乐世界一样,地面不再是土石瓦砾,而是琉璃珍宝等。其实,在人们心中,所谓“琉璃”的概念也是不清净的,但因为人们喜欢琉璃等珠宝,才将清净刹土形容成琉璃等珍宝的样子,这是针对人们的喜好而言的。
实际上,在菩萨的境界中,一切都是智慧的现象、非常清净的现象——所闻是妙法音声,所饮是甘露……当然,凡是言词所能传递的,都属于分别念的范畴,都无法真实地表达菩萨的境界。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显宗认为,要想真实感受这一切,只有通过首先发菩提心,依显宗的修法长劫修炼,积累无数资粮,证达无我空性,达到八地以上,才能依靠自己的修行现见万法本来清净的境界。然而,以密宗特有的修行方式,即使是凡夫,也能现见本来清净的境界。
《维摩诘所说经》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一次释迦牟尼佛在传法时说道:诸位菩萨如果想感受外境的清净,就应当自净其心。心净,则外境清净。修行至心净之时,外境也会随之而清净。当时,舍利子也在佛陀身边,他心想:娑婆世界这么不清净,难道释迦牟尼佛的心仍然没有清净吗?
佛得知他的想法后,便反问舍利子:生盲看不到日月,这是日月的过失,还是盲人的过失呢?舍利子回答说:是盲人之过,而非日月之咎。因为盲人没有眼睛,所以看不到日月,而不是日月不存在。佛又说道:娑婆世界的本体永远是清净的,但凡夫就像盲人一样,始终无法看见。
此时,一位从其他佛刹来至娑婆世界听法的菩萨说道:我现在所见到的这个佛土就是清净的。舍利子不以为然,就反驳说:此佛土是不清净的!于是他们二人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正当难解难分之际,佛以神通显示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刹土一样,十分清净庄严。之后,佛陀告诉大众:我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只是你们没有看见而已。
此经是纯粹的显宗经典,其中也提到了“世界本来清净”的说法。可见本来清净的观点,并不是密宗所特有的。
荣森班智达讲过,虽然在小乘经典里也有释迦牟尼佛如何发心、成佛,以及诸多菩萨如何修行、成道、度化众生的记载,但因为缺少相应的方法,所以小乘行者无法成就诸佛菩萨的果位。
同样,虽然显宗也谈到了世界本来清净,却无法令八地以下的修行者亲身感受到这种境界。但密宗就有更直截了当的生起次第的修法。在了知万法本来清净之后,用生起次第的方法,就可以令不清净的现象逐渐消失,而深切体会到这种清净。凡夫修生起次第,也可以达到其最高顶点——在生起次第修起来之后,外面的一切自然显现为佛的清净刹土——这是密宗普通修行人都可以现量看到的境界。
圆满次第有何作用呢?即使生起次第修得非常好,能够现量看到一切外境皆为佛的坛城,但是,如果不能证悟空性,又会执著佛的坛城为实有。这时,虽然一切外境显现为清净,但这种对清净的执著,与对不清净的执著一样都是执著,所以仍然要断除。如何断除呢?这就需要借助于圆满次第的修法。
圆满次第可以分为两种: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
有相圆满次第
有相圆满次第也就是气脉明点的修法,如时轮金刚中的气脉明点修法。修气脉明点为什么能证悟空性呢?麦彭仁波切在时轮金刚的解释中讲过,假如在头一点不疼的时候观想头痛,在观想一两天之后,头肯定会真的痛起来,这是一种心的作用,但见效不是很快;如果另外一人直接用木棍打自己的头,那么在木棍落在头上的瞬间,立刻就会有头痛的感受。
这个比喻说明,虽然可以用显宗《入中论》《中论》里的推理方法来推翻我执,但是进展很慢,效果不是很好。从凡夫修到真正证悟空性的一地菩萨,需要一个阿僧衹劫(无数大劫),这是一个漫长得连天文数字都无法表述的时间概念。
然而在密宗里,却可以通过修气脉明点快速地证悟空性。为何能够快速证悟呢?因为我们的心和肉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气脉明点的调节,就可以使心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在观修生起次第时,确实可以见到一切外境、众生皆为佛的坛城。通过圆满次第证悟空性以后,虽然佛的坛城依旧存在,却能了达这一切并不是实有,而是如梦如幻的。这就是修圆满次第的意义所在。
无相圆满次第
无相圆满次第主要是指大圆满,《时轮金刚》等续部中也有一部分。无相圆满次第是指不借助于观想以及修气脉明点,而直接证悟空性的修法。
它与显宗的证悟空性有何不同呢?如前所讲,显宗就如观想头痛,仅能依靠推理来证悟空性。而密宗,特别是大圆满,可以令一介凡夫,在刚刚发菩提心、刚刚进入密乘不久,不必经历无数大劫,而是在短短的一生,甚至几个月、几年的时间内,就可以去感受、体会空性。
大圆满中既包含了无相圆满次第,也含摄了生起次第。但是,大圆满的生起次第不是通过观想佛像,从外面看到本尊坛城,而是借由禅定,从内心向外发出佛的坛城。这是没有任何造作的、自然的、纯净的一种佛的坛城。
观想唐卡虽然可以控制一些不清净的显现,但还是有造作的成分,因为唐卡毕竟是人画的。譬如,如果用一束光照在唐卡的上半部分,而使唐卡的上半部分较亮、下半部分较暗,并以此唐卡为对境而作观想,当生起次第修起来之后,所显现的本尊或者坛城也会上半部分非常亮、下半部分很模糊。
这说明,这种生起次第是有造作的。虽然有造作,但它却能控制我们对不清净的执著。譬如,洗手用的香皂自身并不干净,终究要被洗掉,但我们却可以用它来洗净双手。同样,这种生起次第虽然有造作,但造作的东西也可以推翻许多不清净的现象,所以暂时可以利用它。
然而,大圆满却不是这样。修大圆满时,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观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为一切万法的本性永远离不开空性,也永远离不开现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时,现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发出来,那便是纯洁而无有造作的佛之坛城。大圆满没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后却达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胜的目的。所以,大圆满修法涵盖了一切生圆次第的修法。
以上内容,介绍了生圆次第的概念。虽然密宗各大派别的修法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所有修法都可归纳于生圆次第的修法当中。
以上所讲的,是密宗一般的修法次第。因为环境、时间等各种因素,我们的修行不一定会按照以上顺序进行,而往往是在出离心、菩提心等一系列加行修完以后,直接进入大圆满的修法。因为大圆满法并不是专供出家人或者高僧大德的修法,即使是普通的密宗居士,在加行基础打好之后都可以修。你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修大圆满。
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具体修法这里暂时不讲。在具体修行时,首先不要操之过急,而仓促地去修密法,目前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地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从前,色尔坝有个修行的地方,那里有一位大圆满成就者叫秋央让珠上师,他引导弟子的方式,也是十分讲究次第的。到他那里已经三四年的人,还不能听到他亲自传的一句法。只是由其他堪布为他们传皈依及出离心等修法,并让他们去实修。在出离心、菩提心修得非常扎实的时候,他才为其传讲大圆满。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上师的弟子们都纷纷辞世。令人惊叹的是,几乎所有的弟子都示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相。虽然这一切,无不归功于秋央上师的不共加持力,但与他老人家注重基础的引导方法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师们只是一味地传讲高深法要,居士们也是千方百计地想尽快得到灌顶,以便翻阅只有灌顶之后才能看的法本,在了解法本的所有内容后,仍是永无餍足地追求所谓“更高”的法要,却将基础修法弃置不顾,这种弃本逐末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结果,只会自取其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离心和菩提心,是与证悟空性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良伴,我们一定要对此加以重视。要知道,只有从出离心和菩提心出发,才能抵达究竟实相的终点。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之光(一)》:《如何学密》
文中蓝字部分为小编语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