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佛网 >> 孝敬祖先父母的节日——中元节特刊 Back

孝敬祖先父母的节日——中元节特刊

2018年08月25日(农历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然而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在佛教中,这一天也是个很吉祥殊胜的节日,称为“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吉祥圆满之日,是很殊胜的日子。


结夏九十日期的最后一天,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次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于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检举,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恢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


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因为众僧经过“结夏”,又经过“自恣”,得道的得道,忏悔的忏悔,都具清净戒。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因此,七月十五也叫“佛欢喜日”。


所以,农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欢喜月。

盂兰盆节

起源于目犍连尊者救母的故事。目犍连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著称。一天,目犍连尊者入定观察,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尊者悲痛万分,目不忍睹,急忙就用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当张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饭,变成焦炭一般,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于是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在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想救拔你的母亲,只凭借你个人神通之力是无法救她脱离饿鬼道的!”

佛陀教导目犍连尊者:“应当于七月十五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你的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方法,于七月十五日,准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由于这个因缘,而讲述一部《盂兰盆经》,目建连尊者的母亲也由此得到解脱。

盂兰盆节也是孝敬祖先父母的节日,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佛说盂兰盆经》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因此,七月是佛弟子的孝亲月、报恩月,七月十五则是孝亲日、报恩日。


佛教认为孝可分为三种层次:一般的甘旨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恶道、了生脱死,使宗亲得度,永断三途辗转之苦,才是上上大孝。所以,佛教的孝道不仅强调在物质上给予奉养,而且要求在精神上给予愉悦,并且能够引导其信仰佛法,解脱生死。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时,佛陀亲自回去出殡,亲自为父亲抬扶棺木。佛陀为了报答母后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特地以神通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三个月。佛陀为了感激姨母大爱道夫人的抚养恩惠,广开方便慈悲法门,允许五百位释迦种族的女众出家,佛教终于有了比丘尼的教团。


佛陀为后代佛弟子树立了伟大的榜样,使我们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佛教徒不仅要孝顺生生世世的父母,更要孝顺还活着的现世父母。人身难得,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养育成长。“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首先,佛教强调父母恩重,应知恩报恩。

父母恩是佛弟子“上报四重恩”之一。《大集经》云:“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其次,佛说:孝敬父母功德无量,不孝敬父母是重罪。

《末罗经》云:“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 


第三,佛教重视对现世父母的孝养。

《杂阿含经》载,佛陀曾亲作偈颂指责当时一个弃父不养者为“人形罗剎心”,驳斥他这样的儿子连个拄杖也不如,使其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第四,佛教的孝道不仅在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

这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相应,如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五,佛教既倡导生前尽孝,又主张亡后超度荐拔。

佛陀不仅帮助目犍连救度亡母,而且升忉利天为自己未曾谋面的母亲说法三个月;地藏王菩萨昔为婆罗门女时,为救亡母脱离恶道,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广大誓愿;弘一大师每逢“母难日”,必于佛前虔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向先母。


第六,佛教的孝道涵盖今世父母和一切众生。

这与中国《孝经》所说的“大孝于天下”相合。不仅今世,还有前世、七世、累生累世的父母,都要孝顺、超拔。佛陀告诉我们,在无始劫以来的轮回辗转中,十方三世的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父母,因此都要平等看待,慈云普护,尽以孝道。佛弟子倡导戒杀放生,就是本着这一宗旨。


第七,佛教把奉劝父母皈依三宝、广修布施、求生净土作为最大孝行。

佛陀成道之后,也专程回王宫为父阐扬净土,令其闻法生信,超升三界。


第八,佛教认为,出家修道、弘法利生是对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总之,佛教的孝道非常圆满。孝道是佛法的基础,没有孝道就没有佛法。能成佛道,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娑诃。


补阙真言

南nā谟mó喝hē啰là怛dá那nà,哆duō啰là夜yè耶yē。佉qié啰là佉qié啰là。俱jù住zhù 俱jù住zhù。摩mó啰là摩mó啰là。虎hǔ啰là,吽hōng。贺hè贺hè,苏sū怛dá拏ná,吽hōng。泼pō抹mò拏ná,娑suō婆pó诃hē。 (三遍)


盂兰盆节是供养三宝的最好机会,是一种难舍能舍的修行,亦是感恩三宝的一念恭敬心,更是广种福田的大好因缘。

供养三宝



供养三宝,根据《大智度论》卷十四说有三种布施方法

第一是财施,以世间种种珍宝、金银财物等来庄严坛场、护持正法。


第二是法施,意指深入经藏,信解受持,流通法宝,利益群生。


第三是无畏施,是指为了护持佛法,坚持真理,不惜生命,卫护圣教。

三宝是行者的指南,众生在无明中须要佛法来破除愚痴黑暗,点亮心中久已熄灭的慧灯,导向那清净安乐自在的觉岸。因此,我们时常要发心建寺安僧,护持道场,接引初机,指点迷津。供养佛像、经典法物、香花灯烛等等,以此庄严梵刹;提供卧具、衣服、汤药等物来护持僧众,是为了承继法身慧命,度化有情。



以此兰盆供善根,报答父母劬劳恩;

存者福乐寿无疆,亡者离苦得超生;

四生九有诸含识,八难三途苦众生;

各个悔过洗瑕疵,尽蒙慈济出沉沦。



值此殊胜日,请广发菩提心,诵经持咒、供佛斋僧、供灯、吃素、放生等等,以此功德回向给现世父母、七世父母、列祖列宗及一切冤亲债主!愿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往生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