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关于随喜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颂词
今日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上师讲记
所谓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
在大乘论典中,随喜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现观庄严论》第二品中就讲到了三种修道——胜解修道、回向修道、随喜修道,其中,
💠令未生起的善根生起,叫做信解修道;
💠令已生起的善根不失坏,叫作回向修道;
💠令善根不坏且越来越增上,叫做随喜修道。
一般而言,这三种修道从资粮道到十地末尾都必须具足。
菩萨的善心不能离开随喜,随喜在整个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无比的功德。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
“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诚意对他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
从前,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应供,当时有位贫女对此非常的随喜,认为波斯匿王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才成为这样的君王,如今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世尊对此清清楚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国王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
可见,若是发自内心地随喜,可以获得无量福德。
然而,从实际行动中来看,随喜的善根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别人行持善法、享受快乐,这时候一定要看看我们有没有嫉妒心🈲、嗔恨心🈲、懊恼心🈲,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真正随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了这部论典,希望大家今后不管看到别人做什么样的善法、有什么样的功德,都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尽量生起无有嫉妒的善心,这一点极为重要!
作为大乘修行人,内心应该随喜一切众生能息除恶趣痛苦的诸种善行,以及他们在善趣中享受人天安乐的福报。这里包括了因随喜和果随喜。
先讲对世间善的因随喜:在这个世界上,一般人都害怕堕入恶趣受苦,希望能够获得人天善趣的种种圆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行持十种善法,如戒杀放生、不妄语、不邪淫等,以及修持四禅定、四无色定,这些善业都是不会堕恶趣的因,我们看见任何人行持这些善法,都应当从内心数数随喜。果随喜:倘若有人往昔造过十善业,或四禅、四无色、四无量心等善法,即生中不但没有堕入恶趣——地狱、饿鬼、旁生,反而获得了圆满的人身、天身、阿修罗身,并且正在享受各种福报,这时候也应该对他随喜。这即是所谓的世间随喜。
平常我们也应该这样,假如看见某人已经发财了、获得地位了、今天赚大钱了,当他获得这些世间福报时,应毫无嫉妒地对他随喜。世间上有一些求福报的人,其实求福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他们通过积累资粮,发愿将来成为富裕的人,或获得四大天王、梵天、帝释的果位,当他们为此而造各种善业时,我们的随喜就是因随喜;如果他们真正获得了这些地位或果位,那时的随喜就是果随喜。
然而,有些人看到别人坐豪华轿车,或者买了新房子搬到里面去,虽然表面上说“随喜、随喜”,但心里马上想“他的车很高级啊,要是我的就好了”、“他的房子真阔气,我为什么住得那么差”。凡夫人就有这种毛病,一看到别人有福报,就希望自己也能获得,这是非常不好的!
假如别人造恶业,你心生随喜,
也能获得同样的过失。
前不久有些人说“日本人以前对我们中国如何如何,要是日本发生地震多好啊”,还有些人说“阿富汗出现这样的灾难,真是大快人心”,包括有些佛教徒在内,也是在心里或口里这样说。要知道,作为大乘佛教徒,这样随喜是非常不合理的,看到别人杀人,你在心里随喜,那你也有杀生的过失。所以,随喜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对境,一切善法应该随喜,一切恶法不能随喜,否则自己照样有这些过失。
随喜的对境如果不同,
获得的功德也有差别。
譬如,若对佛和菩萨的善根进行随喜,只能获得一部分功德,而不是全部,这是对上等者的随喜;对中等者诚心随喜,可以获得同等的功德;对下等者随喜,能获得超越他的功德。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如果对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的善根进行随喜,能不能获得同等功德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文殊菩萨一刹那度化众生的无量善根,如果一随喜就得到了,那我们早已经成就了。但与我相当的人在做善事的时候,若对他进行随喜,可以得到同等的功德。或者比我更差的人,譬如我发了菩提心,另一个人只是为了世间八法而修佛塔、做一些善事,我对他进行随喜,那我能得到超越他的善根。因此,前面公案中为什么贫女获得了超过波斯匿王的功德,原因就在这里。
在随喜功德的问题上,
有些现象值得分析。
有些人说:“我作为凡夫,天天在家随喜释迦牟尼佛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我的善根跟释迦牟尼佛是一模一样的。”
去年还是前年,听说有个老太太天天绕大幻化网坛城,有个年轻的居士问:“你绕了多少圈啊?”她说:“不告诉你!如果告诉你,你会随喜我的,你一随喜,我的功德就全没了。”这也不一定,她的功德并不是别人一随喜就马上抢走了,不会这样的。
那天我在深圳时,有个居士说:“你们去放生,我不出一分钱在这里随喜就可以了,只要随喜,别人放一百万,我也能获得同等的功德。”
实际上随喜并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的随喜,前提必须是内心非常纯洁,不杂有任何烦恼,假如你什么事情都没做,光是投机取巧地随喜,能不能获得功德也不好说。
智诚堪布
辅导
“随”是跟随一切众生和圣者的善业和福德;
“喜”就是欢喜,跟随凡夫和圣者的善根以及由此而来的殊胜安乐而产生欢喜心。
🔶 随喜是一种心法,我们随喜功德或随喜别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身语表示,但主要还是以心安立,因为它是一种内在的欢喜心。如果我们能够跟随别人的善业而产生欢喜,根本没有嫉妒的烦恼,就是真正的随喜。
🔶 随喜一方面可以对治嫉妒的烦恼(对他人的善业和安乐真实生起欢喜的时候,这里面是没有嫉妒的),另一方面可以断除相续中的烦恼;还有一个方面是可以让我们无勤获得功德。
🔶 是不是真实随喜主要看有没有取巧的心,如果没有取巧的心,当条件真实具足的时候,一定会亲自去做的。
盼着对方受苦,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心,对对方不一定有损害,反而对自己是很大的损害。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必须知道,当我们生起一个恶心的时候,比如对张三很不高兴,或对李四很不舒服,经常诅咒对方,愿他得到种种不如意等等,实际上当我们内心中产生这个恶念的时候,伤害了谁?第一个受害者就是自己。因为这个恶念离自己的心是最近的,我们的心马上就很不舒服,所以从当下的状况来看,自己就是第一个受害者,还没伤害到别人首先伤害了自己。
反过来说,我们产生一个善心:愿所有众生都过得好,在所有的对境还没有接收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自己就是第一个受益者。当你产生这一念善念的时候,心态是非常平和的、充满善意的、很愉快的,当这个力量还没有利益到对方的时候,首先就利益到了自己。这种善念再推广开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善根,会引来以后的种种安乐。这样的善念,可以帮助自己打开狭隘的心,让自已的心变得非常广阔,心胸广阔了,修行就很方便。
未
完
待
续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