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幸福不能每年只有一天
大学演讲
总的来说,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受,虽然财富、权势、爱情等并非与幸福完全无关,但幸福主要来源于知足少欲。佛教衡量幸福的标准很多,有些也很高,但大多数世间人经常提到的身心快乐,也可以理解为幸福。佛教有一种观修空性的方法,将万法观为空性,能帮助我们远离痛苦、获得幸福。另外还可以观修禅定,让心寂静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幸福之道。
我看过荣格的一本书,是讲他与一位藏传佛教的仁波切研讨的内容。荣格在真实如理地观修《西藏度亡经》后,首次向西方弘扬了源自藏传密法的心理学,这在科学家中算是最早的一位了。这位仁波切说:要想获得幸福,身体方面的禅修,比如毗卢七法坐式等很重要;语言方面,主要借助于念咒和诵经;意识方面,则是观修佛菩萨或心的安住。荣格在书中写道:我自己也是以此获得了真实利益。
如今,美国很多学校经常开设禅修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活动,很多人依靠禅修,减轻了很多生活压力,对获得幸福起到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希望大家以后无论在学校或其他地方,每天早上用二十分钟甚至五分钟进行禅修,这相当于一个小时的休息,现在科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真正的佛法修持者,很少有心里烦躁、痛苦甚至没有勇气活下去的情况。
还有,若想得到幸福,一定要有利他心。在我的朋友中,很多道友唯一将利他作为生活主要目标,所以,当身体遇到病痛以及生活中遇到痛苦时,根本不以为意。在座的老师、学生、学者们不妨借鉴一下,将人生的价值或人生观,主要建立在利益他众的事情上,这样一定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如果没有利他心,一味自私自利,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如果能以佛教所说的大乘菩提心来做些利他之事,功德会非常大。
前不久的3月20日,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幸福日”。每年的幸福日如果只有一天,那多么令人沮丧啊!应该在一年的365天中,每天都能寻找到幸福。但要想获得究竟的幸福,还是要依靠佛法的学习和修行,这样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对治所有的痛苦。
摘自藏地幸福密码——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