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福德,你甚至可能会在上师传法的时候昏睡过去
☟
如果没有福德,我们可能会在上师传法的时候昏睡过去。有的时候,我们在发心“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开始睡觉,最后回向“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就马上醒了,或者我们觉得听不懂上师的口音,或者错误理解上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想要证悟空性智慧,必须令具证上师的加持融入自相续,而想让上师的加持融入自心,必须有无改造的对上师视为真佛的信心,而这一信心又必须依靠积资净障才能生起。
并不是口头说对上师有信心就可以了。当上师跟你说悦意语,给你一个苹果、一包瓜子,你可能对上师就生起很大的欢喜心、信心,觉得上师肯定是真佛。当上师显露愤怒相或者呵斥自己的时候,又想“上师是不是真佛”,信心就动摇了。这样的信心还不是真正的信心。
大瑜伽士帝洛巴尊者也教诲说:“吾子那若巴,显现此缘起,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意思是,我的心子那若巴,你要知道,显现都是缘起法,在你尚未证悟究竟的无生空性智慧之时,千万不要离开对二种资粮的积累。所以,积资净障是必不可少的。
《次第花开·走出修行的误区》说:“即使已证悟了空性,在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前,仍需精勤积累两种资粮,使修道日益增上。”
登地以上的菩萨入定时安住于离戏的空性中,相对凡夫来说,安住的时间肯定是很长的,但也不是时刻都能安住的,出定时仍要行持十波罗蜜多积累福德资粮,最终才能获得出定、入定无别的佛果。
不要说证悟空性,修道所需的一切顺缘也都需要有福德才能具足。
比如遇到具证的上师善知识,也是需要具有福德的。由于福报不够的缘故,很难遇到真正的具德上师善知识;即使遇到了,也难以生起信心。如果没有福报,还会遇到邪知识,这在末法时代还是很多的。
如果我们能够积聚足够的福德,即使没有遇到具证量的上师,也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就像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提到的老妇和狗牙的公案,由于老妇人的虔诚心、净信心,狗牙也变成了真正的佛牙,生出了许多舍利。最后老妇人去世的时候,出现了彩虹光环等种种瑞相。
想要顺利地闻思修行,也要有足够的福德。
如果没有福德,我们可能会在上师传法的时候昏睡过去,有的时候,我们在发心“为了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开始睡觉,最后回向“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就马上醒了,或者没办法专心聆听,甚至根本就没听到,因为我们的心已经云游天外,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或者我们觉得听不懂上师的口音,或者错误理解上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使确实听到了,也不会从其他的角度去思惟、理解自己所听闻的内容。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还是应该多多地积累资粮!为什么在闻法、受戒或者灌顶前需要铺设法座、打扫经堂,供养鲜花等丰富的供品,也是为了积聚资粮。
如果你想要出家修行,也需要有足够的福报,不是简单剃个头就能了事的。在汉地出家,首先要干粗活,服务僧众,为常住发心做事,以此培植福报。
唐朝百丈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定会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也不肯假手于人。
晚年时,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劝他不要做了,但百丈禅师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没有德行,怎敢叫人养着我呢?”弟子没法,只好把农具藏了起来。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绝食抗议。
弟子们焦虑地问道:“师父,您为何不饮不食?”禅师回答:“既然没有工作,怎么能吃饭呢?”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生活。
后代禅林受他的影响,很多禅僧每天都要劳动,以培养福德。
面对僧众积累资粮非常迅速。以前法王如意宝住世的时候,上万僧众在一起,还有很多佛菩萨的化身、成就者在那里,为常住发心做事,能够迅速圆满资粮。
……
不要说出世间的福报了,就算是暂时的世间安乐也是来源于福报。如果没有福德,就难以获得心中所希求的安乐。
《毗奈耶经》中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我们应该经常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如果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十住毗婆沙论》亦云:“多集福德故,舍命时无畏。”若具有福德,命终时就无所畏惧。
……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要注重培植福报。哪怕是地位很高的人,都没有必要一直摆架子,很傲慢地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应该多干活、多做事、多培植福报。
现在有些孩子,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习惯了所有人为他服务,只顾自己享用,这是很不好的。很多孩子,父母供他读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毕业完了找不到好工作就在家里面待着,整天上网看电视、看电影、看小说等,空耗时光,当啃老族。而且有些父母也觉得孩子不干活也可以,还支持他这样。其实这样不但对他没有好处,还损他的福报。
所以我们不但要积福,还要惜福,这特别重要。
……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积累福德的发心。仅仅为了今生的受用圆满而精勤积累资粮,这不是修行人应有的发心。
很多人说等我攒钱攒够了再好好修行,可能还没有攒够,无常就现前了。修行是不能等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只要你励力修行,不用担心衣食资具。
不用说为了成办自己现世的利益,即便是为了自利希求获得圆满正等正觉的果位,也根本不属于大乘道。
无论是积累资粮还是净除罪障都必须为一切众生的利益着想,绝不能掺杂自私自利之心,这一点至关重要。
《生命这出戏·同生极乐国》一文开示:“比如烧柴生火,你的目的是火不是烟,而在火生起的同时自然有烟。同样道理,你的目标是一切众生悉皆成佛,而在你为了这个目标精进修行的过程中,自然会感应福报。”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学习资料 >慧持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