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智慧之旅57 | 探索意识的根本,追寻心灵的奥秘 Back

智慧之旅57 | 探索意识的根本,追寻心灵的奥秘

求学足迹 求学足迹 2023-04-01


2013年12月4日,浙江大学举办了关于认知科学的学术讲座。演讲者与师生探讨了意识与身、脑、心的关系,东方古典智慧与西方前沿科学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与碰撞。


浙江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研究认知科学的有些人,常将目标锁定在人脑上,或利用与脑科学相关的经验,把人脑功能再复制到电脑上。我认为,应该认清大脑起的是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认知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该是人脑还是人心?

现在很多人认为,人脑能操控一切,一旦大脑区域受到损害,心识的功能就不正常了,会变成老年痴呆、失忆、植物人等。因此,科学家普遍认为,人脑最重要,人心是人脑的产物。

但如果是这样,有些现象便无法解释了。比如,世界上有很多高智商、生活正常的人,却没有脑,此类案例在美英德法等国家都发现过。所谓的因果,应该符合“无则不生”的规律。那心和脑之间若是因果关系,无脑人的心是从哪里产生的?毕竟科学发现脑细胞只存在于大脑中,其他部位都没有,其他细胞也没有这个功能。既然如此,“无脑也能产生心识”的现象就很难解释。

所以,我们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人脑,但更重要的是“心”。如果心作为对象,就不需要回避很多问题。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心为主,大脑如何直接对它起作用呢?

大约在七世纪,与玄奘大师同时代的印度哲学家法称论师说过,心的因实际是心,身体只是它的缘。这就像麦子的因是麦种,阳光、水分、肥料是它的缘。身体对心识的知觉、感觉、情绪等有一种助缘的作用,一旦心脏、脑等比较要害的地方受到损害,心智就可能完全不清晰了,就像没有一点水分的种子会枯干一样。

我最近看到浙大的有些同学也在讲“安危同依”的道理。按照《瑜伽师地论》的观点,身体与心两个都非常重要,而且互相依赖,有种安危同依的关系,这是对的;但它们之间一定要分清主要和次要,这个非常关键。

心的根本因就是心,身体或者脑细胞只是心的一种缘。佛教讲四种缘: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心一刹那一刹那地由前面的心产生,叫做因缘,这是主要的因;它的外缘,以眼识来讲:外面的色法叫做所缘缘;眼根,包括脑细胞中产生眼见知觉这部分,叫做增上缘,如果眼根受损,眼识也随之受损;眼识前一刹那灭,后一刹那生,叫做等无间缘。

其实,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对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心灵早已觉悟,已经说得很清楚。(中略)

按照一些经论来讲:心识不动摇的部分叫阿赖耶,也经常被称作藏识,因为阿赖耶就像仓库一样,藏有各种各样的善恶种子习气,包括色声香味等,我们在世间的很多习气都藏在里面。当明了觉知显现境而不分别时,则是阿赖耶识。眼识中也有阿赖耶识的成分,比如,眼睛看到色法的时候,看色法取对境的部分叫做眼识,而看色法的明清部分叫做阿赖耶识。

关于这一点,佛教有一个比喻:在六面不同颜色的镜子中间有一只猴子,它往不同方向看,都会看到自己的某一个侧面。同样,意识在眼耳鼻舌身里面,可以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显现,当它接收的时候,任何一个识,在意识的层面上都没有变化,都是明知明觉的一种心识。

阿赖耶识相当于大海的底层,比较深,而其他六识比较浅,就像海面的波浪一样,人们能直接发现。海面波浪依靠什么而产生呢?按照《楞严经》讲,是依靠风的吹动。当它波动特别厉害的时候,会跟脑细胞以及身体其他部位起不同的反应,但是大海的底层部分从来没有动摇过。我们的很多习气藏在底层部分,一旦因缘成熟就会浮出水面。


对于这些心识的道理,认知科学如果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便可进入更深的层次,因为毕竟心识才是主体。否则,心识只是由人脑产生的话,那按照神经学的观点,人从年轻时开始,每天都会有十万个脑细胞死亡,直到全部死掉,我们的记忆也必然以此而灭尽,再加上人死的时候身体已经处理完了,记忆更应不复存世。但世界上又有很多能回忆前世的人,这两者之间没办法对接。

回忆前世的现象的确存在,很难否认。比如,史蒂文森博士、塔克尔博士等列举的诸多案例,其中很多人根据前世的记忆,甚至可以说出无人知道的秘密。虽然科学界对这些现象也有一些辩论,但至今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推翻它的可靠依据。

还有濒死现象,医学界也作了很多研究。他们发现很多受试者,虽然临终时心识离开了身体,但依然能毫无错误地看到并指出隐藏在天花板上的东西。如果这些现象全都用迷信、神秘或者奇怪来说明,可能不太合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在心识上研究,再结合脑科学的理论,也许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和发现。

简而言之,在认知智慧的方向上,我认为既要研究心,也要研究脑;更重要的是,要从东方文化,尤其是佛教知识中,了解心的重要性。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
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