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每日一颂】《中论》 019 Back

【每日一颂】《中论》 019

知幻园 2023-08-30


癸二(破彼宗)分三:一、若去法有去则成去时无去;二、若去时有去则成去法无去;三、若有二去则极过分。


子一(若去法有去则成去时无去):


云何于去时,

而当有去法。

若离于去法,

去时不可得。



中观宗反问对方:你们为何认为正去的道路(去时)当中应当有去呢?如果去法当中有去的行为,那么去时当中就不能有去的行为;如果离开了去的行为,去时就不可能得到。


意思是说,一个人正在路上去的时候,他只能有一个去的行为,如果用唯一的去成立了去法(与去者有关的去之行为),就没有另外的去成立去时(正去的道路)。如果去时不成立,去时有去的说法就不合理。


◎为何只有一个去


为什么说在去的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去的行为,而不能有两个或多个去的行为,同时成立去时和去法呢?


因为对方有实宗所许的“去的过程”是一个实有法,只能有一个自相,即由一个实有的去者、一个实有的去的行为和一条实有的所去道路组成。如果其中出现了多个去的行为,“去的过程”就会因自相不成立而变成了假立法,但对方不会承认这一点。


可能有人会想,把去的过程安立成由一个去者、多个去的行为和一个道路组成,应该就可以了吧。但这也不合理。为什么?


人们一般会认为,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几个行为,比如边看书边听音乐。在不观察时,可以承许这些行为如梦如幻地进行,但若详细观察,看书这一动作的作者是眼识,听音乐的作者是耳识,两个动作并非来自同一作者。认为作者相同只是未经观察的粗大概念而已。实际上,作和作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一个行为只能有一个作者;任何一个作者同时只能有一个行为。


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去的过程中,因为只有一个去者的缘故,去的行为也只能有一个。如果有两个去的行为,就会出现两个去者,但这完全不合理。比如我正在路上去,如果在此过程中有两个去的行为,就会出现两个去者我,但这显然不合理。再者,如果认为两个去的行为来自同一个去者,这两个去的行为就成了无有区分的成实法,但这与事实完全相违。


由此可见,在一个圆满的去的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去的行为。


◎一个去无法满足去之三法

如果一个去的过程中只能有一个去的行为,那么“去时(正去的道路)当中有去”的说法就不合理。为什么?


因为,一个圆满去的过程必须具足三法:去者(能去)、去法(与去者有关的去之行为)、去时(即去业或所去),就如汉语言中,主、谓、宾具足后方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一样。而去者、去法和去时三者都要依靠去的行为才能成立,也就是说,成立去者需要一个去的行为,成立去法也需要一个去的行为,成立去时还需要一个去的行为。但是,去的行为只有一个,若用它成立了其中一者,其他二者就不能成立。


有人可能认为,去时(正去的道路)不用去的行为也能成立。但这种观点不合理,因为去时与去的行为互相观待,如果没有去的行为,去时就不能成为去业或所去,只能叫做与去毫无关系的地面。所以,去时必须有去的行为才能成立。


如果用唯一的去成立去时是否可以呢?也不合理。这样去法就不能成立;如果没有去法,去者就没有去的行为了;另外,如果没有去的行为,去者也不能成立,只能叫做与去毫不相干的补特伽罗。


总之,如果用唯一的去成立了去者、去法、去时三者中的一者,另两者就不能成立,这样一来,圆满的去之过程就无法成立。由此“去时有去”的说法也不可能成立。


另外,如果按照有些论师的观点,去时是指与道路有关的正去行为,“去时有去”的观点也不能成立,因为它的意思就成了“正去当中有正去”,这样就会有两个去的动作,但去的动作只能有一个,因此这种说法也不合理。麦彭仁波切说过:如果正去的时候再去,用两个动词表示去没有任何必要。


◎正去不成立,故无法成立三法

究竟而言,无论去者、去法,还是去时都不能成立,因为正去的行为本身不成立,故而无法成立三者中的任何一者。


为什么正去的行为不成立呢?比如,一个人从印度灵鹫山去往王舍城。如果详细观察他在路上走的跨越动作,他的脚或者移动了,或者未移动;移动了就是已去,未移动即是未去,而除了移动和未移动以外,不可能存在第三种情况——正移动(正去),从物理学的角度,即使从最细微的刹那去观察,也不可能找到所谓的正去。


麦彭仁波切曾说过一个比喻:手里拿一根针穿破一百张纸,在穿破其中一张纸的刹那上,能否安立正在穿的动作呢?无法安立,因为被穿破的这张纸有上下两面,所以穿破上下两面的时间必定不同,也就是说,穿破这张纸的时间是可分的,并非“现在”,因此所谓的正在穿不能成立。同样的道理,正去的时间也无法安立,由此正去的动作就不可能成立。既然正去的动作不成立,与之观待的去者、去法和去时自然都不能成立。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


记忆板






二、观因缘品

017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018

动处则有去,此去时之动。

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