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8) Back

365颗钻石的约定(8)

求学的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3-14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3月14日 佛历2564年





每日一颗钻石

让我们一起背诵

并依文修持吧~


【第8颗钻石】


རྡོ་རྗེ་གཅོད་པ་ལས།འདས་པའི་སེམས་ཀྱང་དམིགས་སུ་མེད།
མ་འོངས་པའི་སེམས་ཀྱང་དམིགས་སུ་མེད།
ད་ལྟར་བྱུང་བའི་སེམས་ཀྱང་དམིགས་སུ་མེད། ཅེས་གསུངས།

《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心本非心



为什么心的本性是非心?

因为在本性上,过去的心无法可得;现在的心无本体颜色相状等,无法可得;未来的心尚未到来,也无法得到。

   

以梦观察

也可以梦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之心。

如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说:“昨日前去之诸法,如昨夜梦乃意境;今现无而常显心,昨夜今夜梦相同;明及明宵未来梦;立遣苦乐诸所现,一切皆作如梦想,刹那不观实有心。”


过去心

“过去心”跟昨天的梦没有差别。前一刹那的心,现在一丝一毫的痕迹也没有,留下来的只是忆念,而不是过去心的本体。如果过去心的本体现在仍在,则成常有的过失。


现在心

过去心本体已灭失,现在的心也不可得。


一般凡夫认为过去心已消失无踪,但现在明明清清的心是存在的。而从心的本性、颜色、住处、形状等方面观察,正在生起分别念时,始终找不到任何实有、堪忍的心识,所以“现在心”也不可得。  


未来心

 “未来心”是未生之法,根本没有本体。 如果未生之法现在可以得到,那完全不存在的法也能得到了,如同石女儿、虚空中的鲜花也能得到一般。


【总之】密法中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找寻心的生灭处,以观察心的来源抉择过去心不可得,以观察心的住处抉择现在心不可得,以观察心的去处抉择未来心不可得。 总而言之,这里是以“不可得”的理由来扶择心性。


一切法

不仅心性如此,一切法皆是如此。万法由心造,心不可得故,一切万法本性也不可得。


《大智度论》中云:“一切诸法心不可得故,名为空性。”因此显宗修行着重强调心不随分别念,在明然境界中安住。


《六祖坛经》中云:“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心不起任何分别念,于现见心之本性中坐禅,如理如实了达自心无来无去的本性,安住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心,三时分别之心自然消逝无踪。真正的坐禅,就是如实通达心性无来无去,三心了不可得。


观察三时

通过三时之观察,也能抉择心的本性。


《中观四百论》云:“过去若过去,如何成过去,过去不过去,如何成过去。”现在、未来皆可以此类推,依靠这种方式观察能够通达证悟心的本性。


不得心| 开悟

不得心之理如《般若经》云:“须菩提,佛知诸众生心相不广不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心相离故,是心不广乃至不来不去,何以故?是心性无故。”


汉传佛教历史上有一位宣鉴禅师,童子出家,年轻时即能为人传法,讲得最多的是《金刚经》。因俗姓周,世人称之为“周金刚”。其人恃才傲物,扬言一切法修与不修,学与不学皆已精通。


有一次听说南方禅宗兴盛,便起念:我的智慧首屈一指,南方一带有些魔众传法很厉害,还是去看一看,降妖伏魔。于是他挑着自著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南下。


路途中一次买点心时,卖饼子的阿婆问他:“你现在到哪里去?你以前是作什么的?”

宣鉴禅师说:“我是德山一带的法师,到此地游方参学。”


阿婆问:“你背的大包袱里是什么呢?”

禅师说:“内有《金刚经疏钞》。”


阿婆说:“你懂吗?”

禅师说:“我不仅懂,而且已经讲过多年了。”


阿婆说:“我也读过这部经,有一问题,若师父答得上,愿供养点心。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上座欲点哪个心?”

禅师一时为之语塞,只好背起行李继续赶路,但心里始终不忘这个疑团。


晚上,他来到龙潭禅师的寺院,拜访了禅师之后,临走他看到外面太黑,就返回来要灯火。

龙潭禅师点了一根蜡烛,递给他。他伸手接时,仍在思维白天那事。

正在此时,禅师“扑”地把蜡烛吹灭——就在灯熄灭的一刹那,宣鉴禅师恍然大悟。


过去有许多大德依三心不可得而证悟,每当浏览至此,看到《金刚经》的这一句,自觉与大圆满窍诀观察心无任何差别。 


因此奉劝修行人,应经常对照观心,细心揣度本经中犹若珍宝之甚深教言。


【提醒】行持任何点滴善法,要以三殊胜摄持哦~


上一颗:365颗钻石的约定(7)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