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智悲讲堂 >> 不止文物,故宫还藏着历朝君王们的智慧宝藏 Back

不止文物,故宫还藏着历朝君王们的智慧宝藏












故宫,旧名紫禁城,建成于公元1421年,作为皇宫的五百多年间,先后有明清两代25位帝王居住于此(明永乐帝~崇祯帝,清顺治帝~宣统帝)。


最近颇受喜爱的文化节目《上新了·故宫》,以另一种视角为我们展示了诸多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文物,如之前从未开放的“倦勤斋”,工艺繁复的“缂丝蟒袍”,以及光听名字就目瞪口呆的“黑漆嵌软螺钿加金银片山水花卉纹书架”、“清乾隆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柜”等。


不过,当人们纷纷惊叹于故宫中这些精美器物时,或许忽略了历朝君王真正的无价智慧宝藏。今天,我们就略说一二。





顺治帝·《赞僧诗》


顺治帝对佛学非常感兴趣,是一位佛法素养很高的皇帝,写过一首著名的《赞僧诗》:“….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又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有谁知…..”


他还常邀请著名僧人到皇宫讲经说法,尤其是与玉琳国师的交往被传为美谈。其中还有一个“问心”的经典对话。


有一天顺治帝特召玉琳国师入宫,请示佛法,顺治问道:“《楞严经》中,有所谓七处征心,问心在那里?现在请问心在七处?不在七处?”


玉琳国师答:“觅心了不可得。”


顺治皇帝:“悟道的人,还有喜怒哀乐否?”


玉琳国师:“什么叫做喜怒哀乐?”


顺治皇帝:“山河大地从妄念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


玉琳国师:“如人梦中醒,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顺治皇帝:“如何用功?”


玉琳国师:“端拱无为。”


顺治皇帝:“如何是大?”


玉琳国师:“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顺治皇帝:“本来面目如何参?”


玉琳国师:“如六祖所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本来面目?”


后来顺治皇帝逢人便道:“与玉琳国师一席话,真是相见恨晚。”




康熙帝·《泥金写本藏文龙藏经》


看过《上新了·故宫》节目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康熙皇帝是位废寝忘食爱考试的超级学霸,他对于诗词歌赋、文化常识、西洋科学、医学等均有研学和一定的造诣。其实除此之外,康熙皇帝还虔信佛法,他自谦弱冠之时,研诵经史,未暇读览金经贝叶,说过“能仁之量,等于好生;佛道之成,关乎民隐;将使般若之门,随方而启;仁寿之域,举世咸登。”——《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四库全书本)


或许是受祖母孝庄皇后和父亲顺治皇帝的影响,康熙帝对佛法极为重视,振兴佛教。不仅拨款重修普陀山普济寺、金山寺、天竺碑文等,还支持修造了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宫廷手抄本《大藏经》,简称《龙藏经》(为藏文大藏经之甘珠尔部,内容计有秘密、般若、宝积、华严、诸经、戒律等六大部,共收1,057种经典,总集释迦牟尼之教法、律典之藏译本)。此典籍在总集宫廷收藏的艺术谱录《秘殿珠林初编》中称为《泥金写本藏文龙藏经》,为清朝第一部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




雍正帝·《御选语录》


不论是诸多小说、影视作品,还是萌萌的奏折批文及周边产品,雍正可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皇帝了。他自幼便喜欢阅读佛典,于禅门颇有造诣,自言得力于章嘉国师。继位登基以后,于政务之暇,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讲经传法,自号圆明居士。


他曾亲自编选出十二位主要禅师的重要语录及其他五百多位禅僧、居士的禅语,同时收录了自己著述的禅语,合集为《雍正御选语录》,共十九卷。在每卷语录之前,雍正帝都亲自御制序言,谆谆提示,阐明心要,指示学人。


在《御选语录总序》中,雍正帝写道:“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有志于道之人,则须勤参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着落,非可颟顸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


雍正御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  图片来源:网络





乾隆帝·刻译藏经


在《上新了·故宫》中,乾隆的倦勤斋和秘密花园的精美别致为人惊叹。其实,乾隆对佛教也有着巨大的贡献。乾隆支持完成了我国历代各版钦定大藏经中部帙最大的《龙藏》,共1600余部7千余卷,工程之浩瀚古今少见。他还组织编纂了《汉满蒙藏四体合譬大藏全咒》,后又用十八年时间,将汉文大藏经译成满州语,对于藏经的刻印有卓著的贡献。


乾隆帝还曾敕命国师慈诚多杰广作佛事、缮写经论,受命后,彼即大兴庙宇,并缮写《贤劫经》等经典。彼督造之寺庙名为多芒寺,亦即贤劫寺。”


乾隆帝曾六度朝礼五台山。第五次朝山时,其时已年逾古稀。“时适值瑞雪霏霏”,因而赋成《至灵鹫峰文殊寺即事成句》一首:“开塔曾闻演法华,梵经宣教率章嘉。台称以五崇标顶,乘列维三普度车。萦缪抒诚陟云栈,霏微示喜舞天花。曼殊师利寿无量,宝号贞符我国家。”



在清代诸帝中,乾隆帝抄写经文最勤。乾隆帝一生写有经文数百篇,其中以《心经》居多。图为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乾隆十五年弘历写本。



结语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位帝王外,在汉地,自从西汉佛法传入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有汉明帝刘庄、梁武帝萧衍、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武周皇帝武则天、唐宣宗李忱、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等数不胜数的帝王将相信佛、好佛、倡佛,排斥佛教的国王只有三武一宗四位,而且很多盛世都与帝王推崇佛教、以佛法治国不无关系。所以,当你提起故宫时,别忘了它不止有文物,还藏着历代君王们的智慧宝藏——佛法。


现在,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认为,学佛是一种低层次的盲目行为,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以佛教的精神来说,它否认任何绝对存在,认为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皆是由因缘集聚假合而产生的,故佛法没有任何绝对死板的教条,它总能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常新,并且它认为一切事物的核心乃是有情的心灵世界,通过揭示心灵世界的奥秘,可以使人们认识宇宙万物的真理,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完全的解放与自由。


在中国二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王朝经过了兴衰更替,各种思潮也此起彼落,但佛法总能给予当时社会以广大积极的影响,这正说明佛法这座深山里有数不清的各种如意宝藏,能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各种愿望与要求。处于当今这个物质发达精神贫乏的时代里,人们更是需要到佛法的这座宝山里开垦探索,只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认真地去开拓探究,不管是谁最后他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正如中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中国佛教二千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所说:“二千年的历程不同寻常,其间有多少舍身求法的高僧,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有多少真理的智慧之光,有多少艺术的夺目色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仔细品味,古为今用,面向未来。二千年是一座宝藏,到这座深山中探宝,一定会有难以想象的收获。”


——本文教言恭录自堪布

《信源宝藏》

《圣行集萃》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