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我们的认知系统会出现小故障 Back

我们的认知系统会出现小故障






【编者按】 


人的自制力是薄弱的。


无论我们有多么坚定的目标,阅读了多少心灵鸡汤或人生指南,我们仍然有时候会丧失自制力,作出错误的决定。我们的人生充满着该做与想做的事情之间的选择,而当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时,我们很多时候会选择错误的那项。这种时候,我们会安慰自己,错误是可以挽回的,亦或者是,相信自己下次能作出更好的选择。


然而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大脑并不是这样运作的。


为什么我们会逐渐失去做该做的事的动力和专注力呢?


那是因为首先,我们倾向于将使用自制力视为之后犒赏自己的正当理由。当我们成功完成早上的工作后,我们会乐意给自己放一下午的‘犒赏假’– 即使明白这样会使未来更加忙碌。每一次完成该做的事情后,我们的动力便会流失一点去如何犒赏自己这个念头,从而减少我们做下一件正事的动力。


其次便是专注力的转移。在执行一项需要自制力的工作之前,我们的专注力会对那些环境中能够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线索感到非常敏感。这使我们更有准备地面对工作,从而提高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然而在自制暂时结束后,我们的专注力便会停止注意与目标相关的线索,并且,开始对那些满足内心需求的事物感到更加敏感。这时,我们的认知系统就会出现小故障:它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关注的事物已经和我们的长期目标有冲突了。


在这种时候我们就会被诱惑吸引。简单来说,每一次的自我控制,都会减少我们对长远的、需要自律的目标的专注,渐渐让我们做出一系列仓促而草率的决定。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 ▍ ▍ 




光明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离我们最近的轮回开始,就是一个念头的产生。每个人在每一刹那都会产生千奇百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从产生到消失的过程也许是一秒、两秒,乃至百分之几秒、千分之几秒,虽然时间极其短暂,但其间也经历了一次轮回的始末。


比如说,我们心中产生了一个比较强烈的瞋恨心,无论这个瞋恨心持续多长时间,当它最终在没有任何去处的情况下结束时,假如又产生了一个忌妒心,则在瞋恨心的结束与忌妒心的诞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光明空间。


修行人白天所修的光明,就是这种每个念头之间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光明。










  ▍ ▍ ▍ 




轮回




但这个空间对我们来说却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锻炼,缺乏修行的经验,所以抓不住这个机会,在尚未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这个空间已经转瞬即逝,我们又会被新的念头所控制,就像忌妒心的产生,这也就是一个最短暂的轮回开始。


由此可见,最远的轮回开始,位于轮回诞生之际;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次死亡之后;再其次的轮回开始,位于众生每天的深度睡眠之后;最近的轮回开始,则位于刹那刹那的念头之初。


这些轮回的开始,既不可能用任何仪器来测量,也不可能用世间逻辑来推理,只有通过修行人自己的内证才能找到。一旦能找到这种开始,也就找到了“轮回诞生的初始”。










  ▍ ▍ ▍ 




起源



佛陀将各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告诉给世人,每个人只要能按照佛陀的指点去锻炼,依照佛陀的方法来控制无明,轮回就会露出原有的本来面目。如果能断除大部分的烦恼,就可以显露出大部分的空间,这就是密宗与禅宗所说的“开悟”或者“明心见性”。用这种方法来寻找轮回的开始,应该说是非常容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寻找轮回的开头是没有用的。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每个人的经历都如同一场梦,如果在梦中去寻找梦的起源,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因为梦境中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起源。什么时候开始做梦,也就是所谓梦境的起源。











  ▍ ▍ ▍ 



解脱




同样,在原本空性、犹如梦境的轮回中去寻找所谓的起源,也只能碰一鼻子的灰。


当从梦境般的轮回中惊醒过来以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起源,一切都是一种幻觉而已。什么时候产生幻觉,也就是轮回的开始;什么时候幻觉消失,也就是轮回的结束。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