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動物樂傳心 >> 宗萨钦哲仁波切 I 佛法與禪修【二】提问环节 Back

宗萨钦哲仁波切 I 佛法與禪修【二】提问环节

動物樂傳心 2023-10-27



#INTERVIEW


访谈:宗萨钦哲仁波切

“关于尼泊尔与佛法”






ABOUT



-在我们讲另外两谛之前

-可能现在我们可以让大家提问
-如果你们的问题跟我们刚才
-讨论的东西有关会比较好




提问 Qustion



Q1“仁波切,今天您提到智慧和方便。
我们需要取得智慧,方便方面我们需要
去修,但修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变得太过
仪式化,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修法会不会
太过仪式化呢?该怎么做呢?”



A1

仁波切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很重要的是修道。道——必须要有两个元素,就是智能和方便。我觉得莲花生大士有最好的答复,他说永远不要让方便概括智慧。而一个修道,要怎么知道它是不是正确的修道呢?它必须能够让你更趋近真理。

对初学者来说有点困难。有点像火和火柴。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点奇怪,因为火柴帮助生火,但是火吞噬火柴,把它燃尽变成灰烬。当生火的方式正确的时候,更多的火柴就生更多的火。

但开始的时候,当火还很小的时候,太多木柴,这就不太好。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一定总是要依靠闻和思。特别如果你是初学者,你一定要依止智慧。

我常举这个例子,如果智慧、悲心,还有道德一起去开车的话,你要让智慧当司机。悲心可以坐在智慧的旁边,或者可以坐在后座。道德可能可以放在车厢。我这边有点极端。我

说的原因是有许许多多的宗教,包括佛教徒,我们也要注意,很多时候我们让道德成为它的司机。智慧甚至不在车上 ,没有搭上顺风车。这样的道德会导致你自我的正义感很强。

没有智慧的悲心会很累人,会让你很累。如果你有太多的悲心但没有智慧的话,你可能需要去找弗洛伊德先生。





提问 Qustion



Q2“我们的觉知,还有我们的念头,
是不是我执?如果是的话,我们要怎么去
分辨它们?怎么去令它们解脱?”



A2

仁波切答:又是一个很好、很重要的问题。最有效,而且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仅仅只是观察而已,如我们所讨论的。





提问 Qustion



Q3“这个觉醒和觉知是不是止和
观的修行?”



A3

仁波切答:可以这么认为,但是这个觉知本身包含了止和观两种。




提问 Qustion



Q4“佛陀、所有诸佛是不是同时于
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如果他们超越
过去、现在、未来的话,我们要怎样去
应用到我们现在的情况?”



A4

仁波切答:如早上所说的,有时候我们说到好像有过去和未来的佛,就好像四尊佛已经离开了、逝去了,接下来还有996尊佛。可是其他时候当我们对于真理的理解更加成熟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概念,有一大部分会开始散去。

当我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概念塌下来的时候,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过去和未来怎么可能塌下来?你可能会在听法的时候睡着两分钟。在你睡着的那两分钟,你可能梦见你去星巴克,然后你定了一杯咖啡。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身份危机的世界,所以你要点咖啡的时候,员工就会问你,你要哪一种咖啡,什么莫洛克还是哪里的大小,要奶油、不要奶油、要什么样的奶油等等。

要点很久,然后你答复了,然后你得到了咖啡。在梦里你过了十分钟,但实际上是过了两分钟,这是行得通的 。不仅如此,你梦境里面的咖啡它不会漏水,它还能够盛你的咖啡,即便是在梦里它撑得住你的咖啡,而且还是热的。

然后还可以再继续地去延伸一下,突然间你的咖啡有一条龙出现。这时你就开始有点超越一般的、我们的理性的世界。基本上我要说的是:过去、未来所有的一切,可以在一瞬间发生。




提问 Qustion



Q5“保持觉知,让我更加有压力,
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A5

仁波切答:有这样的压力挺好的。你应该有这样的压力。反正你都会有各种压力,而多数的这些压力都是没有用的。这是好的,特别尤其如果你是初学者,觉知、觉察到我要失去我的“酷”了,觉知到我现在并不真实。

刚开始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压力,而且可能对我们来说有点贬低自己的感觉。可能接下来12年都会持续这样子。但没有关系,12年其实没有什么,我们现在说的是很多生。

12年后,突然间有一天你会突然这么想,原来其实并没有一个实质存在的自我。我只有对自己的一种想法,关于自我的想法我要怎么做、怎么想都可以,那时候可能你就会觉得自由。那时候可能你就真的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了。




提问 Qustion



Q6“我听说仁波切教过孩子们,当你
生气或者很不开心、很烦躁烦恼的时候,
你就想象把太阳含在嘴里,然后念一个
咒语,然后吞下,就获得太阳的能量。
我们大人能不能这么做?或者有什么
我们可以应用在生活当中的方法吗?”



A6

仁波切答:那个有点是我编出来的。但是我是根据一个已经存在的方法,也不完全错误。如果你要找一个法本,真的像我刚才讲的那样的,你找不到。

除了觉知和觉醒以外,在密续里,他们会用本尊。在这些本尊之中,有一尊是文殊师利“语”的怙主。“语”跟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是有关系的。

当表达力没有被很好地处理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暴力。但是这种表达力,这种自信的表达力,如果妥善处理的话,它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去跟别人沟通、指挥我们沟通的源头。因为要让孩子们去观想文殊师利有点难。

而文殊师利有时候也被称为太阳之主。所以我就让孩子们观想太阳。但是你们大人如果要做的话,也是可以的。再多一个问题。




提问 Qustion



Q7“关于觉知与觉醒,我们去修的话,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有信心,有时候又
觉得缺乏信心。我们要怎么去坚持
这样的信念?”



A7

仁波切答:要在自信和谦虚之中保持平衡是不容易的。就算你只能够保持一刻、一瞬间的觉醒或者觉知力,你也应该认为你做得非常好。你需要谦虚的地方就是你认为你需要做更多次数。因为虽然你有很多的工具,但是你就好像一个在战场上的孩子一样,你不熟悉。


在仁波切给我们那些口传之前,仁波切想说,他之前在这边教一个大乘的论点,还没有教完。这次因为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段很动荡的时期,所以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能不能继续教。所以我们就安排了这样的一个聚会。

我所说的你们过去都听过,特别是那些老道的、有经验的佛教徒。也没有听到什么新鲜的信息。我只是想要强调佛法可以是这样的实用。有时候,我们心里对于修行的这些想法,其实会把东西更加复杂化。有时候,虽然我们追随法道很久、很长时期了,但是我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失落,觉得我们没有进步。

这种时候我们要回到我们的基础,其实佛教的学习和修行真正的是在于保持觉知,觉知我们现在已经有的,它并不是一些外在的、新奇的东西。而觉知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更加放松、更加有自信、更加健康。觉知的真正的目的是要让我们醒觉、了悟到真理。

如果你醒悟了,体会到所有一切都是变化的,没一样东西会让我们完全的满意。所有一切都仅仅只是一种投射。如果你能够醒觉、了悟这些实相的话,你就是一个自由人。没有任何的、其他的自由可以跟这样的自由相比。你不仅仅会是很自由的人,你同时也会是一个很慈悲的人。因为你看到其他人都在用自己制造出来的绳子捆住自己。

因为有人请求,所以我现在会传皈依。不想皈依的人可以单单坐在这里观察就好,不需要皈依。你皈依的是佛法僧。你皈依法,因为他讲的是真谛实相。当你皈依的时候,你皈依的是某个人或者某件东西,它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一切都是无常的,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你可以很放心的相信它一直持续下去,都会这个样子。我们皈依佛陀,他是教导我们真理的导师 。而我们皈依僧,僧是我们的一个社群,在这个群体里大家都共享这些相同的价值观。通常我们在皈依的时候都有尊佛像,而这座佛塔里面有佛像。你想这个是佛,请跟着仁波切念。  

【仁波切给予“皈依”口传】

那你就皈依了。

我们皈依,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让我们来受菩萨戒。我会鼓励你受菩萨戒,这是你可以受的最好的戒。因为这个戒是要发愿,发誓要让所有的众生都醒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誓愿了。

请你们想象诸佛菩萨在我们这边,请跟随仁波切念诵。

【仁波切传授“菩萨戒”】

现在你受了菩萨戒。今天你的生命终于有了意义。对于那些今天首次受菩萨戒的人来说,你暇满珍贵的人生,今天终于有意义了。你今天成为佛陀的子嗣。现在你属于佛陀的家族(眷属)了,你就需要去执行佛陀家族的责任,也就是要令一切众生醒觉。

就好像一个落魄的乞丐,他在他的垃圾底下找到一个宝藏。你在这所有的情绪烦恼中,找到了很珍贵的菩提心。愿所有的众生都为你今天这个行为感到欢喜。这就是皈依和菩萨戒。

传统上,你今天也会得到获得一个名字,但我想不到一个好名字,我想了很久。我还会继续想这个名字,现在我先给口传。我想叫你们大家Nasi Goreng,就是炒饭,马来人的炒饭。

这个是钦哲旺波的一个短篇前行仪轨,跟龙钦宁提有关的。

【仁波切给予口传】

我还没有想到名字。真的很想要名字的人,请给我们发个电邮,现在我想不到。

我重复很多遍了,你自身具备着非常独特的东西,他就叫做心。心是这样的,非常强大有力量。它是你本身就具有的,你没有办法暂停,你也没有办法去掉它。如果你懂得怎么去善用它的话,它就像宝藏一样。

其实你们新加坡人让自己保持青春是蛮不可思议的。应该是海风的原因。我刚遇到一些我认识了30年的朋友,他们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年轻。我希望这不会跟南韩有关,就算是也没有关系。

其实我觉得你们去南韩做这些是很好的。如果你持着觉知还有觉醒去做的话,那是非常好的。但请大家要完完全全的去善用你有的这颗心。伟大的密续上师,他们说这颗心就是佛是有原因的。我们唯一碰到的困难就是散乱的力量。你要跟(散乱的)力量决斗,我觉得你要学一些把戏,一些方法。

一个可能可以帮助你的把戏。其中一个技巧就是你千万不要认为修行就是坐直身子,然后用你的念珠持诵什么东西,认为这个就是修行。首先我们已经是很散乱了,你要修的时候去做这些东西,结果你花更多时间在整理你的蜡烛上面,而不是在观你的自心。

每次你经过一条街像乌杰路(音译)一样,如果你心中有升起一种忧郁的感觉,说这样了,这很有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乌杰路,你正在成为一名瑜伽士或者瑜伽女,这样的忧郁感是非常重要的。邱阳创巴仁波切它称之为一个真实的悲伤之心。

有很多种悲伤,有一种是你有某些野心,可是你没有办法取得成就那种悲伤。然后有一种悲伤,是跟我们看见真相、看见真理有关的,然后我们也看到自己怎么被自己的种种故事所蒙骗。我们又想要看到真相,但是我们其实又渴望被骗,这两者之间争斗,与这样的争斗有关系的悲伤。



主持人致谢

非常感谢仁波切今天为我们开示佛法与禅修,
将深奥复杂的佛法用简单、易懂且有趣的方式
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觉醒、觉知
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我们回答了在修行道路上
遇到的困惑,帮助我们消除修行中遇到的阻难,
精进我们的修行与智慧。最后也十分感谢仁波切
为明天《心经》对谈做了一些铺垫,
让我们更加地期待明天的开示。

随喜关注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有意参与答疑直播,请加义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