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生要有最基本的归依愿望,而归依是从畏惧苦引发的。当看到自己深陷生死苦海,即将堕入暗无天日的三恶趣,被业抓着,被阎罗王看着,受那么大的刑罚,就一心想摆脱这种命运,但是凭自力根本做不到,这时看到阿弥陀佛能救,就一心归投阿弥陀佛。相反,如果不知道恶趣的可怕、自身罪业深重,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归依的动机就没有,所谓的“南无”,只是口里说说而已。怪不得很多人念佛没往生,就是缺乏基本因素所导致的。所以,目前认真学习《念处经》特别重要。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迦摩饿鬼,以何业故,而生其中?业果的思惟分二:一、观察业相;二、观察果相
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若男若女,若黄门人,著种种衣,而自严饰。服女人衣,行淫女法。若人欲发,与之交会。因此事故,而得财物,施与凡人。非福田处,不净心施。以是因缘,身坏命终,生于欲色饿鬼之中。二、观察果相分二:(一)此生果报;(二)来生余报
受鬼身已,种种严饰,随意所念,皆得从心。欲善则美,欲恶则丑。若其欲作,爱不爱色,悉能为之。或作男子,颜容端正;或作女人,姿首美妙;或作畜生,相貌殊异。能作种种上妙庄严,能遍游行一切方所。能以微细之身,盗入人家,以求饮食。世人说言:毗舍阇鬼,盗我饮食。或作人身,入他节会,或作鸟身,食人祭饭。其身细密,人不能见。此鬼如是,随意能现种种众色。世人皆名如意夜叉。如是种种庄严诳人,行于人间。在鬼道中,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若生为人,堕伎儿中,著种种衣,纵逸游戏,以求活命。自以己妻,令他从事,而求财物。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海渚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
一、观察业相
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前世之时,见有行人欲过旷野,病苦疲极。于是人所,多取其价,与直薄少。以恶贪故,巧辞欺诳,旷野空乏远行之人。以是因缘,生海渚中。
二、观察果相分二:(一)此生果报;(二)来生余报
(一)此生果报分四:1. 增上果的环境苦相;2. 猛业成熟的颠倒相;3. 绝望失意、伤感无依的心苦相;4. 羸瘦等的身苦相
1. 增上果的环境苦相
是海渚中,无有树林,陂池河水。其处甚热,于彼冬日,甚热毒盛,欲比人间夏时之热,过逾十倍。唯以朝露而自活命。虽住海渚,不能得水。以恶业故,见海枯竭。设见树林,皆悉炽燃大火焰起。望心断绝,众恶臻集,无有安隐。饥渴烧身,呻㘁悲恼。自心所诳,处处奔走,悲声叫绝。无救无护,无依无恃。皮发蓬乱,身体羸瘦。一切身脉,皆悉粗现,犹如罗网。所至之处,皆悉空竭;无救无归,无依无怙。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使不死。
(二)来生余报 分二:1. 非人间;2. 人间
1. 非人间
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2. 人间
若生人中,生在海渚,或有一足,或复短足,困乏浆水。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阎罗执杖饿鬼,以何业故,而生其中?业果的思惟分二:一、观察业相;二、观察果相
一、观察业相
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以悭嫉故,自坏其心。亲近国王大臣豪贵,专行暴恶。心无慈愍,不行正理,为诸贤善之所轻毁。于鬼世界,为阎罗王,趋走给使。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时阎罗王,即令此鬼,录其精神。此鬼身色丑恶可畏。手执刀杖,头发蓬乱,倒发覆身,长唇下垂,耽耳大腹。高声大叫,以怖诸鬼。手执利刀,拟诸罪人,反执其手,以绳缚之,将诣王所。白大王言:我于人中,摄此罪人,来至于此。大王此人,前世行不善业,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愿王呵责 。
此处开示了四部退心法及善恶因果之道等,有许多殊胜教诫。
对此分六段讲述:
1.人中愚人
2.如理修持必得胜报
3.止恶修善是最好的道路
4.不自爱的人
5.正义的宣告
6.自作自受
如是阎罗王,呵责罪人已,使者将出。以此罪人自作恶业自业所诳,将受果报,种种苦恼,楚毒治之。(二)来生余报分二:1. 非人间;2. 人间
1. 非人间
2. 人间
若处人中,生在边戍,幽山险谷,深河峻岸,危怖之处。有自在者,行于此路,令其引导。以余业故,受斯罪报。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