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KB】《中观四百论》07 (下)—— 难道你还不认为快乐是虚假的吗?
中观四百论
ZCKB辅导
07
(下)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辛四、思维胜劣皆为苦所损恼:
世间有比较殊胜的士夫,也有比较下劣的士夫,二者都没办法离开痛苦的逼恼。这里就是破斥有些人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变成了世间的殊胜者、伟人、富翁等等,就可以远离痛苦。这也是一种邪颠倒,实际上根本没有办法从真正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
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胜者,就是世间比较殊胜的大人物等等,这些人是恒时被意苦所逼恼的,而经常做苦力的、乞丐这些下劣者恒时被身体的痛苦所逼恼,既然胜者和劣者都受痛苦所逼恼,没有任何人能从痛苦中脱离,所以世间上的人是被痛苦日日毁坏的。“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心苦和身苦这两种痛苦,每天、每个刹那都在毁坏世间有情身体和心的相续。从各方面观察,没有一个真正值得信赖之处。这里破了一些人的侥幸观点,认为如果变成一个比较富裕的,比较殊胜的人就可以脱离痛苦的逼迫,实际上根本不可能。
这里讲到了胜者和下劣者,为什么不讲中等者呢?中等者夹在中间,有时候稍微超胜一点就靠近胜者,有时候下劣一点就靠近下劣者,所以没有单独讲中等者。肯定可以包括的,胜者都有痛苦的话,中等者肯定是有痛苦的。
胜者,我们也知道世间上所谓的总统、明星,知名人士等等,他们在世间当中感受到了很多的悦意之处,很多的安乐,很多的圆满。在有些人的眼中,看到他们平时频频出席宴会,经常坐着高档的轿车,享受着别墅,看到的都是他们比较圆满的一面,但是他们的痛苦一般人很少能看到。一般没有神通的人根本不能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胜者失意的时候在家中痛苦的时候,他们也是看不到的,所以就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认为只要变成高位的人就有办法脱离痛苦。
实际上这样的胜者经常被意苦所逼恼,他们的相续当中经常要感受心的痛苦。比如说总统,虽然在任的时候非常风光,但一旦面临换届的时候,他心相续当中就非常苦恼,想很多很多方法要保持住自己的选票,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尽量要争取连任。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要感受很多痛苦。如果侥幸连任到了,第二届届满的时候,真正的痛苦来了,因为像美国这样的地方只能连任两届,不可能有第三届,所以真正要下台的时候,他就很痛苦,没办法接受。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国家大事,比较麻烦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更是日日夜夜无法享受生活,睡觉也睡不着,吃饭也吃不下。这些痛苦一般人很难去思维,如果去思维就会觉得当这些总统,这些高位的人还是非常麻烦,还是有很多痛苦的,他们的意苦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世间的明星,当他们风华正茂的时候,受观众追捧的时候,钱财各方面也是非常圆满的,掌声鲜花经常伴随左右,但是一旦他们慢慢衰老的时候,或者不再受欢迎的时候,他们的痛苦也是很明显的。或者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时时刻刻都要忧愁如果自己有这一天怎么办。所以他们的痛苦也是很明显。
所以说“胜者为意苦”,世界上的胜者是被意者所逼恼的。这里只是讲到意苦,是从主要的角度而言的。他们身苦有没有呢?肯定也有。就算他们吃穿各方面都很圆满,但身体上面的痛苦还是要感受的,只不过因为他们的生活资具比较圆满的缘故,相对来讲身苦比较少,但是肯定有,比如生病的时候、摔跤的时候等等都会感受身体的痛苦。
从劣者来讲,如世间的乞丐,没有获得高位的,钱财比较贫乏的,没有权力的,经常受到别人欺负的,这样的劣者也是经常感受很多严重痛苦。比如说乞丐,经常感受身体饥饿、寒冷等痛苦,还有受到别人打骂的痛苦。还有做工的人也同样的,虽然天气很热,或者天气寒冷,或者生病的时候,或者自己很不愿意去做工的时候,但是也没办法,必须要去做,必须要生存,要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生活的时候很多很多痛苦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这里说“劣者从身生”,劣者的痛苦主要是从身体产生的,那有没有意苦呢?肯定有,而且很大。因为他生活贫乏,或者身体感受痛苦的时候,他的相续当中肯定是不悦意的。这里是说因为他们缺乏资具的缘故,他们的痛苦主要是从身体产生的,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意苦。
所以从两方面分析,不管是胜者还是劣者,两者都完全离不开痛苦。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身苦和意苦的原因,世间上的有情每天都在被痛苦所摧坏。认识到如是的体性,就会使世间人或者修行人清醒地认识到不应该追求胜者的地位,胜者实际上也是每天被痛苦所逼恼的。
比喻中讲到,有一个驯象师掌握驯象的技巧比较圆满,他通过自己的本事,用铁钩驯服了野象,受到了国王的嘉奖,国王按照当地的习俗画他的画像,给了他很重的赏赐。他自己一方面获得赏赐的时候是很欢喜的,但受到这样的安乐的同时,心相续当中又生起一种意苦,时时担心如果自己以后一旦不慎,驯象失败了,肯定国王会不高兴,会剥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种种权力,还要受到很多惩罚,每天都在担忧会不会从高位上堕下来感受痛苦。所以他虽然获得了奖励,也是没有任何快乐可言的。
还有另外一个驯象师,他的技艺不如前面这位驯象师,经常失败,国王很不高兴,经常用鞭子抽打他的身体,他在身体上面感受痛苦。所以不管是胜者也好,劣者也好,都要感受或者心的痛苦,或者身体的痛苦。从这个比喻就可以知道,三界轮回中的众生,不管是胜者也好,下者也好,都是被痛苦所逼迫的。
当然从这个颂词来讲,主要是针对人道。相对来讲,天道不一定有这样很明显的意苦,但是经典中也讲到天人中有些福报比较浅的也会受到大福德天子的欺凌,他们相续当中也有这样的痛苦。天子堕落的时候,身体和心也都是要感受痛苦的,身体方面不是很明显,心方面的痛苦是很明显的。还有在佛陀《本生传》里也看到,帝释天王看到菩萨修菩萨行的时候,就非常害怕菩萨修苦行是为了夺取他帝释的位子,非常忧愁。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还是有的。色界天虽然不具足欲界天的痛苦,但还是被痛苦所逼迫的,还是在行苦和变苦当中,没办法离开。
这里“胜者为意苦”主要是针对人道来讲,如果不分析清楚的话,就会认为虽然欲界当中,人道当中有这样的痛苦,但如果获得无色界的果位,或者色界天的果位,天人的果位,是不是就没有痛苦了呢?这部分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行苦,或者从整个轮回长远的角度来讲,这种观点还是彻头彻尾错误的,因为他必定还是要堕入轮回当中受更严重的痛苦。
所以我们在思维这些颂词的时候,应该从方方面面系统地思维,才能使自己真正对轮回的体性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如果泛泛地思维的话,对自己相续当中的感受就不会很大,自己发起的出离心不会稳固,不会广大。
这些颂词肯定是有殊胜的意义的,不要认为好像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似的,很多上师也讲,诸佛菩萨的论典,对众生解脱没有帮助的一句话都没有,一个字都不会有的。我们现在认为对我们没有帮助,只是一种邪执,实际上不是从这个方面就是从那个方面对我们趣向正道,发起殊胜的意乐修正法肯定是有各种帮助的。
辛五、思维痛苦具大力:
在整个三界轮回中,痛苦的能力是最大的,其他的安乐的能力在痛苦面前变得非常微弱。有些人就想虽然有心苦和身苦经常逼迫众生,但是我如果努力产生一个非常强烈的乐受,这个乐受的时间也非常非常长的话,就能够压伏痛苦,断除苦受。针对这样的邪执,圣天菩萨讲,你的快乐是颠倒分别而产生的,而分别是随着痛苦而转的,无有自性的,无常的。在三界轮回当中,身体的本性除了痛苦之外,再没有更大能力的,痛苦的势力是最大的。痛苦的势力可以转分别心,分别心一转,安乐就不会有了。从这个方面一推理,痛苦在整个三界轮回当中力量是最强大的。
乐由分别生,分别随苦转,
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
众生认为有一种安乐可以执取,但是圣天菩萨说你这种安乐是分别心产生的。我们可以现量观察,我们现在所谓的安乐,比如眼睛看到色法的时候,乃至于身体触到外境的时候,就认为有一种安乐产生,但这个安乐实际上是通过分别而产生的。比如说这个外境,色法的对境上有没有快乐的自性呢?没有的。以前我们学《智慧品》抉择空性的时候也分析过,虽然现在不是在抉择空性,但是我们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观察。
如果在外境上真正有一种快乐的话,那么自己接触的时候所生的安乐就不是邪分别,是对的,因为在外境上确实有安乐可以获得的。但是外境上的安乐有没有办法真实成立它的自性呢?没有办法的,外境的本性是有漏法所摄的,是痛苦的自性。虽然它本身没有苦乐的感受,但是因为三界轮回全部都是痛苦(有漏)所摄的缘故,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没有快乐可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它是无记性。几种不同意乐的人看同样的外境会产生不同的观念,有些人认为这个东西好,有些人认为这个东西不好,所以在外境上绝对没有自性存在。比如一盘甜食,上海或南方一些地方的人就认为非常好吃,但是对一个四川人来讲,他吃惯了麻辣的东西,就吃不下去。反过来说,麻辣的食品四川人觉得非常好吃,离开了就不行,但其他地方的人可能觉得这个跟毒药一样。所以在这个食品上好吃和不好吃的自性都没有,它是一种无记法。心的分别认为它好吃或者难吃,在外境上不存在如是的体性。
我们看一个色法的时候,比如一个有情众生,我们认为很好看,生起贪欲心,但一个不净观修成的人看的时候就特别的厌恶。我们见到有情认为他好看,生起一种愉悦的贪心,这是一种分别,而且是邪分别。以上是以色法为例,声音、味道、触觉都是如此。我们现在感受的快乐不外乎就是通过这些外境产生的。我们在心相续当中分别的时候,在想以前快乐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是不是不从外境中产生?也是从外境中产生的,只不过是以前的外境,你感受了,在心相续当中有一个回忆,回忆这个外境的时候产生安乐。
所以我们身体的安乐也好,心的安乐也好,这一切的安乐都是通过外在的物质产生的,这个物质上面不存在一个真正安乐的体性。尤其是用佛经来观察的时候,外在的东西自性是什么?比如前面我们说一切轮回的自性不是常有的,是无常,不是快乐的,是苦性的,所以它们的本身是痛苦的,但只不过是通过你自己的邪分别执著的时候,你认为它是安乐的。所以这里说“乐由分别生”,这样观察的时候,我们确确实实可以诚信,现在我们的安乐都是自己的分别心产生的,也就是说快乐的因是分别心。
那么分别心又是如何呢?这里讲到“分别随苦转”,分别是无有自在的,无常的。如果有自在的话,那么每个众生都想受安乐,它的因有自在的话,果就有自在,众生就永远享受安乐。但实际上分别心不是有自性的东西,它不是常有的,它会转变的,是无常的。它随痛苦而转。既然分别心这个因都被痛苦转了,快乐怎么会不转呢?
“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你认为获得一个很强的安乐可以把痛苦转变,你认为快乐的力量是很强的,实际上通过理论观察,在三界轮回当中痛苦的力量是最大的,除了痛苦之外,没有一个比它力量更大的。所以我们不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便,通过其他的助缘产生很大的安乐之后,把痛苦的自性转变,实际上是没办法转变的。这是它的自性。这种邪分别必须要打破。
这个意义很深,对我们平时调伏烦恼,认识到一切都是苦的自性意义非常深。我们仔细思维就会知道,现在我们的种种快乐都是虚假的,是自己的分别心产生的,而且自己的分别心往往都是被无常所转变的,都是被痛苦的自性所转变的。所以经过观察,快乐是虚假的,痛苦在名言的自性当中是真实存在的,没办法改变的。
比喻中说到,以前有一个男子,娶了两个妻子,其中小妾所生的孩子很早就死去了。当正妻的儿子长大的时候,对母亲非常恭敬孝顺,小妾就非常悲伤,经常痛哭。其他人以为她是因为死去的儿子悲伤,劝她不要再哭了,她说我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悲伤,而是因为正妻这个活着的儿子而悲伤。后来正妻的儿子也死了,她就非常安乐,因为她的希望实现了。在有智慧者看来,她的这种安乐是分别而产生的,是一种邪分别。本来丈夫的正妻的儿子死了,作为亲戚还是应该悲伤的,但她没有悲伤反而产生安乐,这就是一种邪执,并没有什么真正值得快乐的东西。
比喻对照意义,刚开始的时候,众生都是在感受痛苦的,就好像小妾的儿子死的时候,她非常痛苦一样。后面别人的儿子死了,她生起安乐,就好像现在轮回当中的众生,在感受外境时看到一个好东西的时候,或者正在享受欲妙的时候,就认为这是好的,实际上对境并不是真正值得生起快乐的因。我们现在接触到外境,享受到欲妙,就感受快乐了,但这个快乐完全是分别心的境界,就好像小妾听到别人的孩子死的时候生起快乐一样,对方的死本来不是生起快乐的因,但自己生起了快乐,这是一种分别。
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听好听的音乐的时候、看到好看的众生的时候,音乐、美食这些对境也不是引发我们快乐的因,这个是苦的本性,但是我们产生快乐了,来源是什么?就是分别心,完全是随着分别心而转的。所以快乐不但没有自性,而且是跟随痛苦而转的,就像这个小妾所生的安乐也是跟随痛苦而转的,跟随正妻的儿子死的痛苦,她的分别心认为有一个安乐。真正观察的时候,这个安乐的产生就是在跟随痛苦,根本没有脱离痛苦的范围。我们现在执著各种各样的外境也是在跟随痛苦而转,没有真正的自性。
这个比喻比较不好理解,但是多看几次,比喻、意义多对照几次,应该可以把这个颂词通达,知道圣天菩萨所讲的殊胜密意。
(未完待续)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