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6课-法师辅导
一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今生没成就?还有捷径往生法!
1、极乐世界不仅仅是净土宗的净土
极乐世界不是净土宗的世界,它是阿弥陀佛创建的一个殊胜、清净的刹土,什么宗都可以往生至此,只要你愿意去。念佛可以去,修其他的法,比如说破瓦也可以去,修曼茶、百字明也可以去。
2、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不是只有念佛
极乐世界有很多殊胜的导师传《大圆满》,连阿弥陀佛也可以传。这里有大圆满修法,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在极乐世界中继续得大圆满的灌顶,继续修大圆满的法。我们在今生中如果没有成就,也可以通过破瓦的方式到极乐世界去继续修持。
(二)略说三传承
1、如来密意传
(1)如来密意传是不需要语言和表示。
(2)普贤王如来的眷属也是佛,是自现眷属,一化现的时候就已经传完了。佛和佛之间说是在传法,其实就是化现之后法就传完了。
(3)它是法身到有形象的色身之间,法身佛的密意已经证悟了之后,显现成了具有色身的报身像。
2、持明表示传
(1)报身又通过持明表示传的方式,从佛传递给大证悟者、大成就者。
(2)虽然有些是天界的,但是我们主要了解的是人间的。人间有很多证悟的人,或是佛化现成的证悟者人间的化身,因为他们是清净的法器,都是持明者、证悟者,所以通过持明表示的方式可以在一刹那之间把密意传给他们。
3、补特伽罗耳传
成就者要传给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补特伽罗耳传。
二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持明表示传
1、蒋花西宁求法并成为教法结集者
(1)原文
当时,印度圣地又诞生了一位文殊菩萨的化身——名为成藏或胜乐藏的婆罗门子。他的父亲是乐护婆罗门,母亲叫革哈那,成藏后来舍俗出家而成为五百班智达的主尊,被人们共称为文殊友阿阇黎。一次圣者文殊菩萨为他授记说:“从此处向西方,在邬金境内革扎湖畔黑庆达金洲大尸陀林中央的金刚洲洞境内住有一位金刚萨埵的化身、诸佛无勤之教法的教主,他已经获得诸佛的灌顶,名叫化身极喜金刚,你应当前去求得稀有佛教的精华、无勤成佛的正法阿底约嘎,并作为他的教法结集者。”于是文殊友对其余诸位班智达说:“西方邬金地方有超越因果之法,所以我们必须前去折服。”
当时没有缘分的人们返回去了。而文殊友只是依靠上师稍作表示,便恍然大悟,从而通达一切万法。为了使他圆满佛法,极喜金刚传授给他王权宝瓶灌顶,并将九界二万卷等所有续部、窍诀完全交付于他,也为他取名文殊友。之后化身极喜金刚写下所有言教的意义并恩赐教言道:“心之自性本来佛,心无生灭如虚空,若证诸法等性义,不寻彼性住为修。”文殊友通达了所证悟的意义以后用偈颂来表达证悟的境界:“吾乃蒋花西宁也,已获大威德悉地,证悟轮涅大平等,显现一切妙智慧。”并撰著了《菩提心·金溶石》作为忏悔,同时也作为化身极喜金刚教法的结集者,将大圆满阿底约嘎传给西日桑哈。
(2)文殊菩萨对蒋花西宁的授记
A. 蒋花西宁本就是文殊菩萨的化现,为何还要文殊菩萨为其授记指引向嘎绕多吉求法
a. 虽然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现,但是因为蒋花西宁要在人间传法的缘故,所以也要给我们示现求法、修法等一般人的行为经历。
b. 虽然他们都是证悟者,但针对各自所化的弟子,也有各式各样的示现。不同的出身——比如印度的上师们,有些是婆罗门、剎帝利,有些是下劣的种姓等等;求学的经历,也是有坎坷和比较顺畅的;家境有富裕的,也有贫穷的……后代弟子会在看传记的过程中,肯定找得到一个和自己差不多能够对应的,对上师的依止和求学,总会引发一些共鸣,有了共鸣之后,他就可以去模仿和随学。
c. 包括法王如意宝等都是佛陀在人间的化现。因为他要救度众生的缘故,要给和他有缘的弟子们示现自己以前也是苦的,后来怎么样对佛法生起信心的,怎么样求学、修行,最后认认真真地依止善知识,尽量不让上师善知识生起不高兴的心,所有的都和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参照。
B. “诸佛无勤之教法”就是指大圆满的教法
a. 大圆满是无勤作之道
大圆满的教法真正修的时候,不需要很多改造,不需要分别念去励力运转、改造。
b. 现在我们修的都是有勤作之道
现在我们的修法,基本上都是有勤作的修法,改造之道。因为现在我们的分别识很庸俗,有很多我执和烦恼,所以就要通过这些所传的教法,比如说出离心、菩提心等等来扭转、改造恶劣的心,把它改造成一个善良的心、追求解脱道的心。早期我们是要在心上面去改造的,改造到一定程度,可以无勤作的时候,就会告诉你无勤作。
c. 显宗也有了义教法
(a)大中观开始就慢慢地趣向于无勤作。因为大中观就是要观心性本空的实相,所以理论上面的加行就是从大中观开始的。大中观的见解就是一切都是离戏论的,你的心识就是离戏论的,就把我们的心从改造之道、励力运转逐渐地沉淀、了解它的本性。
(b)从大中观开始,还有如来藏的本性——它本来就是大无为法等,这一切已经开始显现了义教法了。就是说最了义大圆满的教法的很多痕迹,在显宗的教法中,从这里慢慢开始已经呈现出来了。
d. 有了中观和唯识的基础就容易趣入大圆满
大中观或者《宝性论》等等如来藏的教法都对心的特质慢慢有所体现,但都是通过推理和显宗中讲解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的。对这些逐渐了解完之后,再给我们讲密乘大圆满教法的时候,直接就会跟你讲,为什么是无勤作、不造作的,你了解了之后,后面再进入无勤作之道,比较容易理解,修学也比较容易。如果前面没有下功夫的话,一下子拿到大圆满的无勤作,不知道怎么办了。
(3)为什么蒋花西宁对其他班智达说要去“折服”西方邬金地方的超越因果之法
善巧方便。有些人的根基喜欢辩论,如果去求法不愿意,说我们去辩论他肯定会很愿意,或者说让他求法不愿意,如果说我们去护持教法很愿意。
(4)蒋花西宁等人跟嘎绕多吉辩论的必要性
这个过程有让他们对了义教法产生信心,成为殊胜的法器的必要性,经过这些辩论之后,文殊友的目的达到了。
A. 如果没经过辩论,直接去求法,他们内心中对于超越因果的法,还有很多疑惑,经过辩论之后,逐渐就会发现,这是完全没有漏洞的教法,最了义的教法,他们通过思维辩论的方式慢慢就确定了,这时候再说去求法,他们就心悦诚服。蒋花西宁本身就是来求法的,其实他自己是很明白的,但是在弟子面前示现的时候,经过很多辩论都失败之后,他就向法友们问“向化身极喜金刚求超越因果之法好吗?”
B. 所以前面文殊友对他们说西方邬金地方有超越因果之法,要去“折服”对方。
(5)嘎绕多吉为什么不让蒋花西宁以割掉舌头的方式忏悔
A. 这种方式只能清净部分罪业
a. 斩断舌头只是一个表示,蒋花西宁内心中是极度的后悔,这可以清净一部分的罪业,但这是必要不大的。
b. 一般的人,如果不是特殊的必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忏悔,还是没办法集中到忏罪的最根本要点上。很多时候,我们的罪业是由心而起,最好的忏悔就是由心而忏。
B. 蒋花西宁还有更好的净化罪业的方式
蒋花西宁有一个更殊胜的清净罪业的方式,因为他是对大圆满作的这些辩论,所以嘎绕多吉说他最好是造一部超越因果的大圆满的论典,这样就可以清净罪业,而且这个论典造出来之后,在传世的过程中,很多修行者因为会对大圆满生起信心,以此可以利益很多人。
C. 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自己如果有需要忏悔的罪业,修善法就可以。不管怎么样,如果你有能力就劝别人学佛,讲解殊胜的佛法内容。还有修殊胜的善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既可以让自己的罪业清净,又可以让其他有情得到利益的方法。
2、昔日桑哈接法、传法
(1)原文
西日桑哈诞生于中国汉地秀夏洲,父亲名叫具善,母亲名为光明母。他长大以后在阿阇黎哈德白拉前学习声明、因明、历算等(大小)五明并且通达无碍。二十五岁时幸遇阿阇黎文殊友圆满求得甚深大圆满阿底约嘎圣法的所有续部传承及窍诀,现前了离戏殊胜的证悟。并将大圆满法传与邬金第二佛、智者嘉纳思扎、大班智达布玛莫扎、大译师贝若扎纳。
这以上讲的是持明表示传。
(2)对上师说的这一句“如果二十五岁以前遇到大圆满的话,是属于比较具有缘分的,在今生当中会证悟大圆满的实相。”兴奋得搓手手
A. 不是你理解那种值遇哦
a. 是不你听了大圆满的灌顶,或者说你听到了上师讲大圆满的教法,这就叫做遇到呢?可能从某个方面来讲这个也叫值遇了,但是是不是按照授记里面讲的那种值遇大圆满呢?这个还不好说。
b. 按照授记来讲,如果是二十五岁以前遇到大圆满,今生必定会证悟大圆满。现在很多人都是在二十五岁以前就遇到了,得到了大圆满灌顶,甚至有些可能在几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但从他后面表现来看,不要说证悟大圆满,可能逐渐连信心都没有了,这样的也不少。
B. 是比较严格的“值遇”
a. 文字上虽然说二十五岁以前遇到,但这个“遇到”可能是指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值遇吧。就是说你的根基非常成熟,或者说你的信心等等所有的因素圆满了,这样会真实值遇给你指点心性的大圆满,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今生中的确可以证悟。
b. 一般意义上的遇到,能够进入大圆满坛城灌顶,或者说能够听上师传讲大圆满的法,这个叫不叫遇到呢?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遇到,也算是具有一种殊胜缘分的,但是是不是授记里面讲的那种值遇呢?不太好说。
(3)汉地圣境五台山
A. 法王如意宝的很多道歌里说,五台山清凉尸林是西日桑哈、莲花生大士、贝诺扎那、布玛莫扎长时间安住的地方。
清凉尸林就是现在善财洞旁边的一片树林,那里的山上还有法王如意宝的法座。
B. 五台山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真实的刹土,很多大圆满传承上师在这个地方长时安住的,智慧身可能也在,包括布玛莫扎尊者——他也和莲花生大士一样获得了无死持明、无死的虹光身,现在还没有入灭。他真实的智慧身现在在五台山,一百年示现一个化身来弘扬大圆满的教言、大圆满的教法。
C. 五台山对修行佛法的人来讲是意义非凡的地方。一方面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刹土,一方面作为宁玛派的传承来讲,也是一个大圣地,因为很多重量级的祖师在那里求法、证悟,长时间安住,这是他们加持的地方。
(二)补特伽罗耳传
1、肩座王时代(初代藏王)
(1)原文
当时,印度百军王生下一位太子,他的所有手指、脚趾犹如天鹅蹼一般连在一起,双目好似鸟的眼睛一样由眼睑遮蔽着。看到生下这样一个儿子,他的父王说:“这是非人之子,还是驱逐出境为好。”
王子稍稍长大便被摈除国境,由业力所牵而徒步流浪到藏地,遇到一些牧童。他们问:“你是从哪里来呀?到底是谁呀?”
他便用手指指向天空。那些牧童认为他是天人,于是大家肩背土石、垒成高座,请他作为首领,人们共称他为肩座王 ,他就是除盖障菩萨的化身。
(2)关于肩座王的说法
A. 说法一:他是印度国王的儿子,被国王驱赶出境之后,由业力迁引的缘故,他徙步从印度逐渐到了藏地。
B. 说法二:他是真实地从天空上降下来的。
(3)为什么藏地的国王都是菩萨的化现
A. 因为藏地那个地方及所化的有情特别适合最了义的教法,或者有利于佛陀整个佛法的弘扬,所以从很早就开始,菩萨们就化现到那个地方去加持,慢慢地教化,慢慢地加持有情,让这个地方变成以后修行的圣地。
B. 藏地生存环境虽然特别地恶劣,但在那个地方修行,很容易生起出离心、菩提心、证悟空性,是修行大圆满教法的法要特别殊胜的地方,很容易生起相应的感觉。
2、拉托托日年赞王时代(正法开端)
(1)原文
经过历代王朝,到了圣者普贤菩萨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赞期间,永布拉岗皇宫顶层楼上出现了身所依——十一面观音像;语所依——《宝箧经》、《百拜忏悔经》经藏;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这就是正法的开端。
(2)佛塔是佛的意所依
意是智慧,是佛智,佛陀的智慧我们没办法去了解,没办法表示,所以用佛塔。佛塔里面装了舍利子,舍利子是佛陀证悟智慧入灭显现的舍利,所以舍利代表佛陀的智慧,把它放在佛塔里面,佛塔就变成了佛陀的意所依了。
3、松赞干布王时代(树立法幢)
(1)原文
在此之后的第五个朝代,圣者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国王松赞干布出世,建造了镇肢寺、镇节寺及拉萨大昭寺。迎娶至尊度母化身的汉族(文成)公主 以及颦眉度母化身的尼泊尔(赤尊)公主 ,同时迎请两尊觉沃佛像入藏。在此期间,囤弥桑布扎创立文字而结束了西藏无有文字的历史。他从印度班智达天明狮子前学习了声明,并从《三宝云》等经藏开始翻译。国王松赞干布从自己的白毫间幻化出一位化身比丘名为阿嘎玛德,调伏了印度圣地的外道国王,并从印度与铜洲交界处的一株蛇心栴檀中取出了五尊栴檀观音 ,同时塑造了拉萨的十一面观音像。国王松赞干布时期才真实地树立起佛教的法幢。
(2)关于镇肢寺和镇节寺
按照文成公主的说法,整个西藏的地形就像罗刹女仰卧,如果不镇压的话正法就弘扬不了,人民也没办法信奉。所以看风水之后,就建议在很多地方修寺院,建镇肢寺、镇节寺。镇肢寺,比如在肩膀上,膝盖上这些地方修寺院镇压,还有在手指、脚指上修寺院,在心脏的地方也要修寺院镇压,所以叫做镇肢寺和镇节寺。
(3)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
A. 二者的身份和显现:从现在有些世间的文学作品说文成公主去了之后还是很悲惨的,或说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也经常明争暗斗。但不管怎么说,也可能是显现上的,真正来讲,一个是绿度母的化身,一个是颦眉度母的化身。
B. 她们所带的“两尊佛像入藏”:文成公主带去的是现在大昭寺的觉沃佛像,佛陀十二岁的等身像。当时是从西安,就是现在的广仁寺去的。那个地方当年放觉沃佛的法座现在还在,拿走之后放了一尊度母像;小昭寺的佛像是尼泊尔公主带进去的,它是佛八岁等身像不动金刚佛像。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6136-定解 B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