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1
第十二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次一起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主要宣讲的是大圆满的前行,大圆满的前行很多,有共同外加行和不共内加行。虽然破瓦法是本论的正行,但是大圆满的正行并不是破瓦,在大圆满的修法当中,破瓦属于临终的窍诀。真实来讲,大圆满的正行是彻却、托噶等修行方式,其他引导文中除了共同外加行、不共内加行之外,还有观察心的来住去,修持三身的瑜伽、地水火风,或者生圆次第等等,这些都是前行的修持方式之一,真实的大圆满还有大圆满的窍诀。
本论以共同四加行和不共五加行作为主要修行内容。如果我们要让相续成熟,必须要修持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我们现在学习的是闻法方式,前面已经讲完了发心,接下来讲行为。行为有两种,即所断之行为和应取之行为。
丙二(应取之行为)分三:一、依止四想;二、具足六度;三、依止其他威仪。
丁一、依止四想:
“依止四想”是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名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整个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修行。
前面讲到上师的悲心就是对我们宣讲正法,然后让我们去做取舍和修行,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通过上师的加持就可以把自己安置在解脱地或者净土当中,而是应该不折不扣地遵照上师的言教踏踏实实地修行,彻底分析轮回和涅槃的界限,这一点非常重要。上师通过悲心给我们传法,解不解脱要靠自己,听完法后我们要如理如实、踏踏实实地去做实际的修行。
与此相反,当前有许多经忏师到亡人的枕边念诵“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
与前面讲到的上师以悲心讲完教言后,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去修行,彻底分清轮回、涅槃的界限相反,有很多经忏师会在亡人的枕边念诵“上去下去的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这些词句属于闻解脱,即莲花生大士以前的伏藏品。后来伏藏大师把闻解脱取出来,一部分是超度亡者的仪轨,还有一部分是大圆满正行的修法。以前大恩上师给我们传的《六中阴》也是闻解脱的一部分。超度亡者都要念闻解脱。我们熟悉的《西藏度亡经》也是闻解脱之一。
现在有许多的经忏师,我们对经忏师可能有一些误解,包括很多汉地的出家人和修行者也是觉得经忏师一定是不修行的,这个不一定。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有些经忏师的境界、悲心、证悟非常高,他去做经忏是纯粹以大悲心利益亡者。他的悲心非常强烈,既能通过自己的修行加持众生,也会通过给众生讲经说法、灌顶、传授窍诀等方式利益众生,或者去亡人的身边,通过念诵闻解脱等具有加持力的词句引导亡者的相续。经忏师中有些人是境界很高的大德、成就者,乃至佛的化身。
也有一些经忏师纯粹是为了得到一些供养,在念诵的过程中发心不正、胡思乱想,根本没想到亡者的利益,只是想着念完之后得到供养而已,因此经忏师也分很多不同的层次。经忏本身是一种佛事,能够获得自他二利,能否利他或者利自关键要看念诵者的发心和修行,佛法用的好会成为自他二利,用不好也可能伤害自己和他人。为什么念经忏会伤害他人呢?因为很多中阴身是有神通的,也会通过神通去观察经忏师的起心动念,如果念诵者一直打妄想,或者生起贪、嗔、痴,亡者就会对念诵者产生不好的念头,甚至生起嗔心而堕落,即便不堕落也会对亡者造成再次的伤害。
到底是自利利他还是自害害他呢?关键要看经忏者的境界和发心。经忏作为一种佛事,不一定是不好的。只不过现在是五浊恶世,虽然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一部分做经忏的人似乎没有修行境界,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别人在做经忏时收了钱财、供养,一定就是不好的吗?这个不确定。有些人收钱,有些人不收钱。以前大德们也讲过,从超度亡者的缘起来讲,给亡者念经的时候,念经者多多少少要接受一些供养,比如食物、钱财。因为如果你不接受一些以亡者名义供养的东西,就没办法和亡者结上因缘,如果没有结上因缘,念经时对方获得的利益可能就要打些折扣。
以前我们在学院念经的时候,益西上师经常让大家享受一些亡者的财物或食物,以此和亡者结上因缘,然后大家再念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做经忏或佛事的时候,亡者的家属也会给僧众或念经者做些供养。有些念经的人不敢吃,担心发下来的食物是超度亡者的,就放在供护法的盘子里,交给护法神去处理;有的人觉得反正我念就行了,不接受供养,一方面是对亡财比较害怕的表现,一方面也可能是稍微考虑自利多一点。
有一次一个居士在佛学院附近去世了,僧众要超度他,他随身带了一些已经变质的饼子,大恩上师说大家还是要吃一点,和他结上缘我们念经就有力量,上师带头吃,我们也分着吃。并不是所有接受财物的经忏师都是不好的,有些的确是以悲心和他结缘才接受的,有些也可能是专门是奔着他的财物去的。如果发心纯正会成为利他的善业,否则也可能成为恶业,因此经忏本身怎样不好说。
当前很多经忏师到亡人的枕边念诵“上去下去之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等系解脱的文字。“上去下去之关键”,什么时候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呢?亡人死去的四十九天之内,上去是转生净土、善趣,下去是堕入轮回、恶趣,中阴就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就像马往东走、往西走、一直走等等是随着辔头所转。骑马的人一拉左手的缰绳,马就知道往左边走;拉右边往右边走;不拉的话,保持平衡就往前走。
死亡到来的时候,上去下去的关键就像马随辔头所转一样,那时应该生起善念,忆念净土、上师,这是最关键的时候。我们说临终一念很重要,如果临终没有想什么,中阴的想法也很重要。因为在麦彭仁波切净土教言等窍诀中,都提到中阴因为远离了粗大的色身,只有一个通过自己的业形成的意生身。它的色蕴非常微细,不像我们现在的身体那样粗重,想要跳高一点、走快一点根本不行。到了中阴的时候,粗重的身体已经舍弃了,心识从身体中出来了,重新形成了意生身。因为意生身的色蕴微细,所以行走很迅速,有时他可以穿墙,有时念头一转马上就到了一个地方。他的思想很敏锐,色身很微细。
如果那时能够忆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或者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在中阴非常容易往生;如果他对于世间的贪恋比较强烈,觉得世间的事情还没有做完,还有很多的牵挂。即便中阴很容易往生,专注于这些问题就没办法顺利往生,因为他并不想到净土去。一些修行不好的人,临死的时候其他道友告诉他:“你要放下一切,选择往生极乐世界。”他们却说:“我放不下啊,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很多心愿没有了。”
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公案当中,也有这样的事例。有一个伏藏师的弟弟死去了,伏藏师通过自己的境界到了中阴和弟弟相见,告诉他:“如果你忆念净土,中阴很容易往生。”“净土虽然好,现在我对世间还没有完全放下。我三十多岁就死了,很多事情没有做完。”他不想转生净土,只有去寻找好的投生地方。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阴的念头非常重要。上去很重要,下去也很重要。如果你的善念非常强盛、修行很高,到了中阴可以自然的忆念,或者通过你的境界、善念转生到净土当中;如果你在世修的善法很少、恶分别念很多、罪业深重,临终时相续中的业力现前,自然而然产生很多恶念,这样你会很容易转生到恶趣中。
中阴的时候的确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这是颂词本身的意思,但是后面华智仁波切似乎对这种现象有点批评的意思。下面我们再看一下他从哪个角度讲的。
事实上,到了那时,除非是前世修道的大德以外,大多数亡灵都是背后为业力的狂风所驱逐,前面有阴森可怕的黑暗相迎接,就这样夹入中阴的狭长险道中,不可思议的阎罗狱卒口中喊着“杀杀、打打”穷追不舍。
虽然颂词中说,经忏师在亡人枕边、尸体旁念诵上去下去的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等等,“事实上,到了那时,除非是前世修道的大德”,如果是前世修了很多善法的大德、修行有成的人到了中阴可以安住在自己的境界当中。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提到,这时依靠法性力文武百尊会次第地出现,如果能够认识其中一尊就可以获得解脱。有些大德在生前串习了很多诸如此类的教言,这些一显现的时候,他对此很熟悉,一下子就认识到了。这是因为他在世的时候,一方面串习了很多佛法,一方面所积的恶业很少。既积聚了很多顺缘,也远离了很多违缘,文武百尊很容易出现,他的障碍很少。障碍是什么?因为相续中存在的恶业和习气很少的缘故,所以一下子就能认识,迅速到达净土中,很快得到证悟。
还有一些修行人虽然不是证悟的大德,但是他在前世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修了很多善法、累积了很多善根,也在拼命积资净障、忏悔罪业、消除习气。通过修持四厌世心对世间八法没有兴趣,不会为了这些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起心动念不会缘世间八法而转。随着耽著轮回的习气的逐渐削弱,同时也在猛烈地修持净土教言等善法。
当一个人的意识专注某一个法的时候,不会专注另一个法,这是一种规律。以前我们分析过这个问题,如果心思专注于轮回、世间八法,不仅当前的心识是缘轮回的世间八法在转;而且真实的佛法没有缘,而且也缘不到,一心不能二用,分别念不可能在一个时间中同时缘两个法。当我们心识在缘世间八法的时候,不仅会产生很多世间八法的念头,也会为了得到世间八法去做很多行为,在行为当中也可能会造罪业。当我们缘着轮回琐事是没有缘佛法的,心没有想佛法,身体和行为也没有行持佛法。
我们做恶业时,不单单是在做恶业,还损失了善法。反过来讲,当我们在修善法的时候,没有造罪。如果一天、两天、一个月、一年、一辈子这样,可想而知一个人在世的时候,修行的善法是很多的。在修善法的同时,他也没有累积很多的恶业。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如果把很多精力放在修善法方面,不单单是修了很多善法,而且这段时间根本没有造恶业,即便是造了也很少,因为你修善法的心念非常强烈。所修的善法是什么?除了闻思修行、积资之外就是忏罪,没有造新业,再忏悔以前的业,然后以前没有的善法现在生起了,以前具有的善法现在增长了。在这种状态下到了临终,我们内心会积累很多的善业,负面的违品会非常少。
如果我们在一生当中,今天没有怎么修善法,明天也没有怎么修善法,虽然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到了临终的时候,这些累积起来就显得意义重大了。因为我们一天没有修善,一天当中就在造罪业,当我今天沉溺在世间八法当中造罪,明天、后天、一个月、一年、一辈子都是这样。在我们耽著世间八法、造罪业的时候,同时也是没有修善的。我们死的时候善法很少,以前的罪业也没有忏悔,在不断地增长和累积,还有每天都会增长新的烦恼和罪业。临终的时候会相应于我们一生积累的恶心而形成的念头,如果我们生起很强烈的恶念,想要投生善趣、得到解脱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恶业很深重,甚至于在死的时候,都找不到一个给我们念经超度的人,即便是找到了,罪业太深重的缘故,对自己的帮助也是相当有限的。虽然不是说一点作用都没有,但是作用非常有限。那时候我们相续当中强大的习气已经逐渐成熟了,要去改变是有点困难的。从这个侧面来讲,很多上师都要求我们每天尽量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佛法当中,尽量地减少对轮回的耽著,这种必要性放到临终就会非常突显。
虽然我们在临终要生起善念,临终的一念固然重要,如果我们不好的习气、罪业没有那么重,有可能在临终的时候可以生起善念;如果我们相续当中的罪业很重、障碍严重,临终根本没办法想到。临终的很多分别和习气不断地翻涌,根本想不到善法。当我们病得比较严重,意识迷迷糊糊,就像到了高原会有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不由自主的相续当中很混乱,各式各样噪杂的声音、不好的情景等等都会不断地翻滚,这时候要生起一种善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里相当于我们临终时的一个预演、小测试,如果那时没办法控制,临终的时候我们所有的所作所为都会翻滚出来,而且我们一生当中所造的善业有限、恶业很多,修善法时也没有殷重地修行,力量无法显现。会被其它负面的思想、业力所压制。此处说如果我们在世的时候精进修道了,虽然没有证悟,但是也很容易忆念往生,安住在善念当中。
华智仁波切说,“除非是前世修道的大德”。大德除了证悟者之外也包括认真修道的人。因为大德有两种,一种是证悟者,自然而然可以安住在他的境界当中,这个时候往生净土,或者安住在证悟中转世继续利益众生;还有一种是没有证悟、修行很好的凡夫人,从这个侧面来讲,他们也可以称之为大德,能够很自在地忆念善法。虽然修行没有圆满,还会产生一些习气,但是因为他的习气不是很严重,所以经忏师如果在枕边念诵“上去下去的关键如马随辔头所转”,自己非常容易忆念。因为有些时候他只是需要有人提醒,否则无法专注。对于有些大德来讲,不需要别人来提醒;有些罪业很重的人,你的提醒他也听不到,或者听不进去;中间也有一些情况,如果提醒一下,他一下子就专注了,如果不提醒,他不一定专注。
为什么要念四十九天呢?就是说今天提醒,明天也提醒,四十九天当中反复提醒,他总有一天会被提醒到,也有这种必要性。闻解脱修法的功德、加持力本来就很大,如果是一些有能力的上师念诵,再加上亡者自己的因素和合,这个时候对亡者解脱,或者忆念善法,还是很有必要性。
如果我们在世的时候没有一点修行,到了中阴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中阴的时候,“大多数亡灵”,因为大部分的人在世都沉迷于世间八法,没有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修行佛法上,不认为修行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在世没有认真修行,死后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况。什么情况呢?就是“背后为业力的狂风所驱逐”。“业力的狂风”是平时我们讲的业风,死的时候生前所造的业力有一种力量叫做业风,业风不断地吹,驱赶着你,那时你是不由自主的,没办法和它对抗。造业的力量非常大,就像山洪或者海啸爆发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掉到其中,那是根本没办法的,只能随着水不由自主地往下走而已。那时候有什么自主力啊?基本上没有自在。背后是生前所造的业风所驱逐,自己只有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前面有阴森可怕的黑暗相迎接”,那个时候如果自己没有修很多善法,到了中阴的时候,在有些教言中描绘当得非常恐怖。为什么要在亡人死去的时候为他们点灯呢?在他们头上点起一盏灯,并不是我们要供养亡者,而是为了通过点灯的善根、点灯者的善念、中阴的愿文等的加持力,令他在中阴中不会那么恐怖和黑暗。如果让我们去行走在非常黑暗的地方,当然会非常害怕。如果有光明之后,就会感到安慰,如果他的心定了之后,就有一个容易忆念善法、祈祷上师的条件。
“就这样夹入中阴的狭长险道中”,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中阴的狭长险道,因为自己的业力,轮回的习气很严重,这个时候基本上会感受到一些恐怖,所以中阴的狭道很危险。
不单单如此,在自己的耳边、眼识前面还会浮现出很多不可思议、恐怖的阎罗狱卒,有些地方讲这些阎罗狱卒都是自己的业力形成的。“不可思议的阎罗狱卒口中喊着‘杀杀、打打’穷追不舍”,这些非常恐怖的声音很强烈。眼识面前会出现很多阎罗狱卒的形象,耳边出现恐怖声音,处在黑暗当中,自己非常恐怖,这时要忆念佛法是非常困难的。
华智仁波切描绘不修行的人基本就是这样的,修行的人这方面就不会那么明显,他会以比较平和的心态去忆念。如果没有修善法的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景象是非常恐怖的。
当时,无处可逃,无处可藏,无依无靠,处在这般无可奈何、无所适从的时刻,又怎么会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呢?
这段话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我们处于中阴的实际状况。现在我们要提前了知这种情况,我们在心中应该反复观想:如果我不修行善法,处在这种状态时该怎么适应呢?这时基本上没有自在了。前面描绘的情况,我们要在打坐的时候,闭着眼睛想一想。中阴的时候,生前造的很多业力在后面推着我们往前走,我们不由自主、停不下来,前面是根本看不到光明、希望的狭长黑暗,眼前看到很多恐怖的阎罗狱卒拿着各式各样燃火的武器,耳边听到非常恐怖的杀杀打打的声音,像抓住他、捆住他、打死他等等很多的声音。他们穷追不舍,基本上在自己业力要成熟的时候,真的找不到一个可以躲避的地方。
我们闭目思维一下在这样情况下要怎么办?根本忆念不了善法。因为这时我们的心智很迷乱,也没有一个环境让你坐下来思维。我们在人间并没有那么恐怖,都想不起来忆念三宝、祈祷上师、修行善法,更何况在那种紧急的关头。这么混乱、恐怖的时候,如果没有前世强大的习气,要去忆念善法、祈祷上师,还是很困难的。
“当时,无处可逃”,真的找不到一个可以逃避的地方。“无处可藏”,藏的地方也没有。因为自己业力现前的缘故,不好的习气就会感召这样无处可藏、无处可逃的状态。“无依无靠”,如果在世间的话,你可以找亲属投靠一下,请朋友谁帮助一下,或者找上师给你念念经,那时候什么也找不到。并不是上师没有悲心,而是自己习气业力现前的时候,上师也没办法作为你的依怙。
在《入行论》第二品忏悔罪业中也描述了一些临死的状态,到处都是阎罗狱卒,自己“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睁开了很大的因为恐怖而凸出的眼睛,到处寻找也找不到一个依怙,就是处于这样一种无可是从的时刻。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呢?虽然临终是上去下去的关键,但是一般的亡者根本没办法忆念善心、祈祷上师。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修行的人到了中阴状态,再说现在是上去和下去的关键有点迟了。我们并不是说闻解脱当中讲的是不对的,虽然是上去下去的关键,但是除了中阴是上去下去的关键之外,这里还给了我们的一个信息是,生前自由自在的时候才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关键点抓住了,然后到了中阴自然而然地会把上去下去的关键突显出来,那个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是上去下去的关键,必须要生起善心。
中阴生起这样的想法是不容易的,我们要出现这种思想,必须要在生前好好抓住这个关键点,只有在生前把这个关键点抓住了,中阴的第二个关键点才能抓住。那时候你如果能比较从容平静地去祈祷阿弥陀佛,一下子就往生了。刚刚我们讲了麦彭仁波切说,因为中阴的色蕴很细微,所以要去哪个地方很迅猛。如果一艘船在水面上,用手轻轻一拖,想要往东边西边都比较自在;如果这艘船在陆地上,拖起来就很困难。
我们在中阴的时候,前提是能够忆念起来,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一刹那就去了,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时刻,我们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并不是因为既然华智仁波切都推翻了,说这个哪里是什么上去下去的关键,所以我们也说闻解脱当中所讲的是没有用的,千万不要这么去想,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把这个问题已经分析的非常清楚了。
此处所指是什么?此处所指就是,如果你在世的时候不努力,却把所有的宝都押在死的时候别人给你念经超度或者助念,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如果你自己不做一点努力,别人怎么提醒你?你在中阴迷乱,外面的师父不断地念经,上师也在不断地提醒,你要忆念、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时候阿弥陀佛出现了,那个时候什么佛出现了,但你看不到。如果你的业力深重,只是看到一些阎罗狱卒而已,根本看不到清净的本尊。即便有时候看到了,迷乱所遮的缘故也会很快消失了,没办法忆念。我们对于闻解脱中所讲的情况和华智仁波切这里所讲的情况要分清楚重点,此处所讲的就是我们要把关键点放在生前,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邬金莲花生大士也说:“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灵魂漂泊中阴如愚狗,忆念善趣彼者有困难。”
闻解脱就是莲花生大士的伏藏。莲花生大士讲到了,“灵牌之上灌顶时已迟”。什么是灵牌呢?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提到了,亡者去世后要给他念《西藏度亡经》,佛法术语叫做闻解脱。念闻解脱时,会做一个灵牌。大恩上师以前给我们看过灵牌,在一个伞下面画了一个人,合掌蹲在那,伞代表上师三宝的庇护,然后他躲在庇护中求加持,这就是灵牌。(待续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