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引导28 | 有漏第四定律:一切现相都没有自我
第 二十八 讲
■ 丁四、无我观 分二:一、观察方法;二、观察之量
戊一、观察方法
到此为止,已经知道五取蕴的状况,其实就是多分的、无常的、苦的一种体性的法。现在进一步要作第四大观察:这上面究竟有没有“我”,或者它是不是自己?
下面按照有常、一、自在三种特征的“我”,去对照蕴的实际状况,看看蕴到底是不是“我”?
戊二、观察之量
用一个譬喻来说明。就像天快黑但还没全黑的时候,视力不好的人将前方盘着的花绳错认成蛇,立即起念:“前面有蛇!”心里马上恐惧起来。同样,我们没有修无我的时候,不明了蕴的真相,以这种愚蒙把蕴错看成我,并且念念耽著。
生活中的无我观
不但要在座上修习无我,包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提起正念,处处要记得,这只是个多体、无常、苦的蕴,不是过去念念执著的“我”。放下了“我”之后,还是一样正常生活。只是吃饭的时候,不作“我吃饭”想,走路的时候,不作“我走路”想,穿衣不作“我穿衣”想,领奖不作“我领奖”想得到。在任何场合,都把那个“我”给脱开,认为这只是多体、无常、无自在的蕴,就跟一辆车、一个机器一样,不是自己。
每次走路的时候,可以把它看成一辆车。车不是“我”,但它还是可以运行,可以伸出手来,摆臂,迈步,转弯等等,怎么样都行。要知道,这里面的确没有“我”,只是四肢受心识的支配在运行,跟一辆车在运行是一样的。
每次开口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我”,那样就迷进去了,总觉得我有什么了不得。而是要知道,就像风吹铃响那样,只是声带、舌头、牙齿等受心识的支配而发出声音而已,这声音也是生而即灭的无常法,心里不要带有“我”。
吃饭的时候要想:这只是受用饮食的蕴,就像一个吃饭机器一样,它有牙齿、舌头、咽喉、肠胃等等。首先,机器手拿起筷子,夹一口菜放到机器嘴里,机器牙咔哧咔哧地嚼两下,同时机器舌混着唾液搅拌搅拌,进入喉咙,之后机器胃肠自动运行,把该消化的消化好,再经过后面的运输系统,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最后经过机器肠子出去。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些多体、刹那性的牙齿、舌头、咽喉等的器官在运行,刹那刹那地生起各种感受,根本没有常、一、自在的“我”。
每天穿衣服、打扮的时候,也一定要想,这里没有“我”,只是在业力幻现出的躯壳上裹几块布、涂几层粉。但是,无论在这个不净、多体、无常的蕴上加什么,也不可能把它变成常、一、自在的“我”。连“我”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漂亮的“我”、难看的“我”呢?
如果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脖子上戴着奖章,感觉好光荣。那这时候就要看到,身体只是很多粒子,哪个粒子是“我”?哪个粒子上戴了奖章?再把粒子缩小一万倍,这就更细了,更是没有“我”。即使分解到极微上,也找不到一个“我”。如果认为,是心识戴了奖章,但心是无形的,奖章怎么能戴在心识上呢?实际上,你认为的“我”戴着奖章,不过就像一个房子上挂了块牌匾那样,这上面根本没有“我”,也没什么值得激动的。
原先别人说你、陷害你、轻视你,或者遇到各种不顺的时候,就觉得我受到了压迫,随后就出现忧郁、失落、焦虑、伤感、自卑等的情绪,这些都是烦恼妄动,都是基于“我”而产生的。现在要如理作意,被人辱骂、讽刺时就想:没有“我”受到伤害,只是多体、无常的蕴遇到了辱骂的一些声音而已。如果被人打了,就想:这个蕴跟一种触尘相合了,就像一辆车撞上了石头一样。一点也没有必要为它动心。
修行的时候也要知道,这只是个修行的蕴,里面没有一个“我”坐在指挥中心,控制着修行人说:“你要好好修行,在修行上要成为第一。”不要这样想,也不要有什么佛教的成就感、荣誉感,那不还是我执?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修行的时候,也只是调动出相关的心态,然后身体的各个支分不停地运转。无论是在各种的心态上,还是身体的种种支分上,都找不到常住、独一的“我”。所以,应当安住在无我的定解中修行。
相关链接
↓ 上下滑动翻看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音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