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菩提心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所成就的妙道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菩提心不仅是断除二障的对治,它还是搅拌如来正法乳汁所提炼出的精华醍醐。
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就是菩提心。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过:“这样的菩提心已经完全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可以说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的教言,相当于是百病一药的万应丹。其他所有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修法,统统是为了使自相续生起珍宝菩提心的方便方法而已。如果不依靠菩提心,凭借各自千差万别的途径,根本不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就像牛奶没有经过搅拌就不可能提取酥油一样,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只有通过依止善知识、闻思修行的搅拌,才能得到菩提心的精华。这种菩提心不仅是释迦佛教法的精华,未来、过去、现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所成就的妙道,也唯一是依靠菩提心而得到的,它是一切法门中最珍贵、最精华、最好的醍醐。
因此大家千万不能想,我有时间就去学一学、看一看,不能以这种心态来学《入菩萨行论》等大乘佛法,在你没有得果之前,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为自己的事情而跟别人讲条件,我觉得这没有必要。现在的学习气氛,有些地方是非常不错的,但有些地方可能是业力现前吧,经常讨价还价。总的来看,我觉得藏地寺院的闻思气氛很不错,每个寺院基本上有一些法师,引导大家学习大乘的唯识、戒律、五部大论等。而在家人当中,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并没有普及,一方面可能是传统的限制,另一方面,藏地也有一些文盲。所以从总体看来,藏地学习大乘佛法在寺院中比较兴盛。
从汉地来看,学习大乘佛法,我感觉在家人还算好一点。很多居士团体礼拜天集中在一起闻思讨论,这种现象是比较多的。而有些寺院里,每天都忙于接待、卖门票等,有些佛学院开设政治、法律、英语等课程,虽然也学一些唯识法门,但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教言学得并不多。这一点我并不是诽谤哪个道场,只是觉得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应该在闻思方面有进一步的加强,不然的话,寺院里面没有闻思,佛法依靠谁来弘扬?毕竟在家人有家庭、有工作,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不说别的,单是为了这个头发,每天也要花很长时间,所以在家人弘扬大乘佛法恐怕不是特别现实。但汉传佛教的有些寺院,可能是由于历来的传统吧,像藏传佛教那样的辩论,把白天晚上的时间都用来闻思和背诵上,这种现象特别少。当然,极少数道场还是有一点,但整体而言,并没有像藏地的这种风气。
所以有些高僧大德或者出家僧人,如果稍微有能力的话,不仅应在在家人的团体中弘扬佛教的基础法门和大乘教义,更重要的是,应在寺院及佛学院中进行推广。这并不意味着汉传佛教被哪一个民族或哪一个人所取代,而是对自己的佛教文化提升、弘扬佛法有非常大的利益和贡献。当然,在推广大乘佛法的过程中,某些现象跟寺院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记得有次我在某地传讲《心经》,当时在家人全部自始至终地听了,有一个寺院的出家人,开始时他们全都来了,到了中间,大和尚听不懂就回去了,后来其余的僧人也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一个小沙弥。这对我来讲倒也没什么,反正只是一堂课的时间,但个别的地方确实是有这种现象。在有些在家团体中,学习《入菩萨行论》一直没有间断过,学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非常明显。但从某些寺院来看,很多情况不太理想。所以希望大家站在公正的中线上看左右,看看现在的佛教到底是谁在弘扬?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如果是出家人的话,依靠哪些高僧大德在弘扬?这方面应该值得深思。
言归正传,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中最珍贵的就是菩提心,前面也讲过,“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既然释迦牟尼佛都觉得菩提心最珍贵、对众生最有帮助,那我们也应当尽量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以后到哪里都是“菩提心、菩提心”,依靠这种方式,别人先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后来也逐渐逐渐地知道了。或者像藏地的华智仁波切弘扬《入菩萨行论》一样,尊者没有出世前,此论在整个藏地并不太兴盛,但自从尊者来到这个人间,《入菩萨行论》在各大寺院开始广泛弘扬、遍地开花。华智仁波切的祈祷文中也说了,他本人就是寂天菩萨的化身,真的是这样!
以后在各大寺院或其他团体中,大家能不能把《入菩萨行论》和菩提心作为弘扬的重点?如果能的话,这确实对众生有非常大的助益。值得注意的是,大乘佛法的醍醐是菩提心,千万不要认为是人民币!原来法王去香港时,有个僧人开玩笑说:“我们这里把红包当作搅拌正教乳汁所出的醍醐。”什么意思呢?有些上师给信众们传法,这相当于搅拌如来的正法乳汁,然后他们得到一些红包,这就是提炼出来的醍醐。这种做法对佛教有损,是很不合理的。以后我们不管给别人灌顶、传法、打卦还是做其他事情,如果是为了人民币的醍醐,这样实在不太好,不要搅拌这种如来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