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往生,往生后功德又很大的国土,唯有极乐世界
(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第三篇
容易往生
往生后功德又很大的国土
唯有极乐世界
晋美彭措法王 述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因此,这次善根与其它不一样,是有个殊胜的利益。
平常也应该对怙主阿弥陀佛作祈祷,多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
这里上师教导我们“平常也应该对怙主阿弥陀佛作祈祷”,意思是不仅在这个法会当中,而且要把这里所讲到的修行要点,贯彻到日常修行的每一天。
无论是祈祷、发愿、回向等等,整个修行的模式,你在这里学会之后,就要运用到一切时处当中。
从今天开始一直到你临终的那一刻为止,每一天都要这样奉行。这是我们这一生修行的大事,也是即生解脱成佛的关键。
“祈祷”,就是在佛前表白自己的心愿,向佛求加持。
为什么要祈祷阿弥陀佛呢?
因为他是你的大依怙主,是救度你出离生死的大导师。
为什么一定要祈祷呢?
因为虽然阿弥陀佛的大愿要摄受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他发愿成就光明的时候,也说到色身光明周遍法界一切处,目的就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众生,一视同仁地普遍救度。
但是,在众生方面必须有一个祈求的因缘。如果你自己没有信心,也不向阿弥陀佛祈祷,那么佛也没办法度化无缘之人。
如果你至心恳切地向佛祈求,他怎么会舍弃你、不赐予加持呢?
我们看过《观经》,里面说到“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佛的光明遍在十方法界摄持念佛众生。
那么,摄持谁呢?
只要你有信心,一直恭恭敬敬地在阿弥陀佛面前祈求。世间的善人看到别人向自己乞求时,都会立即给予援助,更何况是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呢?
他的智慧眼遍照一切,天耳能无碍地听到你祈求的声音,也知道你的起心动念。
阿弥陀佛的慈悲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亲疏恩怨之别,凡是众生回心向佛,向佛祈求,佛的慈悲无数倍超过了世间的父母,他怎么可能舍离一个众生呢?
一定会当下摄持你的。
所以我们平常心心念念向佛祈求,你的心就时时在佛的慈悲愿海当中,佛也是时时都在加被你,不断的摄受你。
从古至今,很多念佛人在现世之中遇到灾难的时候,佛都会替他解决,让他顺利度过难关。到临终的时侯更是慈悲摄受,加持他直接顺利地往生极乐世界。
你可以这样向阿弥陀佛祈求:佛啊!我临终的时候您一定要接我去极乐世界。
就像我们念的《西方发愿文》中所说那样:“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
从平时的修行,到临终时接引,直至往生后一切功德现前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要对怙主阿弥陀佛时时作祈祷的内容。
祈祷在一切时处都不能离开,心心念念都应该处于一种祈求阿弥陀佛的状态当中。
此时你的心不要麻木,不要有口无心。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也说到:“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就像一个孩子真诚地向母亲祈求:“妈妈,妈妈,你一定要帮助我!”
那么,妈妈有能力能不帮他吗?
上师又教诫说“多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
就是你一定要发起至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愿,这是你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
“多发”,就是说你尽可能每天反复地这样发愿。
如果每天能够发愿两次、三次,一生积累下来也会有几万次。
所以说,每个人要在心里常常这样作意:我此生结束后一定要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要把极乐世界当成自己的家,因为现在你认为的这个家并不是真正的家,这是一个充满苦的世界,你在这里永远没办法得到真正的安宁,真正的休息。
而你到了极乐世界,获得阿弥陀佛的摸顶授记,那个时候你的法身慧命就会茁壮成长,你的佛性就会显发。
从此之后,你就会住于永不迁变的安乐之中。
像这样的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往生,往生之后功德又很大,这是何处也没有的。
这里上师说到,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容易往生的。
比如依靠阿弥陀佛第十八大愿:“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一个人至心信乐,下至十念念佛,就能往生净土。
再也找不到比它更方便、更容易的事了。
阿弥陀佛已经给予你最方便的方法,这是慈悲心到极点的体现。
也就是你只要开口叫“妈妈”就可以修了。
因为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母亲,你只要去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是在念妈妈呀!
通过这个方式,阿弥陀佛就会直接把你摄受到极乐世界,轻而易举地成办了解脱、成佛的大事。
而且,这也是他无量劫以来大愿大行的结晶。
法藏菩萨从最开始发起四十八大愿,直至成佛之间,在漫长的时日当中,没有一刹那的散乱,一心深乐寂灭,并且一向专致庄严妙土。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能够简易、快速的解脱轮回。
所以,不要认为极容易就等于是极下劣,极容易是方便波罗蜜多获得无上成就的体现。
以上讲到往生的因极容易成办。
下面上师说“往生之后功德又很大”。
这是在讲往生后所获得的果,也就是成就的功德非常广大。
所以上师说“这是何处也没有的”,也就是以非常容易的因却能获得极其广大的功德,这在十方世界当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我们要知道,有些世界非常殊胜,但是往生到那里的因也是很高的,一般的凡夫根本达不到;有些世界虽然容易往生,却没有这样殊胜的功德。
同时具足“容易往生”及“往生后功德殊胜”这两种条件的国土,唯有极乐世界。
《极乐愿文》中这么讲了:誓愿往生数百亿佛刹的功德庄严合而为一、胜过诸佛刹土的无上殊胜的极乐世界。
《极乐愿文》摄集了《无量寿经》的重要经义。
上师在这里引用,证明极乐世界确实超胜一切。
正是由于极乐世界是一个集数百亿佛刹的功德合而为一,胜过了一切诸佛刹土的无上殊胜国土。
它具足一切功德庄严,是方便到极点、胜妙到极点的世界,是存在无量阿僧祇数补处大菩萨的世界。
因此我们一定要汇入这诸佛海会之中,欢喜踊跃地发愿往生。
迄今为止,阿弥陀佛成佛十劫,在每一分每一秒里,都有无数圣凡往生,在每一分每一秒里,都有不可计数的人依靠往生而成就了圣者果位,成就了佛的果位。
所以,我们走这条路是绝对没有错的。
而且,佛经中也讲到,当时有无量的菩萨因为没有闻到净土法门,结果错失良机,如果当年能够与净土法门结上缘,往生到极乐世界,如今早已成佛。
我们无始以来,有可能在很多生世当中都遇到过这个法门,但那时仅仅是结个善缘,并没有从内心之中发起真信切愿,导致如今还没有解脱成佛。
如果我们能够在几百世、几千世之前就发起决定往生的愿,或许今天早已成佛。
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对极乐世界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这并不是以夸张的方式在赞叹,而是它确实具有极其殊胜、圆满、方便、简易、甚深、广大的功德。
有了正确的认识后,你要真正从内心当中发起求生极乐的愿。
不是勉勉强强,或是顾及别人的面子,也不要人云亦云,或是犹豫不决。
而是要一心坚定地发起求往生的愿。
并且要再再地让这个愿心涌现出来,从而使自己的信愿越来越强,越来越坚定。
能够这样来行持,就能很好地和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最终就能顺利往生成佛。
总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只有快乐,没有什么痛苦的。
总而言之,之所以称为“极乐世界”,就是指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往生之后,再没有下至一刹那的忧苦,只会相续不断地出生无量的安乐。
这就是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愿力成就的净土,它完全超越常情,不能以常规去衡量。
要知道,只要还在轮回中,就必然要以惑、业、苦循环的方式轮转。
你有什么办法让这股力量停止呢?
而且在浊世单凭自力,纵然经过多生累劫,还依然是进进退退,很难登入不退地。
但是一往生到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强大的加被力,众生不必通过自己的修行来解脱五取蕴,五取蕴就不会发生作用了。
也就是,你的心中再不可能生起一刹那我和我所的念头,再不会现行任何的烦恼,也不可能再造作有漏业。
从此之后,心上的缘起完全改变,只会念念不断地涌现菩提善根,一切都成为无漏安乐的因,再不会有退转的因缘。
这一切都来源于阿弥陀佛成就的极其不可思议功德,他具有令一切众生转染成净的能力。
所以他向全法界宣告:凡是往生到我这里的众生,下至五逆十恶者,一进入便已经登入不退地。
如果你很清楚菩萨修道的历程,一定会对此极为惊讶,极为感叹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弥陀愿海的殊胜性。
只有对此完全明白了,你才会彻底确定自己要选择哪条道路。
《毗婆沙论》中较量易行道、难行道差别时说到,凭借佛力的易行道就像水路行船,不必经历怎样的辛苦,就能顺利驶往彼岸,不会有丝毫退转。
而难行道,也就是你自己徒步行走,在这中间会遇到各种的违缘。一旦跌下来,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生才能再次上路。
你明白这一点后,就要一心坚定、全力以赴地与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一旦被佛摄受,往生到极乐世界,从此你的轮回生涯就彻底结束了。
尤其是怙主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大概转生做过国王和王子等,他们两位是这样恒时不分离而接触的。
这里上师一语道破:在缘起上,我们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息息相关。
因为两土导师在多生累劫当中,有极密切的因缘联系。
两位导师在因地的时候,曾经做过国王、太子等,有过很亲密的关系。他们彼此心心相应,互为增上缘,两者的心已经合成一股力量。
当他们成佛的时候,释迦佛以折伏的方式,告诉你轮回周遍是苦,让你希求出离,并且告诉你极乐世界具足一切功德庄严,唯有安乐。
同时,阿弥陀佛用摄受的方法,接引你到极乐世界。
这样,两位导师互相配合,完成利生成佛的大事。
凡是释迦牟尼佛足下的弟子决定更容易往生。
这里,法王告诉我们,凡是释迦佛教法下的弟子,决定更容易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你能多读一些极乐净土方面的经典,就会发现释迦佛说到极乐世界的时候,确实会有不同的显现。而且在他的一期教法当中,也是再再地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数数劝导众生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依靠本师这样一种劝化的力量和往昔因缘的力量,我们对阿弥陀佛就很容易生信心,而且会感觉很亲切,愿意一心归投。并且自然会对极乐世界生起欢喜心、希求往生的心。
这些道理懂了以后,我们就要响应上师的号召。
所以,这里法王说:
是这样的话,你们发往生极乐世界的愿,一定要好好去做!你们平时不要忘记这个,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这里说到,我们要将往生极乐世界当成生命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来做,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一定要在实际当中行持。
并且每一天都不要忘记这件事,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你不要认为净土法门浅之又浅、低之又低,是无关紧要的法。
每天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听一点净土课,念几声佛号,好像被逼无奈一样。
这种态度非常不对。
这样你就是在藐视弥陀愿海,其实也是看轻了上师的教言。
有些大德说我会住世九十五岁。这应该是不了义的说法。住不了很长时间是绝对的。
常言说,多病是死亡的前兆。所以,说我住世很长,我也知道;说我住不了多久,我也知道。
无论如何,对我个人而言,就只有一只老山羊住在世间的时间。
从一个角度说,多半这是最后的聚会,但愿不要如此,我们还能在将来相会……祈愿这一生也再再相会。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会离开人间的,在我离开人间后,我会不会回来呢?
在我死后,有可能还没满七七四十九天,或者在母胎中还没住满九个月零十天,你们就认定所谓的转世活佛。
但如果我的发愿和自己有个自在的话,我离开人间的无间绝对不会最初来娑婆世界,我想我离开这里能不能无间就往生极乐世界呢?
有些人以为,只有凡夫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往生这条路,认为依靠往生极乐来成办解脱就低人一等。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
我们看看上师是怎样做表率的。
上师说,只要我有选择的自在,有发愿的自在,那么在我的心坎深处,放在第一位的就是极乐世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
有人会想: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
上师下面讲到:
因为在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听到佛语,佛以莲花般柔软的右手放在我头顶上后,得到菩提的授记。
从此之后,智慧、神通等获得自在,(这时)要作利益有情的事不会像现在这么弱小,而是有获得广大功德的时候,就像《普贤行愿品》那么讲的:“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这样我们知道,求生极乐世界,就是为了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由此获得广大功德,成就自在圆满的利生事业。
每个众生都有如来藏,它含摄了无量无边的自性功德法。
但是要开发出来,就必须依靠一个强有力的助缘。
阿弥陀佛已经现前了无上的智悲力功德,他的大悲愿海已经实现。
我们只要融入愿海当中,往生到极乐世界,本性如来藏中的一切功德就会迅速显发。
具体来说,到了极乐世界,看到了阿弥陀佛的庄严身相(佛的色身具有极大的加持力,眼睛一看到,佛的加持当下就入于心中),或者听到佛的妙音(佛的音声具足无量功德海,耳根听到也同样会获得极大的加持),或者佛亲自用右手给你摸顶授记。
此后,无论是智慧、神通等的无量功德都能获得自在。
到那时再做任何利益众生的事业,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力量薄弱。
这也正是普贤行愿最后导归极乐的原因所在。
因为行持广大的利生事业,最终就是要达成周遍虚空般自在、圆满的普贤行海。而成办普贤行愿最有力的助缘,就是得到阿弥陀佛愿海的加被。
意思就是,在阿弥陀佛的愿海当中,已经圆满具足一切使你顿时开发出无量相好、无量辩才、广大神通、甚深智慧、无量三摩地等的功能。
比方说,阿弥陀佛第五到第九大愿就是要让众生一往生就具足五种神通,“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都是这样广大,无数倍的超过圣者阿罗汉。
像这样,每一愿你都要去具体体会它的内涵。
这时你就能完全相信,只要生入净土,得到阿弥陀佛神力的加被,自性中的无量功德海都能迅速显发。
而且会真正确信实现普贤行愿的捷径、它最终的归宿就是往生极乐世界。
就像《普贤行愿品》中所说那样:在一切三有之中,所修的福德、智慧恒时无有穷尽,像这样获得三昧、智慧、方便、解脱等无尽的功德宝藏。
比如像圣者菩萨成就的三昧,所谓普等三昧、清净三昧、解脱三昧等等,一刹那间遍游十方无数佛土,行持无量供养行海等。
如果懂得这些教理,你就会知道这是怎样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一切的功德,弥陀愿海全部可以赐给我们。
所以,我们往生之后,就能获得如今非常羡慕的那些不可思议功德,就可以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拥有同等殊胜的成就。
在那时回入轮回的时候,方便、智慧、精进、禅定、神变等等获得自在,这时总的南赡部洲和雪域西藏尤其是康巴地区我自己住的这个色达,我以大悲心何时也不会舍弃的。
这里讲到,从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回入娑婆的时候,就已经是大圣者的身份了。
那时已经具有极大的智慧、神通等殊胜功德,能够分身百千亿任运普度众生。
像我们都很熟悉的觉明妙行菩萨。
最初在晋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穷人。由于对阿弥陀佛极有信心,七天七夜不吃不睡至心念佛,结果直接面见阿弥陀佛,蒙佛亲自授记,临终时自在往生。到极乐世界后,为度化众生,很快又回到娑婆世界,化现成各种各样的身份,随众生的因缘而作度化。(《西方确指》)[1]
所以法王说,我再回来的时候,方便、智慧等都已获得自在。
这时候对于总的南赡部洲,特别是西藏,尤其是康巴地区自己住过的色达,会以大悲心普遍观照,何时也不会舍弃。
要知道,净土法门是成就自他二利的捷径。
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将一切成办往生的修法开为五门,修持成就便能顺利往生,而且往生后可以在生死中自在无碍的利益众生。
因此说,依靠五念法门,与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就能极其迅速的圆满成就自他二利。
所以,天亲菩萨自己也是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因此,这并不是我们浊世凡夫,实在没办法才需要求生净土。
像祁婆迦尊者、龙树菩萨、天亲菩萨等等这些大圣者,以及后来藏地、汉地很多的祖师大德,他们都是求生极乐世界,因为这是迅速圆成二利,获证佛果极切要的途径。
如果我转生在三恶趣,那就没有自由了,除此之外,我往生到任何净土,我心里何时也不会忘记而舍弃自己的道场和寺院分院的所有弟子的。
这就表明上师永远都在关怀我们,没有任何时空的距离。
[1]《西方确指》:“我昔于晋明帝时,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乃发大愿云:我以夙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者,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而坐脱,竟生极乐。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
— 《极乐教言》第三篇 [圆满] —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