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零散收录 >>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2 Back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2

智诚堪布 菩提如意宝珠 2017-04-03


(接上文)

我们现在看帝释、梵天没觉得怎么样,当时不一样,他们是重量级的。佛陀没出世之前,他们是这些外道主要祈祷的对象,是老百姓共同的天尊。我们尊崇的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梵天、帝释好像都是边边上的。但是也有说一些梵天、帝释是佛菩萨的化身,专门来劝请转法轮的。有一千零二佛的说法,一千零二佛包括贤劫千佛。还有两尊是谁?在《大悲白莲花经》中讲,有很多兄弟,其他都是发愿要怎么样成佛、在什么地方成佛。其中有一个兄弟说,当你们成佛的时候我要来劝请你们转法轮,这就是梵天。还有一个发愿,说你们在修道、在成佛弘法过程当中,我要做你们的守护者,这是金刚手菩萨。

梵天、帝释能够劝请佛转法轮,也不是一般的身份,对我们来讲恩德很大。有些地方讲,他们是示现的,是佛陀在因地时发了愿的。在当时的印度,梵天、帝释是非常受尊崇的,不是一般的人。他们请佛转法轮,都是为了说明佛法非常珍贵,佛陀讲法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就为了让后人对佛法产生珍贵难得的思想。虽然佛陀带着传法的目地降生在印度,但在成佛之后为了表明佛法的珍贵,为了让后人在闻佛法的过程当中能够珍惜佛法,也有这样示现,这个必要性很大。

现在对我们来讲,佛法很容易得到,随便哪个地方报个名就学了,缺勤的时候还有人去问,为什么不来呀?法本还会给你送到手上等等。我们从这些方面多看一点、多思维一点,帝释、梵天这么尊敬法,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为了一个偈颂,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去修行,为了众生的利益去追求。我们现在修学佛法过程中,不敢说和佛陀因地那样去比,但至少我们要知道,这个法是很珍贵的。

大恩上师这样来弘法、推广法的闻思。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这些菩萨们为了传法,该用的方法都用尽了,如果有的话,可能还在不断地发明创造。比如说在一、二百年之前,菩萨们就开始商量:“怎么办?佛法怎么弘扬?”(我们开玩笑讲)也许菩萨们商量说:“我们是不是把互联网、把电脑搞出来,然后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地方听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传法,这是不是很方便、很容易?”有可能真的是这样的。反正他们要用的方法都会用的,只要能够让众生得法。

以前的玄奘大师、鲁迅真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但现在很多人完全没办法体会到,还对他们进行恶搞,当然这个罪业很重。玄奘大师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去印度求法,经历了怎样的苦行;以前能海上师进藏求法,又是经过了怎么样的苦行。辛辛苦苦把很珍贵的法带回来让我们学习,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大德发愿、很多则是以生命付出代价,才把法保留到现在这种状态。我们要知道大恩上师在推广法的时候,翻译这么多并给我们传讲,我们要了解:这不是想当然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菩萨就是做这个事情的。如果觉得你是菩萨,这是你该去做的事情,虽然事实是这样的,但如果我们这样想的话,可能得不到法义。你说这个想法对不对?也对。佛陀出世就是干这个的,菩萨发了菩提心,不干这个干啥?你如果要和菩萨这样去说,他也承认。但关键是,如果你这种心态,就得不到法义了,你没有应有的尊重——对法不尊重、对传法者不尊重。

所有的利益当中,法义是最大的。你说你中头彩了、得到了很大的便宜,这也是利益,但是微不足道。真正最大的利益就是法义啊!所以佛陀为了表明佛法的珍贵,为了让遇到佛法的这些佛弟子要珍惜、好好学习、保护佛法,这样就示现四十九天不传法,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请之后,佛陀才同意讲法。

虽然在这个阶段中佛陀在人间没有讲法,在四十九天当中佛陀的化身在天界讲了《华严经》等等,在大乘中是这样讲。但是一般的说法,在四十九天当中,佛陀没有离开金刚座周围,他都在金刚座附近,要么经行、要么打坐等。所以在这个阶段中,相当于佛不出世一样,根本没讲法。如果我们赶上那个阶段,佛陀不说法,相当于暗劫,但是后来佛陀三转法轮,对我们来讲这个条件具备了,这是从佛的角度来讲。

下面从高僧大德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

不仅仅是佛陀,就算是诸位持教大德,如果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也很难以直接利益众生。

不单单是佛陀,而且佛陀入灭之后,很多菩萨的化现、很多守持佛教的大德,如果他们没有展开正法的讲闻事业,不带领众生修行,很难直接地利益众生,但间接可以。大恩上师在记中讲,只要高僧大德住世一天,他的发心、福德对世界、对周围环境、对众生的加持影响都很大。从这个方面讲,我们要念上师住世祈祷文或者请佛住世。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说,“高僧大德能够住世哪怕一天,对众生的利益都不可思议。即便他啥都不做,就住在世间中,他对众生的利益都是很大的。”

有人说如果这个大德生病了、在医院里住着,他并没有利益众生啊?这是说没有通过讲法的方式直接利益众生,但实际他们的发心、悲心,对众生的利益还是很大的。但真正来讲最大的利益还是要有讲闻事业,因为这是能够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所以说如果他没有直接展开正法讲闻事业的话,难以利益众生。

所以大恩上师在培养我们佛弟子的时候,基本都要讲,你们以后还是要给众生传法,但是传法的前提是,自己要对佛法有正确的了知。啥都不懂、啥都不知道,讲了之后不一定有利的。当然是不是必须正确才能讲呢?也不一定。大恩上师讲了,你没故意讲错,有上师的注释和讲记,总的思想围绕这个去讲,这样就不会有错误的。知道这么讲是错误的,却还故意去讲——没有这样的发心,过失不大。有的时候没有过失,即便有也是很小。所以大恩上师经常讲,如果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去给众生讲法,通过法来利益其他有情。

下面举个例子:

举个例子来说:印度的美德嘉那尊者为了救度转生到孤独地狱的母亲而千里迢迢前往西藏。

阿底峡尊者依止了很多上师,美德嘉那尊者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之一。他在印度时,通过神通观察他的母亲去世之后转生在西藏,以孤独地狱众生的身份安住。有时候这些是示现的,有时候是真实的。像《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女儿很信仰善法,母亲就造了很多恶业,死了之后就堕落了;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也是有这种示现,盂兰盆会、《盂兰盆经》、目连救母也和这有关。儿子虽然是很高的证悟者,但母亲、亲友也许不学佛法,还是会因罪业而堕落的。

尊者通过神通观察到,他的母亲转生的孤独地狱位于西藏。为了救度转生在孤独地狱的母亲,千里迢迢地前往西藏。有时候从我们自己的分别念来观察,这些大德的神通是无碍的,看到母亲转生到西藏,直接救度的能力是有的。但如果他亲自走路来西藏,沿途可以加持这些地方。大德们不管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有益;而且他可能会给每个走过的地方发愿、加持这个地方——以后这个地方的人,可以值遇佛法、会有法缘或者怎么怎么样,还会给以后的众生发愿;还有他走过的地方的虫子、非人,都会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他有必要亲自走一趟,而且有很多必要性,其中一个就是给我们留下这个公案。

所以美德嘉那尊者自己到了西藏。

途中,因为译师不幸去世,使得尊者孤身一人漂泊在康区。

同行的还有一个班智达和一个译师,译师在途中去世了。另外一个察那忍摩班智达也不懂藏语,没有翻译他就觉得没有必要,就修夺舍法去世了。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察那忍摩就是宁玛派当中一个很著名的大德荣索班智达的前世。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当中,荣索班智达是和无垢光尊者平起平坐的,“文殊喜舞称荣龙”。文殊菩萨欢喜地游舞示现,一个是龙钦巴尊者(无垢光尊者),一个就是荣索班智达,所以他天生的智慧就非常敏锐。在《藏密佛教史》当中有,很多地方也讲他的公案,阿底峡尊者进藏的时候,遇到了荣索班智达。当时荣索班智达好像很小才两三岁,俱生的智慧是非常敏锐的。显现上面阿底峡尊者把荣索班智达放在膝盖上和他辩论,显现上没有辩赢。尊者就说:“这个孩子是印度一个黑行大成就者,是我的一个刚刚用夺舍法去世的上师,他是很多大德总集的化身。我是没办法和这样的大德辩论的”。在《藏密佛教史》当中,大恩上师翻译的,也有荣索班智达的传记,好好拜读可以生信心。

又由于语言不通,他只好以牧羊为生,以致于未能以正法广利有情,便已示现圆寂。

后来可能是在尊者自己境界中看到的一个地方,通过了很多方式找到了这家。语言不通,他只能简简单单地说一点点。由于语言不通,他以牧羊为生,漂泊在康区。一边维持生计,一边为了超度母亲做很多法事,最后把他的母亲超度了。这个大恩上师讲记当中有讲。几种说法都有,我们可以参阅。所以他没有以正法广利有情就在藏地示现圆寂。

后来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后,不禁感慨万分道:“呜呼!你们西藏人的福报实在太浅薄了!在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无有一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说到这里,尊者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流泪满面。

后来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后听到了这个事情。上师讲记当中也讲,他路过这个房子的时候,看到墙上写的诗,认出是他的上师写的。通过询问知道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非常感慨:“你们西藏人的福报的确是太差了!印度盛产班智达,从东到西这么多的班智达当中,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一个活生生的大班智达到了藏地,居然你们的福报这么浅。你们没有去恭敬他、请他传法,他的智慧也没有利益你们。”觉得非常可惜,情不自禁地双手合十、泪流满面。

说明这些和佛一样的善知识们,如果没有传法的话,也没办法直接利益众生,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安立的。像这样的大德还有很多,有些修证很高,但是为了示现修行的必要性,有时候也不讲法、通过修行来住持佛法。从传法利益众生的侧面来讲,没有利益很多众生。

当然,有些时候某个地方大德很多,如果这个大德不讲法,还有其他大德讲法。这个情况倒不要紧。有几个大德去闭关,对整个佛法影响不会大。但是如果这个地方就一个大德,他不传法而是去闭关,那这个地方就没有教法了。他的证悟很高,也会加持这个地方的环境、有情,但是这些人如果没有通过正法来饶益的话,的确是吃了很大的亏。

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三转法轮,应机示现不可思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在鹿野苑、灵鹫山、广严城等地三转法轮。宣讲了很圆满的教法,成熟的次第、解脱的次第,有获得暂时的阿罗汉果位、菩萨果位和成就佛果的方法,佛陀都讲了。当时有很多这些三种姓的有情得到利益。现在也有很多的众生,继续依靠佛陀的三转法轮,相应自己的根基修学得到利益。

“应机示现”,是相应于不同的根基,示现不同不可思议的身相:有些时候显现成时轮金刚的形象来宣讲时轮金刚的法;有的时候示现密集金刚的身相宣讲密集金刚的法;有的时候示现威猛相;有的时候示现寂静相等等。有些地方讲,十二个大圆满的导师,其中也有释迦牟尼佛。一定是要从大圆满讲才有九乘次第。释迦牟尼佛讲了大圆满、讲了九乘,十二导师中也有释迦牟尼佛。时轮金刚教法当中讲的最高的这些法,没有直接的说是大圆满。但是隐藏的方式当中是有大圆满的思想和修法的。

通过九乘次第,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还有事部、行部、瑜伽部,父续、母续、无上续等等,无二续、玛哈、阿努、阿底这样的方式来宣讲九乘次第,通过这样九乘次第的法要,根基没有成熟的让他们成熟,根基已经成熟的让他们解脱;所以这个就叫做“成熟解脱”。上师现在做的事情也是,根基没有成熟的,通过讲法、修法、闻思的方式让他们的根基成熟;根基已经成熟的讲法加持让他解脱。通过九乘次第的法成熟解脱所化的众生,释迦牟尼佛已经转了三次法轮。第二个他圆满的条件也是已经具足了。那么下面讲第三:

己三、佛法住世:

佛法住世这个他圆满也是很重要:

虽然佛出世说法,但假设圣教住世期已圆满、正法已湮没,那么就与暗劫没有两样了。

虽然佛陀出世也三转法轮了,但是假设圣教住世期已圆满,佛法住不住世,就像佛陀出世或涅槃一样,跟随众生的福德。佛陀就像火、众生就像柴,如果有柴就会有火,柴很多火就大,柴越来越少,火就越来越微弱;最后没有柴了,火就灭了。佛陀最后入灭,因为他直接调化的已调化完了,不是说真正的所有众生都调化完了。能够以导师佛陀身相直接救度的众生已经完全救度完了。剩下的是间接的,他的事业的延续。他直接度化众生的因缘没有了,佛陀就会入灭。

圣教住世也是一样的,如果众生的福德还很深厚、对法的希求心大,佛法就会相应于众生的福德而在世间安住、弘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有很多大德为了弘扬佛法而出世。但如果众生的福德越来越弱、烦恼越来强盛、罪障越来越深重,圣教就会越来越衰败,那么出世的这些有力量的大德显现上就越来越少。最后佛法就隐没了,显现成善知识的大德不会再出世了。

所以圣教住世也是和众生的因缘有关,从这个侧面来讲的话,整个佛法在世间当中是走向衰败的。但现在我们还是应该在世间当中认真学习、保护经典,让佛法尽量延续、利益更多的人,这是很必要的。

这里讲了如果是圣教住世圆满、佛法已经湮没了,那么和暗劫没有差别。

前一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到后一佛陀的圣教尚未出现之间,称为圣教空世。

圣教空世只是和暗劫有点相似,但不能叫暗劫。整个劫中有佛出世叫明劫。贤劫当中有千尊佛出世,所以整个来讲不能叫暗劫。

不能叫暗劫这种情况叫什么呢?术语叫圣教空世。圣教空世主要是指什么呢?前一尊佛陀的圣教已经结束,比如说咱们的前一期是迦叶佛,这一期是释迦牟尼佛。迦叶佛出世转法轮到他的圣教慢慢隐没,再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这段期间是外道兴盛没有佛法的,就叫做圣教空世。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还会延续一段时间,《法灭尽经》也会讲最后法灭尽的情况。最后佛法就会隐没,最后一代入灭的是谁?是十六大阿罗汉。是佛陀在世的时候,嘱咐(或者说是强制性地)让他们不能涅槃的十六位大尊者,他们居住在世间当中保护佛法。当佛法完全隐没之后,他们就会如佛教史中讲的那样同时入灭。十六罗汉入灭的时候也是佛法彻底没有了。从此直至弥勒佛出世期间,没有三宝名称,这个阶段叫做圣教空世。

在此期间,除了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中有独觉出世以外,根本就不存在讲闻修行。

在圣教空世期间,有些具有因缘的福德刹土当中还会有独觉出世。除了有独觉出世之外,根本就不存在有讲、闻、修行。所以说即便是独觉出世了,也不会有讲闻佛法。为什么呢?这和独觉独特的种姓有关。希求解脱道的修道者叫有种姓者,有三种种姓,分别是声闻、独觉、菩萨或佛种姓。

其中独觉种姓相应于缘觉法,他的发愿是:佛陀入灭、佛法灭尽、声闻灭尽的时候,我出现在世间当中,给众生种个福田。所以他的法性力或者说他自己的愿力就是这样的。独觉最早的时候在菩萨、佛这些导师面前,听闻相应于独觉乘的教法,听完之后就不断地修。一般来讲,独觉在一百个劫当中积累资粮、依止很多上师,不断修行法要,这是他的种姓决定。而最后一世得道的时候就不需要依止上师,该修的法修的差不多了。通过他自己的修行力,不依止上师也可以成就。

独觉没有依止上师怎么成就?释迦牟尼佛这一世没有依止上师怎么成就的?释迦牟尼佛最后一世已是十地菩萨,这一世他是不需要上师的,他相续当中的法已经很稳固。还有十地菩萨在娑婆世界(印度)没有善知识,但不等于他不在刹土中依止其他的佛为善知识,这个是不成问题的。

独觉是通过一百劫的善根的积累,在最后一世的时候已经形成一种决定的势力,决定业已经形成了,最后一世不遇善知识也知道怎么修。很多时候是在尸陀林当中观察尸体,通过死亡逆观到老、生、有、取、爱、受,最后就知道一切都是无常、都是无明,有了无明才会有尸体。如果灭了无明就会灭了行,行灭就是识灭,然后灭生故灭老死。通过逆观十二缘起就知道了解脱道,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觉悟。这个叫作独觉——独自觉悟。独觉证得缘觉乘最高果位叫辟支佛或中佛。

独觉出世是积累了一百个劫的善根,他的根基在三种根基当中是中根,声闻种姓是钝根、菩萨种姓是利根。虽然证悟的也是罗汉果,但是他所证悟的罗汉果的功德要比声闻罗汉的功德要大,他所证悟的空性要多一些。他相续当中也会有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而且法、义、词、辩的四无碍解也都有。

一个声闻的阿罗汉有四无碍解,讲法会非常的善巧。独觉的证悟比声闻阿罗汉要高,积累资粮的时间要长,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也有,四无碍解也有,他为什么不讲法?这是由他的种姓决定的。他不喜欢讲话,不喜欢接触人,喜欢独自居住。他喜欢一个人去很远的地方居住,见到人的时候也不会讲很多话的。

因为百劫积累很多资粮,所以他的相貌很庄严。如果去化缘的时候别人看到他,就会有很多人生信心供养。受供养之后为了利益他的施主,他会不会讲几句佛法、讲几句因果、几句取舍之道,或者念阿弥陀佛呢?这个他不会。但以他的悲心,他是以身体利益他人。怎么以身体利益?受好供养之后,飞到虚空当中示现神变。在虚空当中行住坐卧、神通无碍;或者上身出火、下身出水啊等等。下面的这些施主看到的就张大嘴巴合掌,很生信心。然后,缘觉就下来了,问:你有什么愿望?大家就发愿,愿我发财啊,愿我以后像您一样;有些众生则发愿,愿我值遇比你还厉害的圣者……

我们在很多经典当中都会看到,缘觉不是以讲法的方式度化众生,而是以身体示现神通、让他们发愿。首先作为福田接收他们的供养,接着通过神通示现折服他们。众生都喜欢神通,见到神通之后就生起信心,就会发愿。他给独觉做了供养,又以欢喜心来发愿,这个愿力会成熟的。因此有些人发愿,以后要值遇一个超胜你的功德的圣者,在他的教下解脱,这样他们就会值遇像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佛陀。因为前世善根成熟的缘故,就会对佛生起信心、出家证道。

所以独觉出世不会讲法,他虽然有四无碍解,会讲的很好,但他的种姓、性格就是这样,不愿意接触众生,不愿意讲话。利益众生也是以示现神通的方式。在这种状态中也不存在讲闻修行、直接利益他人。所以说神通能不能利益众生?能够利益众生。能够利益到什么程度?现成的例子就是独觉。示现神通让你生信心,然后发个愿,进而生个善心,你就有善根,就是这样。你可以得到利益,但不是那种直接被调伏的利益。

如果是个声闻的阿罗汉,他可以通过讲法让你知道取舍、修持寂灭烦恼之道。一个阿罗汉可以调化众生,把众生安置在阿罗汉道当中,而独觉就不行。但是独觉恰恰出现在什么时候?声闻灭尽、佛法没有了,这个时候他出世了,声闻在的时候他不出世。他出世了也不讲法,只是通过身体来度化众生。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没办法得到调化。这方面我们要知道的很清楚,如果我们转生到这个时间段当中怎么办?没有讲、闻、修行了。

现在我们有讲、闻、修行,大恩上师在给我们讲,我们也可以听法,所以千万不要厌烦。想想看,如果我们遇到像缘觉一样的,他只是示现神通,你想求法他都懒得讲。他虽然有悲心,但他不讲法,他的性格、种姓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他最多利益你的方式就是给你种个福田,让你供养一下,然后示现神通,让你发个愿,愿我以后遇到大恩上师,愿我以后菩提学会好好修行。可能就只是让你发个这样的愿。

而现在也许就是你的愿成熟了,你就应该好好地依止大恩上师、好好地修行、好好地听法。其实我们现在确实也是因以前的善缘、上师的悲心加持,有了这样的机缘,我们应该在这个讲闻的环境当中好好地学习、闻思修行,这是来之不易的。这相当于什么呢?我们转生在这个时间当中,是因缘圆满了。假如说没有转生到此时怎么办?在二十个中劫当中,其中只有几个劫——第九、第十、十五、二十劫中是有讲闻修行的,其它都是圣教空世。如果转生到这么长时间当中怎么办?

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当中我们基本上类似于搭上了末班车,不是说有大把的时间让我们去消耗的。如果现在不好好修行,一个闪失一下子栽到恶趣当中,再出来的时候可能弥勒佛已经入灭了。所以说我们不要觉得还有很多时间,现在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当中,趁佛法还住世的时候,应该好好精进。我们在这个时间当中还没有解脱,从某个角度来讲就说明我们的根基的确不利。但也因为我们的根基不利,就更加要精进。我们这一世遇到佛法,下一世还能不能顺利遇到佛法?这是打问号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根基不利,现在还在流转、还没办法产生强烈的修道的心,就是因为我们差,才是要更加地精进。

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当中讲了,就是因为前世没有学习,所以今生我们很笨。如果今生再不学习,后世我们就成了一个更愚笨的人。就是因为看到前世没有学习的缘故,今生当中我才要更加精进地学习;就是因为我们的根基差——为什么根基差?因为前世没有好好修,所以今生差。今生当中再不好好修,怎么指望后一世呢?所以只有现在更加精进、更加努力。该放掉的时候就放掉,该精进的就一定要精进起来。

下面再分析一下佛法住世的状况。佛法住世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三千五百年到四千年的时间了,要产生危机感。

就拿当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百年,唯持形相期为五百年,总共有五千年。

佛历的计算方式在不同的经典,以及观待不同众生根基上有所差异。可能针对某些地方来讲,以前佛法兴盛过,但现在已经彻底隐灭,比如说佛法在印度本土一些地方已经不存在了,但延续到中国、其它国家,整个法脉还会有段时间。所以计算的方法也不一样,有一万年、五千年或者三千年不同的说法。大恩上师讲记当中也有很多不同的讲法。此处按照佛法住世五千年来讲。

“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普贤密意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大恩上师曾讲:普贤密意的普贤指普贤王如来、普贤佛。普贤佛是法身,它的报身是毗卢遮那佛,如果称毗卢遮那佛为普贤佛亦可。毗卢遮那佛结定印的手掌中持有一个砵,其中有树,树的十三层就在心口处,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刹土就在第十三层中,也正对毗卢遮那佛的心口。身语意的意,相当于说是和心口有关,故此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也叫作普贤密意。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得很清楚。

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期或者果期为一千五百年,在这期间证道者众多,五百年中证阿罗汉果、第二个五百年中证三果,以及后面证得二果、一果。从佛教史、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中都有记载,只凭两三句话就可证道的也很多。早期禅宗的不少大德开悟,印度通过修密法、修生起次第而获得成就的也不在少数。

以前看多罗那它尊者写的《印度佛教史》,说很多修密宗、修生起次第的,稍做修行本尊即会现前,问想要什么?修行者说:“我想让你融入我的心”,本尊化光融入他的心,就解脱成就了。看起来特别令人羡慕。那个时候,众生的福德、福报深厚、根基很利,修法和成就很容易,所以叫作果期。现在慢慢看下来就知道机会不多,因为我们根基很差。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中的果期已经错过了(我们错过的佛已经无法计数)。

修期一千五百年,主要是修行戒、定、慧三学;教期一千五百年,就是经藏、律藏、论藏分别兴盛的时期。三个时期相加为四千五百年。还有五百年是维持形象期,各种各样的乱像都会出现,佛法也只剩下形象。寺院、佛像、出家人以及修行的居士在形象上可能还有,但是真实的修行已不复存在。修行、教法、闻思修都没有,唯有形象,而且要长达五百年之久。想一想还是比较悲惨的。按照《俱舍论》的讲法,前后总共有五千年。

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之际,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了很多种算法,其中一种是普巴派的算法: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接近四千年的时候,如果从这个算法来讲,还有一千五百多年,再去掉后面的五百年,没有讲闻的形象期不能计算入内,从显现上看起来好像还有一千年,时间真的不多。我们浪费了几个一千年?不能说以后还有时间。过了之后,要等弥勒佛出世还要很长时间,弥勒佛出世也不见得可以遇到,大家要有危机意识。看上去的确是五千年,但是已经到了后期。

现在使用的算法是佛历两千五百年,稍微有点安慰感,虽然看似还有这么多时间,却不能确定一定能修成,关键是自己能不能把握机会。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末班车的时候,如果坐不上就还要等,我们未必等得起。这个阶段还有佛法,我们依然被环境、烦恼、各种邪说、其它事物不断地诱惑,这个时候都有点把持不住,越往后走就越难调服。好调服的在果期就成就了。现在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没有资本再耗下去,在学教法时不要认为这只是单独的分析,科判中佛法住世的时间是圆满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时间的确不是很多,而且到了三千五百年将近四千年的时候,果期和修期都已经过了,现在是教期了,教期还有讲闻佛法,还有修行的时间段,所以应该更加地精进才对。

尽管眼下正值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五浊炽盛的时候,但教法与证法还没有真正隐没,依然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

任何事物都可从两方面来解读。虽然身处五浊恶世,但还有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讲要生欢喜心。教法和证法还没有隐没,现在的机会是圆满的。可是机会稍纵即逝,能不能抓住就看你是否精进修行。也有可能今生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如果抓不住的话可能还要继续流转,流转的情况未能知晓,因为我们相续中的业太复杂,到底哪个先成熟也不好说。

五浊恶世第一个,眼下正值时世浊,也称劫浊,时世就是劫的意思。时世污浊,有句话叫“世风日下”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整个环境都往下走的。以前还没有那么悲观,现在网络很发达,一件事情出来,大家的看法比较从前的确又差了一大节。不能过于说现在很好,真正观察是在往下走,这叫时世浊或劫浊。

众生浊,就是说现在的众生福报弱,各种疾病痛苦非常强烈。整个众生是往下走的,很污浊的状态。

寿命浊是说众生横死的因缘很多,总体来讲寿命是在减短的。

大恩上师解释见解浊,主要是从出家人侧面来讲的。出家人的见解越来越差,本来出家人有很多时间依止善知识,对于佛法的正见应该是非常清静和坚固的,但现在出家人的见解很差。烦恼浊主要是讲在家人的烦恼更加的炽盛。

大恩上师说其它地方也有解释什么叫劫浊。劫浊从开始到结束,有一个时间的划定。在其它的解释当中劫浊是从人寿两万岁开始的,比如是从八万四千岁开始往下减,每一百年减一岁,最后减到两万岁,一进入两万岁的门槛,就进入到劫浊。一直减到十岁再从十岁往上长到两万岁的范围,还没出两万岁的时候是劫浊。两万岁是一个门槛,升上去之后劫浊就结束了。有些地方讲劫浊是时世浊,是从达到指标角度来解释的,就像现在世间计算什么是气像学意义上的夏天,是有“连续五天二十二度”这样的指标。劫浊有一个指标就是人寿下降,进入到两万岁开始劫浊,人寿往上长,出了两万岁劫浊就结束了,大概是这样安立的。

有些地方讲劫浊是整个五浊当中的总体,就是一进入劫浊之后,众生浊、寿命浊、见解浊、烦恼浊都会出现,它包含着其它四种浊,具体表现在时间节点上,所以说它是总体。后面讲浊的本体是众生浊、命浊、见解浊、烦恼浊。有些地方讲见解浊和烦恼浊是因,众生的见解比如常见、断见、邪见多了,因有了就会烦恼炽盛。如果见解浊和烦恼浊是存在的话,那么众生浊和寿命浊一定会有。因为见解烦恼增上了,众生的福报和寿命会越来越差。

为什么叫寿命浊?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人寿百岁,现在人寿七十多岁,它是往下走的,从这个侧面来讲寿命越来越短,这就叫寿命浊。也有从这个方面解读的。当然根据不同的理解和需要,解读的方式有很多。

虽然现在是五浊恶世但和末法时代还不一样,从劫浊的角度来讲五浊恶世是在人寿两万岁就开始了。有些大德也是这样说的,现在是五浊恶世但还不能说是末法时代,有时觉得现在很衰败像是末法时代,但真实讲还不到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是从法开始衰落的角度来讲的,刚刚分析过五浊恶世是从整体角度来讲的。人寿两万岁就开始进入劫浊了,在那个时候迦叶佛出世,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在果期讲法,果期属于劫浊的范围。所以五浊恶世和末法时代两个要分开,它们虽然有些地方重合但却是不同的概念。

“虽然是五浊恶世,但是教法和证法还没有真正隐没”,虽然接近隐没但还没有真正隐没,所以说现在努力还来得及。现在还有大圆满和密乘的教法,它们的力量很大,越往后走、越是五浊黑暗的时候,加持力就越明显。为什么呢?因为以前众生也许根基利,不需要使用大圆满的教法都可以解脱了。但是往后走,其它的教法就没办法了,只有密法大圆满可以调伏众生的烦恼。像这些密法、大圆满的教法、净土的法要现在都还有,我们还可以通过修加行、通过对上师的信心、密法的加持,修密法证悟心性或者修净土往生极乐世界。

“教法与证法还没有真正隐没,依然存在于世,这说明圣教正法圆满也已具足。”时间还是圆满的,圣教还在住世。如果圣教隐没不住世了,那就没办法了。我记得好像是宗萨仁波切曾经写了一首诗,说现在还可以看到僧人、寺院和佛像,团体之间在见解方面还有辩论,能看到这些是很幸福的。假如说佛法住世期已满、佛法隐没了,那连僧人的形象都看不到,甚至说连袈裟也没办法染成红黄色、刀也剃不了头发。

我们会觉得这怎么可能呢?随便拿一把刀就可以剃头,但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没办法剃头、就是没办法把袈裟染成红黄色,因为没有因缘了。因为现在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觉得不可能,如果已经到了那种状态就会发现:要把袈裟染成红黄色?对不起没法染;要剃头也剃不了——没有剃头的方法。那个时候众生的福报没有了,连这些都显现不了。

现在我们在修行佛法当中遇到一些麻烦,道友之间有一些小磨擦,这都真的不算事。如果真的佛法隐没了,你想找这种机会都没有,想到这些真的想哭。现在我们还有这么多上师、团队,有这么多人督促你,还有这么多的法本流通和这么多的辅导,真的是很幸福的。如果在末法时代看佛教史上的2015年的这个年代,人们就会感慨:那时的菩提学会多兴盛啊!大恩上师的事业多大啊!但是等到那个时候就只能羡慕了。现在我们还可以自由自在地修行,大恩上师又提供这么多方便,如果真的再不学,那就只能等以后了——上师可能会给我们发愿以后善根成熟了如何如何。

但现在我们既然有了这个机会就要好好把握、好好学修加行,有机会就去修五部大论、修密法,这些是很难得很殊胜的。该学一定要学,困难是肯定有的,如果没有障碍没有困难,那我们就不会变成五浊恶世的有情、直到现在还没有解脱了。就是因为我们以前差劲所以到了现在这个状态,如果你自己不努力,这个状态不可能无因无缘自动调整的。所以现在我们就要调整自己、要抓住机会认真学习,这才是应该了解和去做的。

以上佛法住世的问题我们已经学完了。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