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次第花开 >> 这不是一条容易走,却是真正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道路 Back

这不是一条容易走,却是真正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道路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1-01-28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看到烦恼会突然来袭,看到自己的信心出离心时有时无,看到暇满易失,我们便知道自己其实没有理由沾沾自喜,荒疏懈怠。



随着对“暇满难得”的观修不断加深,无常的讯息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细思量,十八暇满,修学佛法的种种有利条件,是那么难得又易失。只需要对佛法退失信心这一条,就可以让所有的暇满都无从谈起。


信心,是最捉摸不定的


今天觉得三宝是自己唯一的依靠,明天或许遇到一点点挫折,便开始寻思:佛法果然灵吗?再过一日,情况没有起色,愿望落了空,于是就盘算起来,还是在佛法之外找找别的什么更“靠谱”的法子吧。 

 

也许你想:“我不是这样,我没有想过放弃佛法。只不过,一切顺利时,我的信心就大一点,不顺利时,信心就小一点,会随着生活遭遇的变化起起落落。”


就算是这样,信心不至于完全退失,也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干扰、阻碍我们的修行。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说的不仅是暇满难得,也是无常。 

我们皈依三宝,诚心向道,但并不意味着从此万事大吉,所有问题都会自动解决。世俗的功利的追求并不总能如愿达成不说,修学佛法的过程也是曲折反复,时进时退。


也许在某一段时间里,你对闻思佛法满怀热情,实修的功夫和体悟也不断加深,身心安泰,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你觉得自己真是走对了路。


可是突然就有一天,也许因为一件小事,也许什么都不为,你发现自己听闻思维佛法不那么积极了,实修也提不起心力来,总是莫名地焦躁烦恼,易受干扰,虽然没有完全放弃修学,多数时候却是任由自己跌回旧的习气中,不想保持正念,不想那么辛苦地对治烦恼。


修行的退步有时就是这样,不需要太多理由,只是稍一松懈,老毛病又犯了


对有的人来说,这一犯,晃晃悠悠,也许就是几年几十年过去了。而另一些人,会很快发现旧的习惯和方式并没有让自己更快乐更轻松,没有解决多少问题,甚至更糟,还制造出新的问题和烦恼,所以“任性”一段时间过后,还是选择回到佛法修行上来,这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却是真正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道路。 

 

这样的反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会一再出现。烦恼习气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而我们似乎也的确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 

 



华智仁波切曾说:“在未断除我执,未生起无我之智慧,未得到圣者果位之前,贤劣的显现都是无常的。” 

 

他还引导我们这样去观察:


开示

俗话说:到老年,智者变成学徒,出离者积聚财富,戒师成为一家之长。


年轻时舍弃世俗生活的人,可能最后为了累积财富而忙碌奔波。有些人起初为他人教授佛法,后来却成为猎人、小偷或强盗。寺庙中年轻时博学且严守戒律的戒师,老年时却可能子孙满堂。 

 

某人目前显现的是善或恶,仅只是我们一时的印象而已,并不是恒常稳固的。


你也许看透了一点轮回,生起了模糊的出离心;你看起来恰似认真的学法者,甚至让众人感到相当钦佩,并想成为你的施主与信徒。


此时,除非你能严格地自我检视,否则很容易就会开始以为自己真如他人所想的一般。 




我们不需要多观察别人,看看自己就知道,修行路上有时好有时差,进一步退三步,果真是这样。 


“信心出离心无常,故应坚定立誓言。”对三宝的信心,不是一经生起就一直在那里,至少对于多数人来说是这样。我们需要持续地通过闻思修来护持、巩固这个信心。 

 

确定的、无可动摇的信心,来自对佛法的深入了解。


这种深入的了解, 并不仅仅指对理论和概念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了解,真正把理论和概念落实到自身的经验中,看自己的身心每一时每一刻是怎么运作的,怎么构建起我们的经验的。看佛陀所说的是怎么在自己身上发生着。


通过这样持续而细微的观察,我们或许才能真正开始明白语言文字的具体所指。比如,在书本上读到“苦”这个词,和真实体验苦是不一样的。即使你能把苦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但如果你没有体验,你仍然不知道“苦”具体指的是什么。 

 

所以,学习法义同了解自己最好不要分开。理想的情况是,对佛法的了解越多,对自己的了解越多。而这种对自己的了解能让我们增上信心,确信佛陀所言不虚,坚信佛法会帮助自己解脱烦恼。 


 

了解自己,重要的一步是看到无常。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看到烦恼会突然来袭,看到自己的信心出离心时有时无,看到暇满易失,我们便知道自己其实没有理由沾沾自喜,荒疏懈怠。 

 

《普贤上师言教》中也有这样的开示:


开示

直到你达到殊胜的菩萨地,任何外相,不论是好或坏,都不会长久。要时时思维死亡与无常,分析自己的缺点,并且常保谦卑。努力培养对轮回的厌离以及对解脱的渴望,训练自己成为柔和、持戒、贤善的人。


对因缘和合万物的无常与轮回之苦,不断生起刻骨铭心的深切悲伤。


如同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无人荒野石窟中,我心忧伤无休止。时时刻刻我渴望,三世诸佛吾上师。”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