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足迹 >> 弟子规199 | 人格与空性
Back
弟子规199 | 人格与空性
有人说:“我还是喜欢空性,人格教言太浅了。”
不过,就我学佛多年的经验看,人格教言虽然看似浅显,但学一句,与人交往时就会起到一分作用。如果这些东西从某人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我会推知,他的内在一定有相应的智慧和美德;有时我甚至相信,这个人是有修证的。
所以,《弟子规》里虽然没有讲空性,也不像《君规教言论》或《格言宝藏论》等藏地论典那样,同时讲一些前世后世、业因果的道理,但是,《弟子规》以整个儒教思想为背景,用最简洁的语句,将道德修养的基础和框架完整介绍出来,是非常难得的,很值得学。
学习这部论典,一般大众可以完善人格,学佛的人则可以同时将它转为解脱之因。阿赖耶识上熏下善的习气,总归是好的,对今世来世都好。因此,作为修行人,我们发起菩提心以后,就应该把一切善行摄入克己和利他的行持里——凡对众生有利的,就做;凡对众生有害的,就不做。这样就是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