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10 * 甘露丸 Back

《极乐愿文大疏释》10 * 甘露丸


把善根存入法界银行

所谓回向,回者回转、向者趣向,即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大乘义章》云:“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也就是说,依靠发愿使善法在特定方面成熟,就是回向。以比喻说明:一块黄金是用来做马桶、装饰品,还是做佛像,这主要取决于主人的想法;同样的道理,我们所作的善法如何成熟,这也取决于回向,故回向至为关键

所以,不管是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根,包括坐一次禅、听一次法、讲四句偈,甚至念一遍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一刹那间忆念出离心、菩提心与产生信心,乃至在日常生活中做一次取舍善恶之事等,在完成了之后都必须立即作回向,这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中,广大信众都有良好的回向习惯。包括我从小都有这样的意识,如果善法做完了以后没有回向,心里就特别不安,一定会尽快念个回向文来回向。在学院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你找人谈一些事情,如果他刚听完法还没有回向,他就会说:你稍等一下,我刚听完法,把善根回向完了再说。这说明,大家都很重视对善根的保护

所以我非常希望,所有修学藏汉佛法的佛教徒,都能养成良好的回向习惯,对现在正在这样共同学习大乘佛法的佛友来讲,我相信大家一定能生起这样的理念。当有了这样的习惯之后,如果作了善法不回向,那自己也会觉得不圆满。就像担心别人偷走自己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而不愿将其随便放在家中,一定要存入银行或放在保险柜中一样。同理,做完善法之后,为了不让善根失毁,也会立即作回向。

如果现在正在听闻佛法的大人,都能养成做完善法马上回向的习惯,那就可以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教育,那对他们的生生世世都会有无穷利益

如果没有作回向,善根就有耗尽的危险。就像一堆干草,以一粒火星则能焚毁无余;或者一滴水,在烈日下很快就会消失。初学者的善根本来就如干草与水滴一样微弱,而相续中的嗔心、嫉妒、邪见、傲慢等恶分别念,却如大火、烈日一般猛烈。如果没有及时作回向,一旦产生这些恶念,就会摧毁以前所造的善根。所以大家都应养成在做完善法后立即回向的好习惯。


应遮止的灭善根四因

如颂云:“积累善根后,颠倒不回向,宣扬生悔心,灭善根四因。”意谓:在积累善根之后,如果颠倒回向,或者不回向,以及宣扬和产生后悔心,那以此四因就能将以前所积累的善根无余毁灭。下面次第讲述这四种因:

首先是颠倒回向。比如,我今天行持了听课、放生等善法,但我却将它们这样回向:愿他不要快乐,愿他痛苦,愿对手马上遭遇违缘、障碍,这就是颠倒回向;更为可怕的是,我现在就修一个降伏法,愿我的怨敌马上家破人亡。当然,从最严格的角度来讲,大乘修行人将所积累的善根回向健康发财,也是颠倒回向。如果作颠倒回向,这不但毁坏善根,而且结果也极为不妙,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绝这样颠倒的心行

其次是不回向。如果做完善法后根本不作回向,那当出现一些恶分别念,或出现毁坏善根的违缘时,以前所积累的善根就会被彻底摧毁无余。因此,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善于保护善根。如果能以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那就像把钱存在银行且有极高利息一样,善根不但不会失坏,反而会日日增上;即使不能以菩提心摄持,也要念诵回向文来作回向

第三是宣扬。一般来讲,善根不能在别人面前宣扬,因为宣扬会导致善根毁坏;而过失则应尽量宣扬,因为发露过失可以摧毁罪业。但很多人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宣扬自己的善根,比如我今天念了什么经、修了什么法、供养了僧众多少钱,甚至有的还添枝加叶地宣传;而自己的过失却尽量隐藏,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样就不太好。

第四是生悔心。比如我今天做一件善事,要么供养上师、要么供养僧众,或者在佛前供养,但过一段时间就生起了后悔心:我当时错了,那天不应该作这样的供养。现在很多人经常在做完功德之后特别后悔,认为自己当时的选择完全是错的,其实这样的想法也是毁坏善根之因,故大家一定要尽量避免。


上等回向

如果作上等回向,则所积累的善根资粮根本不会穷尽。《大乘义章》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其中,菩提回向是缘佛果而回向,众生回向是缘众生离苦得乐而回向,实际回向是缘真如而回向。这三种回向都是上等回向,若能随一而行,则善根不但不会穷尽,反而会越来越增上。《华严经》云:“所行功德虽微小,悉能回向广无量。”意谓:即使所行持的功德表面上看来非常微小,但若能以三种回向摄持而作回向的话,那它的功德就无量无边。

《慧海请问经》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意谓:就像落入大海中的一滴水,在大海没有干涸之前,它就不会耗尽;回向大菩提的善根也是这样,在未获得菩提果之间,它也不会穷尽。其实这就像两人结伴去拉萨,一人有少量面粉,另一人有大量面粉,当他们把所有面粉合在一起之后,在面粉未用完之前,少量面粉也不会用尽。所以,在平时回向的时候,我们应尽量以三种回向来印持,这非常重要。若能这样,那即使形象上再微小的善法,其功德也不可思议。


你的回向方法对吗?

首先,不应为了获得健康、财富等人天果位而作下等回向,否则如生长的大黄秆一样:于夏季生长后就立即干枯,从而化为乌有;同样,这样的回向对自他都没有真实的利益,也即无有恒久的安乐,最终将灭尽成为无实法,自他二利一无所成,所以我们不能作这种回向。

对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因为,现在许多人修持善法后不回向,甚至连什么叫回向都不知道;有些人虽然回向,但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为了获得有漏安乐而回向。其实,人天安乐就像杂毒的食物一样,为了它们而作回向毫无实义;况且积累善根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这种不究竟的下士道回向,而以清净心印持而作回向

其次,也不能为获得声闻、缘觉果位而作中等回向,否则趣入无余涅槃、仅为自利不饶益他众,最初的发菩提心也成了妄语。现在不少念佛人都作中等回向,即为自己获得解脱而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不好。如作中等回向,虽然暂时能得到寂灭的安乐,但仅仅是自己一人离开了三界轮回的痛苦,并不能饶益广大的众生。而我们最初都发了菩提心,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管众生,只为自利而行持寂灭道,那这就与最初的承诺完全相违。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连世人也不会赞叹,更不用说佛弟子了,所以也不能作这种中士道的回向

在座的佛友都会认为自己是大乘行者,但大小乘唯一的区分仅在于发心,如果你最初发了菩提心,但所得的善根一点也没有回向给众生的话,那就非常不合理。这就像一个老板最初对员工宣布:“我们赚的钱一起分享。”但结果老板把钱全部揣入自己的腰包,那谁还会相信这样的骗子呢?同样,发了菩提心的人也不能为自我解脱而作回向,否则也会成为众人所不信的大骗子。

有人可能会这样想,既然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回向都不合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向呢?一句话,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三十五佛忏悔文》云:“过去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未来诸佛世尊云何回向,现在诸佛世尊云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这宣讲了回向的方法。《华严经》云:“过去一切诸如来,未来现在诸导师,若能如是知回向,则与三世诸佛等。”这是在讲如是回向所具有的功德。故大家皆应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

当然,如果完全能以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远离一切戏论的方式来作回向,那就最好不过,因为这是最了义的随同三世诸佛回向的方法;但这样的三轮体空回向,只有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对普通人来讲,想作这样的回向也不太可能。而藏传佛教宁玛派和噶举派的部分大德认为,修行人安住在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境界中作回向,也可以叫三轮体空的回向

以前,阿底峡尊者还说: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对境以及回向的善根三者,都以如梦如幻的方式来作回向的话,这也可以说是三轮体空的回向。所以,我们平时也可以这种方式来作回向。

当然,以上三种回向方式对很多人来讲都很困难,因为这必须以真实或相似的般若智慧摄持。如果不能做到这样,那最好以世俗菩提心摄持而作回向,即:为自他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回向,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在未证佛果之间愿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对广大佛友来讲,可能这种回向方法最为普遍适用。但很多人在做完善法后,往往愿自己身体健康、愿亲戚朋友快乐幸福……当然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能为自己和亲人回向,比如在亲人生病时,我们也可为他们专门念经回向;但平时作回向时,一定要缘一切众生,暂时愿他们离开轮回的痛苦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享受大乘法藏,究竟愿他们成就佛果。如果在回向时非要带上自己和亲人,那也应这样回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以此功德愿自己与所有亲人早日成佛

当然,若能随学普贤十大愿中的第十大愿——普皆回向而作回向,这也是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或者心里面观想:三世诸佛怎么样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也算随同三世诸佛而作回向。总之,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们亦应如是回向,这非常重要。

另外在回向时,也必须念诵回向偈或大愿文来印持。如果有时间,就应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华严经·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极乐愿文》等大愿文;如果没有时间,则应念一些简短的偈颂来作回向,如:“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或者念:“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等等。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回向文应当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而不能是随随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因此我们也应念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法王如意宝也经常教诫大家:一定要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因为念凡夫人造的回向文不一定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所念诵的回向偈一定要有选择。


三殊胜之窍诀

刚开始听法时就要想,今天不是为自己而闻法,而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闻法中间也要以无有散乱之心专注谛听法义,不能东张西望,也不能心思散乱;最后还要思维,闻法所得的善根回向给一切有情,愿他们获得佛陀的果位

不但闻法要以三殊胜摄持,修加行也应如此,即:刚开始要发菩提心,不能为自己健康发财而修加行,应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修加行;中间磕头、念皈依偈等时,心也要尽量专注;最后将善根回向大菩提。不仅如此,在行持一切善法时皆应以三殊胜摄持。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云何少施功德多耶?以方便力少分布施回向发愿,与一切众生同证无上正等菩提,以是功德无量无边,犹如少云渐遍世界。”这里的“方便”指发心,然后再以回向发愿印持,也即愿与一切众生共同成就佛果;若能如是而行,少分布施所得的功德也无量无边,就像少量的云会逐渐遍满整个虚空一样。可见,大家都应以三殊胜来摄持一切善法,这非常关键

如果在做善法时,最初能发菩提心,中间一心专注,最后作殊胜回向,那么这个善根生生世世都不会毁坏。比如,我今天以三殊胜摄持做了一个小时善法,虽然一百劫后我有可能变成旁生,但往昔的善根却仍然存在。其实,这样的道理是佛陀以金刚语宣说的,故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相反,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那就不好说。表面上看,他一辈子都在学习佛法,每天都在念阿弥陀佛,甚至连喉咙也念破了;但由于没有以三殊胜摄持,当后来产生嗔恨心时,阿赖耶上积累的善根也会被彻底摧毁。可见这样的修行方法,任何修行人都不能缺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将这样的窍诀运用在生活中,如果能运用,那就能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

如果没有以三殊胜摄持,那无论行持任何善法也不可能趣入大乘道。大家都希望自己趣入大乘道,也希望自己所积的善根成为大乘善根,或成佛的资粮,但能否如愿以偿,这完全取决于是否具足三殊胜。如果没有三殊胜,即使表面上做再大的善法,也不可能真正趣入大乘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三殊胜呢?可以说非常稀少。所以希望大家,今后不管修任何法都必须具足三殊胜。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09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08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07* 甘露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