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随缘、珍惜、知足
大学演讲
在座很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这是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但也可能是最痛苦的阶段,因为都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之中。刚进校门的时候,彼此都差不多,而现在,可能你已经超过了一些人,也有一些人远远超过了你,把你甩在后面。竞争会让我们的心产生攀比,产生傲慢、嫉妒、焦虑等等的烦恼。此时如果能用上佛教的方法,调整竞争的心态,也许痛苦会少很多。
就像前面提到的奢侈品,其实在国外,很少有人出于攀比去购买那些高端品牌。我曾经看过欧洲的一些报道,在他们看来,为了面子,购买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奢侈品,是不明智和羞耻的事。他们说:“山鸡即使插上孔雀的羽毛,也不会变成孔雀。”
按照佛教的讲法,就是要随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和因缘,一旦超出这些,就成了奢求。如果要求不那么高,过自己该有的日子,活得不会那么累,心也能得到休息和调整,保持一份平和。这对很多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人往往拥有很多而不自知。一直追求那些没有得到的东西,对已经拥有的,却不知珍惜和满足。比如问一个盲人最想要什么,他可能说是“光明”;问一个囚犯,他可能说是“自由”;问一个乞丐,他可能说是“食物”;问一个普通的世间人,他可能说是“一辆好车”;问一个修行人,他可能说是“超越的境界”。囚犯拥有盲人最想要的“光明”,看得很清楚,但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贵;乞丐拥有囚犯最想要的“自由”,可以在街头游荡,但他不认为这是什么福利;普通人拥有乞丐最想要的“食物”,很少为一日三餐发愁,但他不会因此而满足。只有修行人是最快乐的,因为在“超越的境界”里,这一切,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各位应该感到快乐,因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过得去的家庭,还有文化、知识和信仰,这多么值得高兴,退一万步讲,至少,你没有失去光明、自由,或者沦为流浪汉。这样的幸运,按佛教徒的说法,都是三宝加持;按世间人的说法,就是老天保佑。当你不再只盯着别人有的,也能看到自己有的,就会发现,原来我是如此幸福!
摘自探寻生活的另一种价值——上海外国语大学演讲
附: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视频和文本链接 (请长按识别维码打开链接)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