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收录 >> 解脱道与菩萨道
Back
解脱道与菩萨道
按播放键收听☝
学佛究竟是自利还是利他,是出世还是入世,是消极还是积极?这就涉及到发心的问题。
佛教中,正确的发心为出离心和菩提心两种。前者侧重自利和出世,给人消极的印象;后者提倡利他和入世,更有积极的情怀。那么,两者矛盾吗?
关于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关系,宗喀巴大师在《道次第》中作了善巧说明,以出离心作为菩提心生起的前提。论中,将以出离心为根本的解脱道,称为共中士道。所谓共,说明它不仅是独立的修行内容,同时也是菩萨道的组成部分。
作为菩萨来说,同样要有出离轮回的愿望,同样要解除惑业,区别只是在于所缘境界的不同。声闻行者发出离心,追求个人解脱;而大乘行者发菩提心,是将这种出离解脱的愿望由己及人,发愿带领众生共同解脱。
在解脱的本质上,声闻和菩萨并无区别,能解脱的都是空性慧,所解脱的都是惑业。
不同是表现在量上,是从个人扩展到大众,从有限扩展到无限。从这个意义上说,菩萨道修行就是对解脱的延伸和圆满。这种圆满正是成佛的不共因,而解脱则是三乘圣者的共因——如果没有解脱能力,所谓的菩萨只是“泥菩萨”而已,自身尚且没把握出离轮回,怎么有能力带领众生解脱生死、究竟安乐呢?
所以说,自利和利他是统一的。如果说自利是利他的前提,那么利他就是自利的圆满。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具备出世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所谓“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了解到这两点,自然也就明白,学佛到底是消极还是积极。
▼
更多分享·法宝结缘
www.putishuyuan.com
微信·jiqunf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