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这些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Back

菩提心|这些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文殊密语 2019-10-22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32课(摘录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颂词


今日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上师讲记


我愿在求海岛者面前化为岛屿,

欲求明灯者前变成明灯,

想要床榻者面前变为床榻,

愿作为需求奴仆众生的仆人。


“求岛即成岛”:以前的商人为了寻宝,很多年都漂泊在大海中,身心特别的疲倦,为了让他们好好地休息,诸佛菩萨便化现为岛屿,这在《释尊广传》中也有记载。以前阿底陕尊者为了寻访金洲上师,从印度坐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到达金洲上师所在的海岛。


这些大海当中的岛屿,

都可以说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同时,我们也应该想:

愿我将来变为岛屿,

让疲倦的航行者得以休憩,

解救他们于惊涛骇浪之中。


记得上师如意宝1993年去美国弘法,从日本东京坐了9个小时的飞机,下午抵达美国明珠——夏威夷海岛,此岛是世界各地游客的观光胜地,环境非常怡人。下了飞机以后,上师如意宝对众人说:“《入菩萨行论》中讲佛菩萨变成岛屿来利益众生,这个岛屿应该说是佛菩萨的化现,因为我们坐了那么长时间的飞机,身体非常疲乏……”上师一边背诵这个颂词,一边宣讲它的内容。


其实,真正的修行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把所学的佛法应用起来,即使没有带书也能够脱口而出。我昨天看他们《四百论》、《定解宝灯论》背得很好,后来心里想:如果能一直这样背诵,论典的内容基本上在心里有印象,多年以后,即使他们没有翻书,这些内容也会浮现出来,对自己的修行肯定有一定的利益。


“欲灯化为灯”:世间上有一些可怜众生,长期处于黑暗当中,没有光明,在这些众生面前,愿我变成明灯为他们指引道路。现在的大城市里面,不管是外面的路灯、霓虹灯,还是家里的壁灯、吊灯,都非常庄严眩目,


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

应该知道这是诸佛菩萨

以明灯的方式来利益众生,

包括我们经堂里的这些灯

也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化现。

同时,还要在心里想:

愿我生生世世变成明灯,

遣除众生的黑暗,令其得到智慧的光明。


“觅床变作床”:如果我们的身体特别劳累,急需睡觉,或者讲课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晚上十一点半了,习惯睡懒觉的人就很想寻找自己的床。床与我们的关系密不可分,有些学者说,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但我认为人老了以后身体不好,整天不离开床也情有可原,有些年轻人身体那么健康,若不利用大好的时光闻思修行,实在有点可惜。


但不管怎么样,床应该是诸佛菩萨的化现,佛菩萨看你没有床,光睡在地上太潮湿,所以就变成床来利益你。有些人实在不行,拿几块板皮堆起来也能当床。其实古代的修行人不像我们,他们从来没有钢丝床、木板床,或者玉床、珊瑚床,但现在修行人的要求就比较高,一定要大床、高床。


这些都可以说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同时,自己也要这样发愿:

愿我变成床榻,给众生带来舒适与安逸。


不仅仅是床、灯、岛,这里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事物,如麦克风、茶杯、笔、各种各样的生活资具,这些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知道这是诸佛菩萨

赐予我们的方便,

另一方面,心里也应该这样发愿:

只要对众生有利,

我愿意变成无情法、有情法

来饶益他们。


诚如《父子相会经》所云:“大王,我发愿成为世间灯、光明、大船、导师、商主……”《学集论》也引用过大量教证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凡是需要仆人的众生,愿我变成他的仆人。譬如有些人找不到侍者,有些人找不到弟子,有些人找不到保姆和做事情的人,诸佛菩萨发愿只要对他们有帮助,就变成那样的人。


所以,有些上师不一定是佛菩萨的化现,但他的侍者却有可能是真正的佛菩萨。这个上师没有侍者,到处去找,结果找到一个菩萨当侍者,真的有这种可能性!因此,我们对上师的侍者理应恭敬。


同样的道理,对企业家或大老板不一定要恭敬,而应该恭敬下面做事的人,如扫地者、提水者。


因为佛菩萨不像我们凡夫一样,他们只要能帮助众生,心甘情愿当服务员。


现在好多公务员说是“人们的公仆”,但看他们坐在办公室里的架势,对属下不可一世的气焰,根本不像是公仆,反而像是大国王。所以大家发愿以后,实际行动中也要这样去做,只要能够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我们愿意变成这样的菩萨。


当然,这种发心的境界非常高,一般人现在能做到也有点困难,有时候不要说真正去做,就连在心中发愿,可能有些人也不敢。他们觉得:“生生世世变成仆人,那有多苦啊!没有钱、没有地位,天天都受气,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这怎么过生活?我不愿意当仆人,我要变成国王、总统……”


但实际上菩萨的发愿是以利益众生为准的,其他什么目的都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只要能够利益众生,怎么样都可以,有情物也行、无情物也行,白的也行、黑的也行,变成什么样都行。反之,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哪怕是变成转轮王、帝释天、上师、大国王,菩萨也不愿意做。他宁可变成人人都非常讨厌的乞丐,整天拿着破碗到处乞讨,在每个人面前要钱。别人看见他或讨厌他,他马上依此积累资粮,跟众生结上缘。有些乞丐看来丑恶不堪,很多人都不想接近:“不要来!不要来!我给你五毛钱,千万别过来,好脏啊……”实际上,他是诸佛菩萨的真实化现。


总之,我们这样发愿很重要,

通过串习这种无我利他的心,

原来自私自利的心态才会得以改变,


不会天天想着自己获得殊胜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依靠阿弥陀佛的“保险公司”有吃有穿,生活无忧无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而是应该祈祷诸佛菩萨,

只要自己能利益众生,

情愿发下这种大愿,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





   智诚堪布

辅导



在大海中长时间航行的人会很疲累,很想有个小岛可以休整,菩萨就如其所愿变成岛屿;众生在黑暗中会感到恐怖,很多事情也做不了,很想得到光明,菩萨就在他们面前化为灯:“欲灯化为灯”。像油灯、火把、蜡烛、电灯……这些照明工具,都可以说是菩萨的愿力所化现的。


“觅床变作床”:床是众生休息必不可少的用具。《俱舍论》中讲,众生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组成的,有些大种必须要通过吃饭才能补充;有些需要沐浴才能维持;有些必须要通过休息、睡觉才能得以恢复,这些都是众生资生的因缘。比如:没有床就不能好好休息,在地上睡觉可能会受湿气生病。我们也有体会:不管是干活、走路、工作或者旅游,身体很劳累了,晚上躺在床上就很舒服,一下子就轻松了。床也能够帮助、利益众生,是众生资生的一种重要工具,所以说“觅床变作床”。


“凡需仆从者,我愿成彼仆。”:需要仆人的众生,我愿变成他们的仆人以利益他们。菩萨发的愿远远超胜一般人,这种境界世间人很难想象。世间人帮助众生,可以去捐款、去修学校或做其他事情,但是去做一般人的仆人任其使唤,很多人就做不到。而菩萨不同,只要对众生有利益,可以成为仆人任其使唤,很高兴地为这个众生服务。


如前所述,菩萨这样发愿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做仆人可以让众生得到安乐;

另一方面,菩萨以此方式和众生结了善缘,

会成为度化众生的因。


菩萨利益众生的方式不拘一格,《四百论》中讲过:“或作彼弟子,或作彼侍者”。毫无疑问,有时菩萨利益众生是上师的身份,作为师长去调化众生,但有时菩萨也显现为弟子的身份,因为上师有可能是凡夫。只要对众生有利,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够帮助众生、引导众生,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


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中有个赞叹文殊菩萨的颂词:“常在一切上,然为众生仆”。什么叫“常在一切上”?文殊菩萨可是千佛之师,一切佛的上师,这么高贵的身份,可他还愿为众生的仆人,说明他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心,没有“我是高高在上的,我绝对不能做低下的事情”的想法。


通过修行,我们虽不能够马上发愿去做别人的仆人,至少也能让我们这颗高傲的心谦卑一点。


如在团体中,我是个负责人或领导,下级的事情自己就不愿做;或我是学佛的,其他事情我不做.只做佛教的事情。觉得自己处于某种高位之后呢,有些事情就不能做了。


实际上我们忘记了:

当我们产生傲慢心的时候,

我们离解脱道就远了;

当我们产生谦卑心的时候,

才靠近了解脱道。


很多教言中讲:藏地春天来临的时候,最先发芽的草地是低洼的地方,越低的地方越早发芽;同样,越处于一种谦卑的状态,越容易产生功德的苗芽。


我们就是个大凡夫而已,烦恼一大堆,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傲慢。但众生就是无明,一点点功德就放大,觉得自己了不起,开始看不起别人。


实际上我们本来是什么呢?本来是个具有很多烦恼的凡夫,本身应该处于谦卑的状态。


是凡夫就应处于凡夫的位置去思维,

不要站在修行者或修行很好者的位置去思维,

更不要自认为圣者去思维。


我们是凡夫,我们具有烦恼,就应该很谦卑,就应该恭敬众生,就应该去为众生服务。如果经常这样思维,那么我们不会有傲慢而且可以积累很多资粮。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人,虽能做一些事情,但不会做所有事情:这个事情和我身份相符我才做,这个事情和我身份不相符我不做。


菩萨如果处在这样的心态中,

觉得自己是个很高的人:

某些事可做,某些事不可做;

这些善法可以做,那些善法不能做;

就会丧失很多修善法的机会。

当把自己的身段放到最低的时候,

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所有的善法都可以做。

像这样的话,一方面心态很正确,

一方面能做的善法更多了。


比如社会低层的人,为了挣钱糊口,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最脏最累的活都会干。但是所谓的白领、成功人士,在这世界上的所有事业中,他们能做的就不多。


我们要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功德,就应把我们的心态等同于社会底层的人——我们就是凡夫,可以做的事非常多,只要能够得到善根,什么善法都可以做。而不要把自己刻意放到一个很高的虚空中,这样会损失很多善法,迷失自己的平常心,这是非常不对的。虽然我们还暂时不能做到像文殊菩萨和圣者那样,马上去做别人的奴仆,但是通过学习颂词,也可以让我们的心逐渐变得谦虚,不会过于傲慢。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请大家以菩提心摄受,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把今天闻法的善根以及其他全部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极乐世界,成就殊胜的佛果。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