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书》05丨学习笔记
本课脉络图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粗语为嗔恨之缘,用安忍断除之。
为了暂时的安乐和究竟的解脱,应表里如一的精进。
以转变内想方式断女色等妙欲,禁护根门而修禅定。
本课难点
发誓断除粗语。
了知精进的本体是喜欢善法并为自他今生来世的快乐奋斗。
不妄加判断他人。
时刻护持自心,不为欲妙违缘所转。
本课脉络
断除嗔恨之缘——粗语。
教诲精进之对境。
教诫表里如一之精进。
教诫防护根门不贪他女人。
教诫护根门防止其他欲妙。
脉络展开
一.
己四、断除嗔恨之缘——粗语
佛说语言有三种,称心真实颠倒说,
犹如蜂蜜鲜花粪,唯一当弃最末者。
1.释义:
佛陀在大乘经典中亲口说,众生的语言,大致归纳有三种:
一是上等者——称心如意之语,即随顺六道众生的根基,说不同的悦耳语。
二是中等者——真实语,指力求诚实、心口一致的老实话。
三是下等者——虚语或颠倒语,指虚伪颠倒的妄语、粗语、恶语、绮语。
称心如意之语,好似甜美的蜂蜜,甜美的滋味谁都喜欢;真实语,宛如美丽的鲜花,处处惹人喜爱;虚语或颠倒语,如同肮脏的粪便,别说真正接触,哪怕听到一句,也令人极其厌恶。
所以作者要求我们,与人沟通的时候,说话要真实可靠、柔和委婉,不要说谎话,更不能用粗暴的语言。
2.善语的益处。
①说柔和悦耳的语言,不但不造罪,功德还会增上。
【教证】佛经:“故当说柔语,莫言不悦语,若说悦耳语,成善无罪业。”
②世人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③与人交谈时,应该让人乐于接受,说称心的话语,把意思表达出来。
【教证】《入行论》:“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
3.应发誓断除粗语。
在诸佛菩萨和上师面前发誓,今后不讲粗语。即便生气的时候,也要能生起正念。
二、戊四(精进)分二:一、教诲精进之对境;二、教诫表里如一之精进。
精进的本体是喜欢善法。只有为自他今生来世的快乐作奋斗,才是真正的精进。
二.
己一、教诲精进之对境
今明后明至究竟,今暗后暗至最终,
今明后暗至终点,今暗后明至圆满。
如是四种类型人,国王当做第一种。
1.释义:
每个人的今生来世都有明(快乐)暗(痛苦)的不同差别,由于各自的业力和因缘不同分为:
今生光明、来世光明——即生中生活得圆圆满满、幸福快乐,来世乃至生生世世也享受安乐。
今生黑暗、来世黑暗——指即生中苦不堪言,来世也非常痛苦。
今生光明、来世黑暗——是指今世安乐无比,后世痛苦不堪。
今生黑暗、来世光明——是指今生虽然饱尝痛苦,后世却踏上幸福之路。
龙猛菩萨要求国王应该选择做第一种,今生行持善法、看破一切,不会有痛苦,来世也是非常快乐。
2.精进行持善法得安乐。
①【教证】经论:“精进修持安忍者,即生中不离快乐,死时成群结队的天人会降临,在鼓乐声中迎接他前往善趣。”
②行持善法的人今生来世都快乐。
A.今生中非常快乐,来世不会堕入三恶趣。
B.最终必定超胜轮回。
三.
己二、教诫表里如一之精进
当知人类如芒果:外似成熟内未熟,
内成熟外似未熟,内外未熟内外熟。
1.释义:
在精进时,要认清人类有几种不同的分类,就如芒果一样。芒果可分四种:
一是外表已经成熟,看似可以享用,但里面很生——这种人行为上十分如法,但内心的境界并没有与行为相一致。
二是里面早就熟透了,但外表还是绿绿的,好像没有熟——内心与佛法完全融为一体,但表面上没有成熟,甚至疯疯颠颠。
三是里面没有熟,外面也没有熟——这是普通的世间人。
四是里面成熟了,外表也显出成熟的样子——比如自古以来公认的大成就者、大修行人,包括我们法王如意宝。
【教证】《水木格言》:“佛说内外熟生,芒果分为四种,根据内心行为,人分贤劣多种。”
2.对他人不应妄加判断。
①【教证】佛陀:“除了如我般的补特伽罗以外,其他众生均无法了知别人的相续。”
②无法根据外相判断内在境界。
A.一个人看似颠颠倒倒,却不一定没有境界;
B.一个人威仪非常庄严,走路都不敢踩地,也许只是一两天的新比丘,不一定有真实境界。
3.初学者应该做表里如一的内外成熟者。
①内在没有成熟,外在却有种种成熟相,叫做“诈现威仪”;
②虽然有一些超胜的境界,但行为却疯疯颠颠,别人也不一定接受得了。
四、戊五(禅定)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后行。
己一(加行)分二:一、断除违品散乱;二、修行同品四无量。
庚一(断除违品散乱)分四:一、断除对境之散乱;二、断除世间八法之散乱;三、断除财物之散乱;四、断除受用之散乱。
辛一(断除对境之散乱)分二:一、以转变内想之方式禁护根门;二、以知对境之法相方式而断除贪执。
壬一(以转变内想之方式禁护根门)分四:一、教诫防护根门不贪他女人;二、教诫护根门防止其他欲妙;三、未护根门之过患;四、佛陀赞叹护根门。
四.
癸一、教诫防护根门不贪他女人
切莫眼瞧他妻室,若睹亦随其年龄,
作母女儿姊妹想,若贪真观不净性。
1.释义:
你不可故意盯着他人的妻子看,一旦不小心看到了,也要根据年龄,如果比自己年长,那就作母亲想;比自己年轻,就作女儿想;若与自己年龄相仿,则作姊妹想。假使这样也不能避免生贪,那应该观其不清净性。
2.依靠经教等窍诀调伏自己守护根门。
①不故意盯着其他女人看,不小心看到后作亲人想。
【教证】《杂阿含经》:“若见宿人,当作母想;见中年,作姊妹想;见幼稚者,当作女儿想。”
②对自己的家属有满足感。
【教证】《华严经》:“行菩萨道者,于自妻常自知足。”
③修不净观。
A.通过剖析异性的身体没有一处干净地方,断掉相续中的贪心。
【教证】《中观宝鬘论》:“女色皆不净,汝贪由何起?”
B.学习《入行论·静虑品》了解到身体不清净,没有什么可贪的。
④观空性:学习《入行论·智慧品》,从根本上了解贪执者的我和所贪的对境都不存在。
3.上师教诫:在家人要过清净的生活。
虽然无法彻底根除不净行或者贪心,但应该有满足感,在清净的生活中行持佛法,这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五、
癸二、教诫护根门防止其他欲妙
当如闻子宝藏命,守护动摇之内心,
犹如猛兽毒刀刃,怨敌烈火厌欲乐。
1.释义:
要像守护闻法、孩子、宝藏、生命一样,千方百计地护持根门,防止对外境的色声香味等生起贪染。就好比凶恶的猛兽、剧烈的毒药、锋利的刀刃、残忍的怨敌、熊熊的烈火,我们稍加接触,便会感受巨大伤害,其过患无量无边。
2.依靠类比等窍诀调伏自己守护根门。
①闻法:听闻佛法务必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完全专注于对境。
②母亲看护孩子:现在的母亲每天都很担忧,孩子上学时又去送又去接,就算白天上班做事,心里也一直惦念着孩子。
③看护宝藏:钱包、银行卡就是有些人的宝藏,拥有者随时对它小心保护,生怕被小偷偷走了。
④生命:每个众生最爱护的就是生命,生命一旦受到威胁,会全力以赴地进行对抗。
3.贪执外境,不护根门的过患。
①凡夫人的心刹那也不安住。如果心一直这样下去,会把我们带入危险的境地。
【教证】《妙臂请问经》:“心如猿猴,贪著诸境乐而不舍。”
②【教证】《方广庄严经》:“我知妙欲诸过患,争论怀恨忧苦根,如同可怖之毒叶,如火亦如利剑刃。”
③无著菩萨:五欲六尘如同捕鱼的诱饵,鱼儿被贪欲所牵引,尝诱饵时就会被钩住。同样,凡夫人也因为贪著妙欲,被贪欲所钩,而在轮回的网中永远无法解脱。
④贪执色法就像飞蛾扑火,贪执声音就像野兽听猎人弹琵琶。
4.时刻护持自心,不要为违缘所转。
①依靠诸佛菩萨和上师们的窍诀,尽量守护自己的心。
②一有贪执,马上要认识到:“再这样贪下去,我在轮回的铁网中,永远也解脱不出来。”
③提起诸佛菩萨赐予的智慧宝剑,奋力斩断迷乱之网!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
往期文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