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辅导 | 《佛说阿弥陀经释》第01课
法师辅导
净土法门的重要性
1.选择《净土法》,就是希望临终时,甚至在即生中有自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的缘分。
2.共同目标:创造非常常好的缘起,缘于《净土》这样殊胜的法门,期望命终时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希望善始善终,每堂课好好复习,好好花一些心思,道理懂得之后才能谈得上如何缘于《净土》法门去修行,最终得到殊胜的解脱,最后实现自利利他的目的。
4.作为修行人需要能够通过《净土》法门达到解脱的目的,前提是应该懂得如何能够往生的条件和必备的因素,最终才能够在临命终时自在无碍的往生希望极乐世界。
5.不管学哪一门课都可以归到《净土》法门,《前行》也可以说是殊胜的《净土》法门。因为《前行》通过发心、共同加行、不共同加行修集完之后,最终归到捷径往生法,只不过通过殊胜的带有藏传佛教特色的窍决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殊途同归。
6.《净土》法门是一切显密修法的最佳捷径。
7.尤其现在到了末法时期,大圆满自宗修法的传承祖师法王如意宝也是示现了精进修行大圆满,临终时示现的是依靠大圆满而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不同,目标一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西方极乐世界,以及阿弥陀佛都会有极大的信心,也是未来修行一个主要目标。
8.发愿:为了自他一切众生都能顺利无碍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如理如法的、一心一意的听闻,积极努力的培积在即生中能够往生西方净土 的所有资粮。
9.一切功德,讲闻功德最大,能够创造圆满福德的缘起,一定要具备如理如法的闻法方式并带有稀有难得之心,因为接触到了《净土》、听闻了《净土》教言、依《净土》法门的教言去修行而得到圆满,暇满难得的人身是不虚耗的,非常的具有实意。
10.希望每一个人在选择净土法门的这条路上,闻法精进,只进不退,创造往生极乐世界的法缘。
闻法必备的条件——发心:
《净土》法门是能够即生解脱,即生成就,乃至于即生成佛,特别殊胜的大乘修法。
1.大小乘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发菩提心。
大乘就是发起非常殊胜的、誓愿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所有的集资净障的修行方便,常规的放生、持诵经咒、顶礼、忏悔、乃至于闻法,都是围绕让一切众生都能顺利自在、没有障碍的往生极乐世界的发心而摄持自己平时言行的修行
2.一个人想要真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归摄来讲,显宗是以信愿行三个条件;而藏传佛教是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明观福田。
第二.集资净障,修学净土,往生的资粮要圆满,往生的障碍要遣除;
第三.发殊胜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乘净土法门是非常稀有、殊胜、最佳捷径的解脱之道,所以要以菩提心的发心去摄持能够快速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
第四.发清净愿,与显宗信愿行有相合之处。
3.发心比正行更重要。
宁玛自宗传承上师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提到发心的重要性:
即便是修无上大圆满的修行人,如果带着人天福报的心去修行,所修行的无上大圆满法就会将其带入人天福报中;如果希求自我解脱,就会带入自我解脱道;如果是为了自他一切众生全部都能够成就究竟佛果的的菩提心的发愿而修行,那么无上大圆满法就会将其带入佛的果位。
闻法方式:
1.所断之行为:
谴除三过、六垢、五不持是基本的要求;
①三过:
►耳不注如覆器,听闻要专心,耳根专注在法义上,专心致志,否则影响闻慧;
►意不持如漏器,如理如法,认真听闻,否则影响思慧;
►杂烦恼如毒器,如果听如此殊胜之法发心不正,较真儿、攀比、竞争,目的求人天福报,也是杂烦恼。对法的恭敬心,欢喜心很重要的。
②六垢:
傲慢、无正信、不求法、外散、内收、疲厌,这些过失都是缘于法而来,对法的意乐不强,内心过于紧张而昏沉,分别念重,都要断除的。
如法的闻法方式是,依法不依人。缘于对法的恭敬心和稀有难得之心,会满心欢喜,如理如法的听闻。
③五不持:
►持文不持义,耽著在文句上忽略了意义。
►持义不持文,懂得意义却不讲究文意,不圆满,也不中道,也不合理。
►未领会而持,没有懂得真正的佛法要义。
►颠倒而持的情况。
►上下错谬而持,修行次第不圆满。
懂得闻法的方法,避免闻法的歧途,让每一堂课的听闻都能培积到最圆满的功德。
2.应取之行为:
①窍决:
布施度(听法前,做闻法供养:佛台前五供、供灯、水、供香等供养。)
持戒度(洒水扫尘,铺设坐垫,把经堂打扫的很干净等)
安忍度(不管时间长短,寒热饥渴都能够忍耐,对法义完全有堪忍心接纳)
精进度(精进努力的闻法,对法有好要的欢喜心)
静虑度(一元专注闻法)
智慧度(依法谴除自相续中的疑惑,邪见)。
六度在一堂课中圆满具足,功德乃至成佛之间都不会空耗,生生世世的菩提道中都具足,非常殊胜的功德。
②只要调整好心态就会获得殊胜的功德。
佛经是佛陀的真实语
如是我闻。
释义:我是听佛这样说的,如理如实的宣讲,不是分别心改造或自己的理解而说,佛陀如何讲,便如实复述。所讲内容真实不虚,绝对是佛的语言。
佛经分三种:
一种是佛亲自说。
一种是佛的加持而说,指的是某一位菩萨或修行人,通过佛的加持,他所说的语言与佛所说无二无别无异的力量,如汉地的《心经》。
一种是结集,经佛陀开许,由僧人一起结集把当时佛陀所说的话保留下来的方式。佛法历史上有三次结集,只最后一次结集留下了文字。结集在当时全部都是阿罗汉以上的圣者,具足不忘陀罗尼的功德。阿难,佛陀的侍者,具有多闻第一的功德,对于佛陀所说的教言丝毫不忘。一直跟随佛陀,听法最多,完全能够复述出来。
只要经文中开示有“如是我闻”,可以证明这部经典的内容真实可靠,没有欺狂性。
五圆满
说法者与听法者都要具足五种圆满:
每一部经典都具足五种圆满来宣讲;听闻者也要具足五圆满。
1.本师圆满:是佛陀宣讲。佛,就是本师。
2.时间圆满:当时的时间,一时,就是时间圆满。
3.环境圆满:听法的场所,此处是指舍卫国祈树给孤独园
4.法圆满:《佛说阿弥陀经》
5.眷属圆满:密宗观修方法是把周围一起听闻者观为清净的本尊,显宗角度来说大家都是对净土法具足信心的修学者聚集一堂,共同学习。
巨大福报与功德的来源
给孤独长者和自己的妻子曾经七次散尽家财,佛教中的舍得舍得,舍得净就得的圆满。福报不是无缘无故来的,最后自然而然具足圆满之福德。
作为佛教徒要具足因果正见,懂得因果规律。如果想感召生生世世不贫穷,直接的因就是做广大布施,具足大功德。
在家人的理财方法
佛陀在经典中对在家人理财方法,就是合理分配财产为四份,一份做上供下施,一份做资金周转,还有一份是正常生活支出,最后一份要留下保底的钱备不时之需。
作为在家人合理分配财产,用一小部分财产作为上供下施的因缘,以殊胜的发愿摄持,乃至于可以积累生生世世的福德资粮,受用不缺。但生活资具也要保留,要有适量度的把握。
作为修行人要学会发愿
要懂得培积净土方面的功德,在做任何善法要学会以愿力行持,哪怕是小小的善根功德,哪怕是对别人产生的一丝善念,哪怕是清理了路上碰到的硌脚石头。如此这样小小的善法都要发愿:以此功德自在而没有障碍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自他一切众生的自相续融入佛法,将众生的垢障得以清净。
生活转为道用的善巧窍决
愿力和解脱挂钩,所有大大小小的行为,哪怕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扫地、擦桌子、洗碗、洗衣都可以转为道用,转为善的心念,转为真实的具有大悲菩提心的修行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位众生及家人。生活中学会运用修行,不忘佛,不忘众生,时刻保持善念,这是最好的修行。
修行之初,要学会调心,很重要,很殊胜的方便方法。调心的窍决,经常串习,让自己的心处在很愉悦的状态中。要想今天终于遇到佛法,开始修行即生成就的法门,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就因为这样的因缘使得暇满人身真正具有实意。愉悦的面对生活中的顺缘、违缘,善待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每一个对境,这样才真正的和阿弥陀佛结善缘。
五根识所感的悦意对境,美好的街景、风光、看到的俊男美女、高楼大厦的气势庄严,堵车时看到的长长闪烁的车灯等,马上意幻供养上师三宝,烦躁的心念转善、转三宝,调整为相续中真实具有智慧、悲心的大乘修行人。
所有调整之后的功德全部回向于自他一切众生早归极乐,这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发心师兄:定解G01
审核师兄:定解B21 .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