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5课
脉络梳理
课前引导
上节课主要讲“所讲之法”中的“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的“思维特法圆满”。主要对34种(18+16)暇满自性进行了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所讲之法”中的“共同外前行”之“暇满难得”之“思维难得之喻”。具体讲述了十八暇满中,想要具足十种圆满极为困难,并分别从五种自圆满和五种他圆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开示。
讲记脉络
“人身难得”中暇满之自性
一、具足十八暇满相当困难,完整具足十种圆满更极为难得。(1-28)
(一)从五种自圆满分析:(2—8)
若具有业际颠倒、不信佛教中任何一种,则学佛之事无法成办
三门造恶业或一切修行只为今生利益,都属业际颠倒者
🔹业际颠倒的过患:相续中不会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4-5)
🔹 对治方法:理论上再再思维,避免成为形象上的修行人(6-8)
(二)从五种他圆满分析:(9—28)
若没有皈依佛门,也就没有被善知识摄受,学佛不可能成功
即便被善知识摄受,但没有坚定信心,最终也可能会退出佛教团体(10)
皈依佛门,若只是表面上得点法,大小乘信念在相续中并未生起,也不算真正的佛教徒(11—28)
1)小乘行者:要了知轮回一切无有实义,进而生起出离心(14-20)
2)大乘行者:要生起无伪菩提心,发愿利益一切众生(20)
3)凡夫修行人:要对上师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的坚定信心(21-28)
🔹 视三宝为终身的依怙,诚心皈依,公案:格西阿旺彭措(22-24)
🔹 地位再高,善法功德再大,若信心只停留表面,并不一定是佛教徒(25-26)
4)对照教言时时调整自己,成为真正的修行人
二、如实了知、观察暇满自性至关重要,公案:罗洪先出家(29—34)
(一)过患:不懂得暇满难得的道理,就会随世间八法所转,空耗人身
(二)方法:好好观修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一、以盲龟入木轭来比喻,说明获得暇满人身极其困难(1—7)
(一)认真观修暇满难得,可最终获得成就,公案:童子亲身尝试盲龟的比喻
(二)获得人身则应尽量造善业,否则造恶业的人身并不难得
(三)从恶趣中获得人身极为不易,更应珍惜
二、观修人身难得,获得修行动力(8—13)
(一)修的利益:
观修人身产生定解后,后面的磕头、供曼茶才会轻而易举
对人生的主次有所区分,不会散乱于生意、赚钱、睡懒觉这些世间琐事上
寿命无常等修法也很容易修
明白不能空耗人身而要精进修行,就会一生受益
(二)不修的过患:文字在自相续中无法显现,即使偶尔显现也不可能长久留存
三、佛教经典中还有其他比喻说明人身得之不易,我们也应产生深刻的认识(14)
编写师兄 定解X04
审核师兄 定解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