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私记缘起|《影尘回忆录》/ 连载002 Back

私记缘起|《影尘回忆录》/ 连载002

大光法师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6-09-06

倓虚大师的传奇一生


No.002


私记缘起
时代的浪潮在汹涌不停的奔驰着,历史的发展也随了时代的不同而演进。人生像一个大的舞台,历史是一部常的剧本,古今来多少出身不同的人们,在各种变幻不同的时代里,扮着出没不同的角色,演出历史不同的剧本。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世法是这样,出世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溯自二千九百多年前,释迦世尊降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国,说法五十年,住世八十载,末了开权显实,演了一幕教化人天的悲喜剧,便示寂入灭了。跟着佛的弟子,把佛的言教结集起来,有了后人所读的经,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绩。
  
汉明帝时,佛法传入中国,迄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了,中间大德辈出,递有兴废,历史上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记载。近世纪来,科学昌明,佛法式微,南北各地大德,肩荷着如来家业,以坚毅无屈的精神,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方便权巧,出没隐现,实行其弘法利生的工作,教化其应度机宜。这些位受佛咐嘱的如来使者,论本迹、论度生,亦各自有其不同的因缘。
  
本书是湛山倓虚大师徇众请求讲述其平生事迹和各种弘法因缘,由大光私记成书的。此虽个人传记,算不得什么重要历史;然而传之将来,或不免为史家所据为写史的较详确的文献参考;最低亦可藉此了解到当时佛教情形的一斑。因此在未阅本书前,先谈谈记述本书的经过,也算是一个缘起吧!
  
那是一九四〇年我正在当禅和子,到处求师问友,挂搭参访。同参道友聚在一块时,每每谈起当代大德的弘法事迹来,谓各自有其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们像空中的瑞霭慈云,庇荫着每一个后起的僧材;像天上的日月星光,照耀着世界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令人们拥护着,向往着。据说这些位大德,多数是示迹在中国的长江南部,化缘也盛兴于南部;纵是示迹在北部的,其应化因缘也随了自然的趋势而南移(这大概是指印老和弘老)。如果说示迹在北部,而又久于支撑着北中国和东北边陲佛法的,那就非倓虚大师莫属了。自那时起,我以好奇的心理,注意搜集他老的史料;可是限于口耳传闻之间,所得有限,其他有关书刊记载所获无几。这大概是他老一向只顾事实,不重宣传的缘故吧!
  
一九四一年夏,我在北京中国佛教学院读书,这里边有很多是大师的旧学生,而且多数是东北籍的。在和他们的谈话里,我又得了些关于他老的轶事。过后五年间,在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里,我又听了他老两次开示和一卷《心经》、一部《始终心要》,这便是我亲近他老的开始。
  
一九四五年夏,离北京南下,在济南逗留了一个时期。一九四七年春,由济南到青岛,那时正值大师在天津讲经并策划修大悲院,以后又去长春传戒。我到湛山一年多光景,每与同住师友谈起关于大师的经历,以为他们随侍日久,必能知道的较多较详细;然而事实不然,他们也一样的懵懂,有些事情也只是仿佛依稀的说个大概,详细情形就不知道了。
  
一九四八年夏初,大师由长春经平津回青岛,主持湛山校务(当时我曾写《大师归来的前前后后》一文,登《觉有情》月刊)。当时因在长春时,曾受饥荒影响,病体还没复元,所以暂时休息,没与学生上课。这时我认为是我搜集大师事略的一个最好机会了。当时我曾这样想:过去祖师大德,其事迹经人记述流传于后世者,史不乏例。如明末见月律师,曾把自己一生经历,应大众之请,写一部《一梦漫言》,不但其文字脍炙于人口,其砥节砺行实垂范于后世!今大师已是垂秋之年了,于佛法颇多贡献,著述虽已有刊行于世,而一生经历尚罕有人知,为利后世计,似已不容缄默。为了这种心理的驱使,到了快到暑假的时候,我乃从中发起,请大师讲述其出家前后的经过,和在各地盖庙、兴学、弘法的各种因缘。当时大师没允许,他老回答的意思是说:咳!事情过去的过去了,现在的现在,未来的未来,有什么可说,说也不过是些前尘影事。后来我又拜托本寺方丈善波和尚、主讲澍培法师、教授王居士等,重去启请,经过再三的恳求,总算得到他老的允许了。那时正赶放暑假,每天早饭后讲一堂,每次讲一个多小时,把他老从小到老的一些经验阅历和各种弘法事迹,以家常叙谈口吻一一道出(但并不知有人为之纪录)。从五月底讲至七月初,讲了约一个多月时间。大师讲的时候,是想到说到,称性发挥,不但把故事的题材说得轻松动人,且有意义、有次第、有兴趣、富于幽默感,故使得每次听讲的人都哄堂大笑。平常跑街办事不到课堂的人,这时也都跑来听一个钟头的讲。几十年来,他老之所以能方便度生,能接引人,能摄受人,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暑假完了,大师又照常恢复了他的市内弘法工作。原来在青岛市内,有一处湛山精舍,是湛山的一个弘法支院,里面设有青岛市佛教会和佛学研究会。每到礼拜天的下午,向例由湛山寺派人去办公讲演。这里距湛山五六里,来回坐马车,约一小时。那时我乘去佛教会办公之便,得侍讲筵,来去和大师同乘一车,藉机把书内之事由待补充或年月之待稽考者,一一就便提出询问;或有时入室请益,均蒙一一答复。不过有些地方的经过,当初是用大师的名义影响或由大师计划经由他人负责建设起来的,其详细情形,连大师自己亦不甚清楚,虽经与各方通讯搜集,终以时会非常,探访非易,就只好从略了。
  
之后我把记稿上的速记符号填起,然后慢慢整理,这使我感到是一件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因为大师所经过所创办的事情,大都是同一时期的,例如:在奉天万寿寺办学时代,就开始修着营口楞严寺,修着哈尔滨极乐寺,修着长春般若寺,也修着沈阳南关般若寺,同时还应各地之请去讲经。事情的穿插,像乱丝般的团笼在一块,讲的时候,固属要提前想后,说东顾西,可是在整理时,也是最感麻烦的事!如果按当时的事实经过,则茫无头绪,按年代先后,则又恐顾此失彼,稍一思考,抉择不慎,便模糊过去了。
  
最初我整理这稿子时,是先用第三者立场写出来三章,前面还有一篇序言。后来感到有两种不妥:一是因大师的慧业与事业二者各自有其高标独特之点,如以凡情妄测,难免深浅失当;二是以历史观点写他人传记,为顾念其本身事实,势必扬弃许多不必要的材料,可是这些材料如仍原之于传记本人之口,则又颇觉宝贵。基此之故,仍以讲录方式,将横竖复杂之事实,作分门别类之排比,然后按年代之先后,前后错综,次第加以叙述说明,这样写出来之后,则大师自大师,一切皆属本来面目。但其中亦有不按年代先后者,如修天津大悲院时,是在修青岛湛山寺以后,叙述时,却把大悲院列在湛山寺之前,这是因大师晚年栖迹湛山,人以“湛山大师”称之,故以湛山殿其后。至于文字方面,巧拙如何,不敢自诩。不过为顾及兴趣起见,在着笔时,会尽量保持当日大师讲述时的轻松口吻,多少还带些文学性,免致读起来生厌!
  
从一九四八年冬开始整理出来八章,后来因我在常住里担任了一点别的事务,就把这事搁下了。一九四九年春,随大师南访香江,值华南学佛院创办,在这里又藉机把全稿续整完竣。至于本书的命名,因大师在末了结束其谈话时会引《楞严经》上的话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大师自己亦说:“我所说的话,并没有什么记载,只是六根对六尘,在六识上留下这么些影子。现在所说,无非是在这些影尘上,作一种往事的回忆。”因此名曰《影尘回忆录》。计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凡三十万言。并为醒目起见,在清稿时,酌为分章节段,因意命题,大师生平事迹,于焉可见一斑了。
  
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人,一九一七年,四十三岁,跟涞水县高明寺印魁老和尚出家,又依谛闲老法师圆受具戒,继入观宗寺佛学研究社专攻天台一宗,深得谛老器重,曾亲书嫡传天台宗第四十四世法统授之。一九二〇年,回北方后,即随了各种不同的因缘,从事办学、修庙、弘法等工作,三十年来未曾稍憩。计自一九二一年起,共创建十方弘法大丛林九处,弘法支院十七处,佛学院十三处,在家中学两处,小学两处,印经处两处,谈经二百余会,著述十余种。曾在门下受业学生一千余人,培养已能在各地担任弘法事业者三十余人,传法者十四人。计三十年来所有徒弟、徒侄、徒孙、戒弟子、皈依弟子、学生及各地直接信众法眷属等不下十几万人!其间接者则又不知凡几。这是我十几年来搜集大师事略所得的综合缩写,也就是本书所欲叙述的经过。
  
窃以天台宗发源于北方(北齐慧文,元魏慧思),盛弘于南方(慧思以北人南游传智者),入民国后,又从南方盛弘于北方(大师跟谛老学,回北方后,专弘天台一宗)。今大师又从中国的东北边陲飞锡到海外的岭南来,期以天台心印与曹溪一脉相辅并宏,亦属法运攸关。几十年来他老在北方对佛法的宏传与建树,当然不用说大家也会知道的。不过以北人乍到南来,基于双方的了解不够,言语捍格,所以初时印象似较浅淡。就在这当儿有人得悉大师的回忆录未出版,为了对大师有较深的认识,于是竟相索阅,阅后又去和大师接谈,这时大师才知道他在几年前所讲的自己的身世已经编录成书了,于是把稿子要来自己阅了两遍,结果给撕掉了不少。所幸没给完全烧掉,所剩下来的稿子仍由大光保存,中间几经师友们敦促出版,都为大师以“多事”所阻。
  
最初我为了求得对大师的事迹知道得较详细较清楚,曾尽量从各方面搜集,最后幸承大师亲口讲述,总算得如所愿了。可是我知道大师的同参、道友、学生、弟子私淑弟子和各地信仰大师的人,多得很,恐和我同感欲知其史迹者尚不止我一人,因此不揣简陋,冒大师“多事”之责,把这本私有笔记,付之剞劂,公诸同好。自知才辁任重,错漏难免,尚祈大德贤哲有以教正。



 佛历二九八一年岁次甲午浴佛节日
大光写于香港荃湾弘法精舍华南学佛院教授室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楞严经》



- 未完待续 -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