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沙龙 |《缘起赞》第五课报道——醒梦空间
Lesson 5 2017.11.12
每个人都经历过梦境,梦是真实的吗?若不真实,因何它与醒的世界如此相像?醒的世界是存在的吗?存在的话,因何它会出现在梦境中?
11月12日,《缘起赞》第五课开启,法师以“醒梦空间”为题,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辅导——万法是空性的,为什么当下会显现为有?如何把握缘起?
佛陀具有无上甚深的智慧,用梦境来譬喻“缘起即性空,性空即缘起”的真谛。
如果万法皆空,缘何会有山河大地?正如影片《盗梦空间》展示的梦的运作机制一样,在梦境中,我们感知着世界,同时也在创造着世界,通过梦里的眼识、耳识等六识去创造。尽管梦境很真实,但是我们当下也在这个梦中。其实,梦和醒是没有分别的,因为我们堕入了分别执著,所以才会陷入了自己的显现当中。
佛陀开示,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恰恰相反,空性是什么都有,正是因为空性,才能随因缘而显现各种各样的存在。
如《楞严经》所言:“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所有一切都是从无明来的。那么到底这个无明是怎么来的?
佛陀告诉我们,所谓无明的根本是忽然出现的,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去认清万法是空性的,我们要从源头上看,而不要执著于当下的存在。心的显现,好比用水去阻断水流,水压能在几秒之内让你前功尽弃。又如途中的旅人,从火车窗看到的乡村和城镇,并不会减缓火车的速度,而火车也不会对它们造成影响。两者互不侵扰。
我们照见的境界是缘起显现,而不是真正证悟的圣者境界中的缘起性空,但千万不要忽视缘起。索达吉堪布在微博中曾阐述:不要太执著于眼前的一切,一定要用智慧去观察。
我们不能因为不懂,就害怕把自己的疑惑和见解晒出来,如堪布所指导,我们要再三详细地观察佛陀以及佛陀的讲法,观察诸比丘、诸智者的见解,即便我们暂时没有办法真正体验和理解佛陀的智慧,但是要对佛陀生起定解,顺着这些缘起的道理去做,最后才能有机会证悟。
我们应该通过闻思缘起性空正理,生起对缘起的正见,而不应该落在偏空见中,在证悟和修行上去把握这个见解,顺应这样一个缘起性空的境界,对空性的见解越来越把握好时,对修行也越来越深,才能更加接近空性的境界。
那么,该如何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份缘起呢?
《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如梦幻泡影,皆是虚妄。
凡是因缘所生的法,都是如梦如幻的。那么,缘起为何无缘无故会产生?
借助梦境很容易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梦境,这个世界是因为无明而来的,无明的观点产生了广大的无明的法,从而具有了因果的特性,如云朵骤起忽现,漫舒漫卷。无明在念头里产生,人便有了执著,因而不断形成其他的念头,最终形成广大的轮回果报。
缘起和空性不是白绳子和黑绳子,它们是无二无别的。落脚点又回到了佛陀告诉我们的缘起上,往往我们在理解上能够了知,但在行为上却很难做到。见解和证悟不一样,两者是一而不是二。诸佛菩萨所照见的世界才是究竟的空性境界。
法师一边阐述,一边回答学员们在公屏上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讲解最后,法师与学员们一起观看影片《盗梦空间》,以此思维梦和醒的境界,思维中观智慧。
11月13日,学员们如期来到“醒梦空间”的讨论课堂,今天的课堂与往日不同,因为课后作业是一次关于醒和梦的观察思考。
我们进入梦乡时,能否发觉自己什么时候入睡?能否发觉自己何时进入梦境?能否觉察自己在梦境当中?能否记得梦境所有内容?
学员们纷纷在公屏中分享自己的答案,答案统统都是“不能”。
法师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对现实的了知都是空性的,其实,梦和醒只不过是我们习气的显现,梦到好与不好都是一样的,没有必要执著,习气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力量。我们要在平时的观察中串习中观的智慧。
通过学习中观,我们会知道,很多执著都是没有必要的。莲花生大士曾开示: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末细。
空性见解达到非常高的境界,我们才能了知空性的真谛。也只有生起空性正见,才能真正从因上去作取舍。人们常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对果比较重视,却鲜少能了知因,佛陀告诉我们,每一个当下都是因。于是,在缘起见解的学习中,对上师生起正信就是最好的缘起,我们要不断抓住缘起,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思维抉择正确的智慧。
最后,法师带领学员们进行禅修。殊胜的缘起就是皈依发心,这也是禅修的第一步,然后是排垢气,继而观佛像、观缘起,随后自然而然地进入禅修的境界。
课堂结束前,法师一再强调,禅修不是什么都不想,如何学习禅修呢?初学者可以通过《日休闭关要诀》《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进行学习。
下节预告
点击“阅读原文”
可下载《缘起赞》沙龙第五课录音及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