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上师开示】对异性——你到底在贪执什么呢? Back

【上师开示】对异性——你到底在贪执什么呢?

索达吉堪布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8-03-16



2018年3月16日,农历正月二十九。

药师佛节日


药师佛心咒:

喋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喇杂 萨目嘎喋  梭哈





若谓喜彼肉,

欲观并摸触,

则汝何不欲,

无心尸肉躯?

如果有些人不喜欢木棉枕,只贪爱异性的身体,对于这种身体,不仅想接触、拥抱、抚摸,而且要经常看到,哪怕短短地看一眼也心满意足。假如暂时没见到所爱的人,自己就实在受不了,这完全是一种爱别离苦。所以感情的确是一种执著,但这种执著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应该从方方面面来剖析。

 

作者在分析这种观点时说:你一定要搞清楚,你所贪执的对境,无非是骨肉组成,如果你喜欢女人的细嫩肌肤,所以要看到并抚摸,那你为什么不贪求那已离开神识、躺在尸陀林或棺材里的无心尸肉呢?

 

比如你所贪爱的人刚死不久,如果天气不太热,十来天之内,身体的肢分会完好无损,秃鹫还没有吃掉,也没有被火烧成灰或者做水葬。既然你喜欢她的皮肉,想要抚摸、接触,那现在为什么不去拥抱她呢?躺在棺材里的身体,以前不一定能经常得到,现在她也比较有空,没有事情做,那你应该把棺材做大一点,跟她一起躺在里面,同时要记得在棺壁上凿一个缝,以方便自己透气。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既没有人干扰,也不会有人跟你争,机缘如此殊胜,你为何不好好把握,在棺材里抱着她享受呢?然而那个时候,很多人不要说看着她、拥抱她,连靠近都不愿意。

 

有些人的爱人死了以后,刚开始抱着尸体痛哭失声,但一会儿就放下来了,根本不愿意永远抱着,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贪心在作怪。若真正用智慧来观察,不管是活着的身体、死了的身体,除了皮肤、血肉、骨架、五脏六腑及粪尿等以外,里里外外找不到一处干净的地方,你到底在贪执什么呢?

 

阿罗汉莲花色比丘尼,曾于追求自己的少年前,以神通节节肢解她那美丽的身体,可是除了三十六种不净物外,她身体没有任何精华可言。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神通,但也可以借助X光、CT等科学仪器,通过从里到外的观察,不管是美人还是丑人,身体都没有可贪的地方。

 

但是,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串习,颠倒执著自他的身体为干净、美丽,用很多虚假的语言冲击自己的大脑,始终认为对方真的好看。其实懂得这些道理之后,所谓的贪执在对境上并不存在,正因为不存在,所以男女感情是不可靠的。

 

月称论师讲过一个故事:以前有对夫妻,开始时感情不错,一些男人找他妻子调笑时,她立即回到丈夫身边,说自己很讨厌那些人,以后他们再来的话,自己会立刻喊叫,让丈夫速来解围。但日子稍久,她与那些男人勾搭上了,并跟他们发生了关系。自此以后,她经常花言巧语地欺骗丈夫,偷偷出去与别人鬼混。后来她丈夫发现了,想起她以前所说的话,明白所谓的感情极其虚伪,由此生起极大厌离心。

 

现在的世界上,不管是东方人、西方人,最初对自己的伴侣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将一生的幸福建立在对方身上,但因为每个人的业力不同,再加上爱的本体根本不存在,所以往往是大失所望。要知道,爱如果是真实存在,那它永远也不会退失。《释量论•成量品》中说,比如你喜欢漂亮的异性,这种漂亮如果在本质上存在,那不可能随因缘而改变,任何一个人看见他,都会产生贪心。而实际上,不要说别人,就算是自己,可能也会今天爱他,明天恨他,对他的感情反复无常,无数人的经验足以证明这一点。

 

现在的那些明星歌星,很多人哪怕看一眼,也觉得特别幸福,若能接触他的手,可能永远也忘不了,觉得自己已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这些追星族特别疯狂,所作所为也非常可怜,然而,这种可怜在我们身上也很容易发现——不该贪爱的,偏偏执著不放;值得追求的解脱妙法,却兴趣索然。大家若能从道理上认识到这一点,修行才会逐渐走上正轨。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



每日在线供佛

在网上供养如幻的佛,同时发愿、回向,也能产生如幻的福德。

- 索达吉堪布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在线供佛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利己和利他一般不会有矛盾,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有冲突。此时要观察自己的心,如果调心能力比较强,会放弃自己而帮助他人。这种精神非常高尚,是修行中比较高的层次。如果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先利己也未尝不可。但是有一个原则——利己时不能害他。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