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学习】能断 046:菩提心也分世俗、胜义(十七品)
发了菩提心的人,应该如何安住、如何修行、如何调伏自心?佛回答说:方法是非常多的,但最究竟、最殊胜的就是发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 之二
菩提心也分世俗、胜义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佛告诉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无上正等觉之心,理应如此观想:我虽然发了菩提心要灭度天下一切众生,但实际上,没有所灭度的众生,也没有能灭度的我。”
前面须菩提已提出问题:发了菩提心的人,应该如何安住、如何修行、如何调伏自心。佛回答说:方法是非常多的,但最究竟、最殊胜的就是发菩提心。
华智仁波切说“有者此足够,无者不可缺”,指的就是菩提心,如果有了菩提心,一切都已经圆满了,不需要再修其他法,但若没有菩提心,什么法也修不成。噶当派的《加行宝鬘论》中引用了许多讲菩提心功德的教证,如果方便的话,我想给大家翻译出来,你们学好了会有很大利益,但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若想真正调伏自己的心,必须在相续中生起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什么是世俗菩提心呢?“我应灭度一切众生。”因为三界轮回中的众生都当过父母,他们现在沉溺于轮回大海中,故应想尽一切办法救度,使他们获得佛果的安乐,这种发心就是世俗菩提心,它又分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两种,此乃世俗中最好的调心方法。
从胜义来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所灭度与能灭度并非实有,二者都不存在,这即是胜义菩提心。
作为一个修行者,分析万法时必须分开胜义谛和世俗谛,否则不够究竟。月称论师说过:“因为对诸法有见到真实、虚妄的差别,故有胜义谛、世俗谛之分。”依此二谛的分法,菩提心也分两种:一是胜义菩提心,一是世俗菩提心。
按照次第来讲,首先要了解世俗谛,再进一步了解胜义谛。也就是说,我们先要发起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圆满之时,了知它并非究竟,然后以般若波罗蜜多来摄持发起胜义菩提心。若依靠这种方便方法,自心必定会得以调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