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虔敬的起点是剥去你的证件
Back
虔敬心(devotion),最初常起于感到自己的不足。譬如开始对生活感到难以应付或感觉困惑,甚至觉得原本在黑暗中拥有的小小灯塔也将随时熄灭似的。所以在小乘阶段,虔敬可以说是因匮乏感而产生的。我们皈依佛、法、僧是因为身陷生活的困顿之中,无法营造一个舒适的窝,因而希望能改变这闭塞且痛苦的世界。或许你会说,有人是因为较正面的激发而走向佛道的,譬如缘于做过的一个梦、看过的一个幻象、或某种洞察力而激发他们往更深处追寻。也许他们花钱坐飞机或者凭着魅力与勇气搭便车去印度,到那里去经历各种稀奇刺激的事;若有人中途在纽约受阻而耽搁,未能亲临现场,他可能以为那是一趟丰富的英雄之旅。然而,基本上这些人仍具有匮乏的心态。虽然最开始的激发使他们打开了心脑,但是他们仍不确知如何去亲近佛法;他们觉得佛法太珍贵、崇高、难以消化,以致怀疑自己能否学通这一门修心之学——他们越感觉自己的不足,就变得越虔敬。因此,基本上来说,这种虔敬是来自于对虔敬对象的敬重。你越觉得自己穷,上师就相对地显得越富;这贫富之差越来越扩大,你的虔敬也随之与日俱增,使你更心甘情愿地供养上师。然而,你想要怎样回报呢?那才是问题所在。“我要从痛苦、从我的烦恼与困难中获救。我希望被救出来之后会变得很快乐。我希望感到光荣、神奇、美好且富创造力。我想变成像我的上师一样。我希望能将他的美德加进我的性格里,使我的自我更完美。我还想在我的系统里增加新的资讯,以使我更能掌握自己。”这听起来像是要做某种移植。“或许可以把大智者的心移植到我的胸腔里,或者可以把我的脑袋换一换。”在我们全心全意奉献出自己去供养上师之前,应先怀疑为何我们要这样做——我们究竟在指望什么?你可能向一位善知识宣称自己对他完全信服:“我要献身佛法,我敬爱你,您的教导令我心悦诚服。我可以在哪里签名?画有虚线的地方可以让我签名吗?”善知识没有画虚线的表格让你签名,这令你觉得不舒服。“既然是一个组织,为什么没有地方让我签名?没有某种方式认证我的加入呢?他们有纪律、有道德、有哲学,却没有可以让我签名的地方。”“我们这个组织不在乎你姓甚名谁,你的承诺比签下你的名字重要得多。”你可能为没有任何形式的证件而感到困扰。“对不起,我们不需要你的姓名、住址和电话号码,你来修就行了。”这是虔敬的起点——你信任这种既不用身份证,也不管信用与背景的情况,你纵身投入。何须管是谁投身进来呢?来者不需要姓名,也不需要证件,每一个人都会跳进这口大锅,但要怎样跳、何时跳,都不相干,反正是迟早的事。火一直在烧,水不断地沸腾,你被炖进了大锅菜里。虔敬的起点是剥去你的证件,将你褪色,除掉你的个人色彩;放下的目的就是要将每一个人都变成灰色——没有白,没有蓝,一色的灰。佛法要求把每一个人都扔进大锅里,你不能伸出头来说:“我是洋葱,我闻起来有洋葱味。”“下去,你只不过是一种蔬菜而已。”“我是一根胡萝卜,我的橘红色不是很好认吗?”“才不见得!你还是橘红色也只不过是因为你被煮得够久。”这时,你会对自己说:“他是在警告我,要走上学佛之路必须慎重小心。不过,是不是该盘问他一下,否则我怎么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你的确无从知道,因为你没有保险可买。事实上,你大有理由可以怀疑我,因为你从未遇见过佛,只不过在别人写的书中读到关于佛曾说过的话而已。假设佛真的证悟真理——当然,这假设本身就可被质疑——我们也无从得知他的教导是否一代代完整无误的传下来;这中间是否有人因为误解而加以扭曲,以致我们接收到的是细致但根本上错误的讯息——怎么知道我所听到是确实可信呢?或许我们是在浪费时间、是被误导,说不定我们根本受骗了。这些疑问统统没有答案,没有权威可以信任。追根究底,我们唯有信任自己的基本智慧。
文|创巴仁波切
摘自|《自由的迷思》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成立宗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脸书账号:www.facebook.com/wyb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