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Downloadables
Register Log In Contact 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一切的欲望,由什么主导? Back

一切的欲望,由什么主导?

欲望

多巴胺的本质是什么呢?

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编者按】

最近为了研究学习方法的底层原理,我开始回到分子生物学、脑神经科学,去研究大脑、神经元和突触。


在研究突触的时候,看到了一些神经递质,比如乙酰胆碱、多巴胺,于是就顺便把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也一并研究了。


这一研究,我突然发现了一些奥秘,这些奥秘构成了欲望的第一原理,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普通人如果知道了,就能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被欲望所操纵,不被毒品、游戏、情色、手机……所操纵。


不论是学习也好,还是思考也要,一定要回到欲望的第一原理。


多巴胺的本质是什么呢?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关于神经递质我们没必要展开讲,因为你们也不搞科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有三大功能:运动控制、行为控制、学习记忆。


一切的欲望,不论是色欲也好、食欲也好、收藏欲也好……基本上都是多巴胺在主导。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SUMMER


痛苦的来源 

01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亲友书》及其它论典当中也讲:“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物欲及物质享受就像盐水一样,人越喝口越渴,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无限膨胀的欲望就会使人越来越痛苦。


佛经里面提出了痛苦的来源:第一个就是过度的欲望,此处所指的欲望有可能是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可能是对名声、权力、地位等等的欲望。虽然普通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假如欲望超标,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压力,更多的不开心与更多的痛苦。


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从学佛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诸如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修行、我要禅坐等等也是一种欲望,但这些欲望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而是我们发展的动力。





SUMMER


非常狂热 

02


不过,有些欲望,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不要过度贪婪。


绝大多数人对佛教有个误解,认为佛教否定了所有的欲望与肉体的享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也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欲望也是一种动力。


比如,非常狂热地想学佛,想成佛,想利益众生,这都是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欲望,就失去了学佛的动力。


所以整体而言,佛没有反对欲望,但佛告诉我们:虽然凡夫不可能没有欲望,口渴了想喝水,肚子饿了想吃饭,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是人的本能,不可能没有。但如果欲望超标、过度,就会带来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痛苦、失望、沮丧等等。





SUMMER

给我们带来痛苦 

03

我们可以问自己:幸福是怎么来的?


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幸福?这样一一追寻,就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如果不适当地管理、控制欲望,它一定会无限膨胀。毫无节制、无限膨胀的欲望,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凡是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需求、欲望,却可以是无限的。用一个有限的东西,来填充一个无限的空间,这有可能吗?一辈子都不可能!


不要说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能活到亿万年,也无法满足无限上升的欲望。甚至活得越久,欲望膨胀得越巨大,引发的痛苦就越深重。所以佛告诉我们: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让欲望无限膨胀,永远都跟着它跑,就永远都感觉不到幸福。






SUMMER


没有任何欲望 

04

当然,要想彻底断除欲望,只有依靠佛教的修行。成佛的时候,就能没有任何欲望。


佛的大慈大悲与无量智慧,已经替代了所有的世俗欲望。但在没有到达佛的境界之前,普通人无法做到无欲无求、心如止水。


但无论如何,面对欲望的时候,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是试图断除所有的物欲。印度有些古老的宗教,就非常强调苦行。长时间不吃饭、不穿衣服、不说话,还用一些非常残酷的方式去折腾自己的身体……但佛教不赞成这种方式。


佛教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反而导致了更多的痛苦与烦躁;另一个极端,是任凭欲望无限膨胀,为了满足欲望,而竭心尽力、苦苦奋斗。辛苦一辈子,却在离开世界的时候,还是没有满足。最后只能带着抱怨和不满含恨而去,这是非常不划算的。



—END—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